35岁的互联网人,没有选择工作的自由
“腾笼换鸟”之后,中年互联网人何去何从?图/unsplash
今年8月,IT界的蓝色巨人IBM因为跟老员工打官司而频上新闻。一位在IBM工作了24年的老员工称,IBM解雇他的理由是年龄。
据彭博社报道,IBM在6年间裁掉了2万名40岁以上的员工,以使公司更加年轻化、更加新潮有活力。
IBM承认裁员属实,“我们正在继续调整我们的团队”。与裁员同时进行的,是IBM贴出的七千多个职位空缺。
IBM过去六年内裁掉了两万多名 40岁及以上的美国员工,约占这几年美国员工裁员总数的60%。图/unsplash
曾经,互联网行业风光无限的那些年,经验丰富、有大厂背景的员工在圈里非常吃香,跳一次槽,薪水成倍上涨,让其他行业艳羡不已。
可是,当互联网行业从高速发展进入沉淀期,被风口红利养娇了的老员工,自然就丧失了性价比。养一个35岁老员工的钱,够喂两三个应届生的,还比老员工听话。
金钱成本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年轻人体力好,负担小,不像老员工那样排斥加班,打两针鸡血就能再战几个通宵。而且,互联网行业以创新为根本,空有经验的老人,哪有年轻人敢想敢做?
互联网发展速度越快,从业者的生命周期就越短。在这个行业,不是一代更比一代强,而是一届更比一届强,几年前刻苦学习的技术手段,可能还没帮你达到财务自由,就已经过时了。
35岁保卫战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句歌词送给互联网人,再合适不过。
互联网企业的用户普遍是年轻人,这就意味着,从高层到内部都必须避免老龄化。对此,扎克伯克毫不掩饰自己对年轻人的偏爱:“年轻人更聪明。”
美国调查机构PayScale曾给出数据称,截止到2018年,苹果公司员工平均年龄31岁,Google是30岁,Facebook和LinkedIn则只有29岁,中国的腾讯和华为等企业,员工平均年龄都在28岁左右。
一家没有90后的互联网公司,是没有前途的。图/unsplash
十几年前,一群20岁出头的年轻人鲜衣怒马,涌向中关村、深圳、杭州,那时候,他们站在风口上,未知的未来如此迷人。
35岁左右的互联网人,入行的时间刚好是互联网行业急速膨胀的初期。
伴随着行业红利,他们很快加薪升职,学会在一家家公司间跳槽获利,财务自由来得比以往任何行业都要快。
十几年后,早早入场的那群人见证了最辉煌的风光,却也在大浪打来时成了最先被拍倒在沙滩上的一批。
去年,裁员潮汹涌而至,打下互联网江山的35岁老员工被冲得晕头转向。仿佛一夜之间,泡沫散尽,这个最潮最酷的行业用最突然的方式宣告了他们中年危机的提前来临。
把中年员工当柴烧,可互联网寒冬变暖了吗?图/图虫创意
不过,在明面上,公司不可能告诉你年龄就是原罪。
翻翻近两年的财经新闻,你会发现“裁员”两个字变换出各种形态潜伏其中:“重新定位团队”“正常业务调整”“正常人员整合”“正常人员流动”“末位优化制度”“结构调整优化”“业务框架调整”……
也有比较直白的,比如科大讯飞的董事长就直接表示:“面对激烈的竞争格局,对员工的过度宽容是对员工的害;如果我们不在组织内进行新陈代谢,企业和个人就会被时代和市场新陈代谢掉。”
虽然犀利冷漠,却也是大实话。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至此,比起你的中年危机,老板当然更关心自己公司的生存危机。
在去年的凛冬之前,很多老员工还是抱有希望的。他们认为,就算裁员潮来了,首当其冲的也一定不是身在高位的老臣子。
可是,这一次,谁都没那么容易幸免——某电商平台今年要末位淘汰10%的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还有手机厂商在更早的时候就传出过“清理”34岁以上员工的消息,“针对在本岗位沉淀多年却无明显进步的管理者优先清理”。
技术迭代他们追不上,加班需求他们没法满足,反应速度比不过年轻人……“30岁还没XXX就完了”,这种论调已不再是贩售焦虑,因为它就是现实,职场不相信眼泪,也无暇盘算35岁员工的房贷、车贷、奶粉钱和老人赡养费。
互联网裁员寒冬下,“中年人”正在面临艰难的命运抉择,是要家庭还是要工作。图/pixabay
从互联网消失之后
去年离职时,吴女士32岁,看着手机里跟老板吵架的聊天记录,对公司心灰意冷。为了买房,吴女士必须自己续上被公司断交的社保,但即使交够了年限,没了工作,她也没了支付房贷的能力。
身在互联网行业,吴女士赚得不少,花得更多,这些年没留下什么积蓄。幸好,离职的时候公司还没穷到赖账的地步,她好歹拿到了应得的钱。
不久后,身边离职和被离职的互联网人越来越多,吴女士放弃投简历,跟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小酒馆,每个月给自己发3000块的薪水。
一年过去了,吴女士最欣慰的是,这家店还活着,“已经比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寿命都要长了”。
提前中年的他们未必满盘皆输,却也不是人人都能挨过危机。
比吴女士晚离职的两位总监,一个陪老婆生完孩子回来,职位没了,公司也没了,连赔偿都没了,至今仍在到处找工作。
一个曾经创业过的又回到了创业之路中,如今以“连续创业者”的名号出现在自媒体商稿上。圈里人说起他,都心知肚明:“连续创业者,就是连续创业失败者。”
35岁的啤酒肚,即使砸进水里,也该比25岁的小身板溅起更大的水花,然而事实是,他们可能连水池都找不到。
当年新潮的互联网行业,在沸腾又沉淀之后,必然会挤出一些泡沫,曾经高薪高位的从业者,再也不能在疯狂的风口上混饭吃。有人降薪求职,有人回乡定居,有人不肯将就,就这么漂着,等待荣光回归的奇迹。
职场残酷,互联网行业的35岁代谢定律,不过是其中一面。曾经那个升职加薪看资历的时代远去了,如今,HR和老板们都更笃信英雄出少年,不光够英雄,还不用花太多钱。
俗话说得好,职场中年不如狗,人事不理猎头不爱,老板看你就像看一台生锈的机器,连润滑油都舍不得给你上。
用35岁的体力和大脑去跟年轻人较劲,说得好听是老骥伏枥,真相却往往是无用之举——你不仅要证明自己能力比年轻人强、加班比年轻人能熬,还要勇于接受应届生的薪水,去支撑你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
要真有这等本事,也无须为裁员而忧虑了。
《都挺好》里的大哥苏明哲中年失业,却因自己的学历而不肯放下身段去找工作。
拿什么拯救35岁
第一批90后已经快要30岁了,他们遥遥望见那片躺满了前辈的沙滩,就算无法切身体会其痛,也多少能感知到风雨欲来的腥气。
我们或许只能这样安慰自己:35岁危机到来时,你过去的日子里,没有一天是无辜的。如果新陈代谢无法避免,那就只能在被代谢之前,尽量让自己保鲜。
未雨绸缪,已成为未满30岁的年轻人的中年保险。自学代码、设计、英语,或购买线上课程、线下讲座,或者开发副业,用尽全力,想要避开被中年、被代谢的危机。
“斜杠青年”,不久之前还是个可选项,但在职场催熟中年之后,“斜杠青年”正在成为必选项。没两三个天秀技能傍身,谁都不敢在职场上闲庭漫步。
世界属于年轻人。35岁之前我们有梦,即使梦碎了,还能摔杯咆哮,再起楼台待月明;35岁之后,世界不再是我们的,所有的鸡汤都兑了水,梦一旦碎了,就不敢再做梦了。
想要温和度过35岁,最稳妥的办法,恐怕也只有未雨绸缪这一项罢。
这笔账其实不难算。对企业来说,一个员工的产出必须高于雇佣他所需要的成本;当企业需要削减成本时,一个员工想被留下,其产出必须大大高于雇佣他所需要的成本。
雇佣关系的真相从不是温柔的,没有哪个老板抱着开养老院的善意来经营公司。
欣欣向荣时你所以为的那只铁饭碗,往往经不起一点雨打风吹。即使你所处的行业永远向阳,没有融资寒冬没有裁员大浪,那也挡不住前赴后继涌来的小鲜肉们,争着抢你脚下那一亩三分地。
中年的职场阵痛,要么早做准备及时避开,要么就只能等它来了咬着牙挺过去。互联网人曾经获得比其他行业更多的利益,如今,他们承担的代谢风险,也比其他行业来得更早一些。
这并不一定是坏事,过热的炉子需要降温,藏身其中的南郭先生们被泼熄之后,新的生机才会出现。
至于那些被降温大势波及的无辜者,别抱怨了,看看这个月的账单,还是继续找工作吧。
参考资料
《前IBM HR副总裁证实:IBM涉年龄歧视,炒掉老员工数量高达10万人》凤凰科技,2019
《互联网不需要中年人,那些35岁离开BAT的人都去哪儿了?》界面新闻,2019
《美电商巨头借助人工智能解雇低效率员工》新华网,2019
《互联网公司掀起裁员潮 大龄员工何以被歧视?》中国经营报,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