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随你们怎么骂李少红,我永远爱《大明宫词》

曹吉利 新周刊 2019-12-21
当年的李少红与周迅。/ 图虫创意
衡量一部剧有许多标尺,十九年前的《大明宫词》,无疑在“雅致”这个维度上,刷新了中国电视剧的新高度。
李少红再一次被舆论包围,不过这一次,满是质疑和揶揄的声音,像极了近十年前的那场“新《红楼梦》”风波。


在最近的一档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里,李少红作为导师的表现引起诸多观众不满。她说话不留情面,称呼郭敬明为“那个谁”,在挑选晋级者时,直接跳过了表现不错的青年演员高至霆。观众们忿忿地到网上留言,给这位六旬女导演冠上刻薄、高傲、偏心、独断、低情商等等词汇。


李少红以一种和作品无关的方式,被热烈讨论。/ 微博@凤凰网娱乐


直到有人问出了那个很多人都想问的问题,收获了不少赞同:


“李少红是谁呀?”


李少红是谁?提出这样的问题,要么年纪太轻,要么看剧太少,只记得当年那部一地鸡毛的新《红楼梦》。大众常常容易犯两个毛病:一是作品和人品分不开,批评创作者的言行时,总要拐到作品上去;二是一概而论,似乎杰出的作者必须永远出彩,没有“翻车”的资格。


李少红的作品不算多,其中固然有一些口碑平平,但单单一部《大明宫词》,就是无数文青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白月光。


陈红饰演的太平公主。/ 电视剧《大明宫词》


当然,就像同一档综艺节目里坐在身边的老同学陈凯歌,很难再拍出超越《霸王别姬》的电影一样,导演李少红恐怕再也无法复刻《大明宫词》,这部承载了戏里戏外许多人记忆的经典。

作曲家林海也参与了这部剧音乐的创作。


“今天什么日子也不是,只是我想你了”


2000年3月,电视剧《大明宫词》开播。正如名字一样,这部剧的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瑰丽的盛唐,发生在堂皇的大明宫内,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以历史剧的眼光看待它。


无论是角色设计、情节铺陈,还是台词演绎,这部剧与真正的历史都相去甚远。

和前一年播出的《雍正王朝》相比,《大明宫词》既没有宏大的历史画卷,更没有贯穿始终的家国精神,正如导演李少红自己所说,“我只是想怎么来解释这些事,能够更让人觉得有一定的合理性”,《大明宫词》追求的不是一种历史真实,而是一种人性真实。


不能以历史剧的视角衡量《大明宫词》。/《雍正王朝》


历史仅仅是一方舞台,以太平公主与三任爱人以及母亲武则天的纠缠为主线,女人与男人、爱情与道德、亲情与权力的种种牵扯,才是这部剧的主题。


在遥远的新世纪初,观众或许还不能完全接受这样别具一格的“历史剧”,最先带来震撼的,是典雅绮丽的美学风格。


比如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少年太平公主初见薛绍的场景:十四岁的小公主在上元节之夜,与宫女一同溜出皇宫,戴着买来的昆仑奴面具闲逛。在扰攘的长安街头,小公主很快走散,急得一边流泪,一边掀开路人面具寻找宫女,就此碰上了让她一见倾心的薛绍。
 
当然美好的前提是赵文瑄和周迅的颜值足够能打。


“我从未见过如此明亮的面孔,以及在他刚毅面颊上徐徐绽放的柔和笑容。我十四年的生命所孕育的全部的朦胧的向往,终于第一次拥有了一个清晰可见的形象。”

如此美好的画面,再配上这样美好的句子,对于电视前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而言,感染力比当时红得发紫的琼瑶剧大概还要高上几倍。


太平公主和薛绍成婚。/ 电视剧《大明宫词》


所谓“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次怦然心动的相见,并不是一个圆满故事的开头,而恰恰是太平公主悲剧宿命的起点。正是从这里开始,她纯净的青少年时代戛然而止,像一只执拗的飞蛾扑向爱情的烛火,直到毁灭。


再比如太平公主看望亡夫薛绍的牌位时,那段凄婉的自白,同样让人动容:


今天不是你的祭日,也不是你的生日,今天什么日子也不是,只是我想你了!你在做什么?是在和慧娘同歌《长相守》吗?我打扰你们了,我很寂寞。我受不了没有你的日子,我再也不是那个娇憨任性的女孩子了,不会再为一张动人的脸孔而倾其所有。我不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我真切地怀念那初次见到你时的感觉,就像怀念我曾经拥有的一笔精彩的财富。


这种浓重的悲剧性,还出现在这部剧的许多角色身上。比如在太子弘离世后,他的同性爱人合欢在朝堂上彻底释放自己的悲伤,面对皇帝和皇后,歇斯底里:


你们不必这样看着我,其实这在宫里已是心照不宣的事实,只不过没有人挑明而已。是的,我是他的爱人,我今天要让所有人知道这个事实……太子的生命就是我生存的全部理由,太子的夙愿即是我终日的向往。


考究的服饰,精致的布景,明暗交替的色调,以及上面这样纷繁华丽的台词,无不带给2000年的观众一种独特的体验。《大明宫词》或许不够厚重,但足够轻盈、幽深,当年有多少人不喜欢它,就有多少人深爱它。


剧中的周迅与胡静。/ 电视剧《大明宫词》


时隔多年,《大明宫词》仍有不少拥趸——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类似的剧集再也没有出现过。


《大明宫词》何以这样美?


胡玫是与李少红齐名的女导演,二人也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同学。胡玫爱拍“男人戏”,《雍正王朝》《汉武大帝》《乔家大院》,杀伐决断,纵横天下,格局要多大有多大。


李少红则不同,镜头下尽是柔婉、细腻、潮湿的女性故事,在《大明宫词》盛唐的服饰器物和浓重的悲剧色彩之下,是鲜明的女性主义视角。


对命运感到疲惫的太平公主问武则天:“母亲,难道我们一生都注定孤独吗?”武则天回答:“女人能找到依靠的大树固然好,如果找不到,就自己扎根于土壤中,站起来。”


武则天与少年太平公主。/ 电视剧《大明宫词》


如此看来,李少红不仅是身份上的女性导演,更是艺术上的女性导演,这为整部剧奠定了“美”的基调。


《大明宫词》的台词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说这是莎士比亚式的语言,其实准确来说,这是“莎士比亚译本”式的语言。


飘逸的张易之,同一个演员,不同的味道。/ 电视剧《大明宫词》


比如剧情后期,与薛绍外形酷肖但个性迥异的张易之对太平公主动情,他用红布蒙上公主的眼睛,又点燃烛火:


公主,你看见了什么?我看见了火。火是什么颜色?火是红色。红色什么感觉?是温暖,是热情。


这种非但不古典,反而很西方的“历史剧”,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感。编剧郑重和王要改写《大明宫词》原剧本的时候,王朔、梁左的情景喜剧最火,他们塑造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市井语言,逗乐、刻薄,扑面而来烟火气息。


很显然,读了很多西方文学的郑重和王要不想要这样的语言,他们想用《大明宫词》做一次尝试。


据说李少红最初并不接受这个剧本,编剧就把她拉进一间昏暗的小屋,点燃蜡烛,朗读台词,模拟了张易之和太平公主的桥段,李少红这才被打动。后来,郑重还客串了一个异国王子的角色,当然他的演技相比于编剧才华,就要逊色一些了。


郭冬临在剧中饰演李显。/ 电视剧《大明宫词》


导演和编剧之外,演员也是这部剧成功的关键,试想如此唯美的台词,要是配上不过关的演技,很容易变成车祸现场。幸运的是,归亚蕾的武则天、赵文瑄的薛绍和张易之、傅彪的武攸嗣都几近完美,一闪而过的胡静、李冰冰也留下惊艳的侧影。


陈凯歌导演《荆轲刺秦王》中的周迅饰演的盲女。


在此之前演过《苏州河》和《荆轲刺秦王》的周迅,把少年太平公主的活泼、灵动、单纯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扮演成年太平公主的陈红,则展现了她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忧郁之美。


少女时期的太平公主。/ 电视剧《大明宫词》


衡量一部剧有许多标尺,十九年前的《大明宫词》,无疑在“雅致”这个维度上,刷新了中国电视剧的新高度。

成年后的太平公主。/ 电视剧《大明宫词》


李少红的变与不变


自从2010年那部并不成功的电视剧版《红楼梦》之后,似乎李少红走到哪里,都只有被揶揄的份。人们嘲笑《红楼梦》里的铜钱头妆容,嘲笑女演员的演技,嘲笑“鬼气森森”的快进画面。


其实,改变的或许不是李少红的拍法,而是她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对精神内核的把控,只剩下拍摄手法这具外壳,难免受到指摘。大概像很多人猜测的那样,她并不足够了解、也不足够喜欢《红楼梦》。


新版《红楼梦》,有人踩有人捧,豆瓣评分跌跌撞撞地回到六分。


时间推回到五十年前,因为父母的关注都集中在刚刚出生的弟弟身上,十四岁的少女李少红登上火车,不顾在站台上追着火车跑的父亲,去往千里之外参军,人生轨迹从此改变。


1978年,高考已经恢复,之前只读了几年书的李少红重新考回学校,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这一届北影出了许多日后响当当的导演,胡玫、陈凯歌、田壮壮,还有一个从陕西来的“貌不惊人,中等身材,衣帽平常,在人群中显不出来”的青年,张艺谋。


摄影机前的陈凯歌和张艺谋。



独立执导电影已经是近十年后的事情,作为北影厂仅有的几个年轻导演之一,商业片《银蛇谋杀案》的任务落在李少红头上。这部因为血腥镜头太多而遭举报的电影,竟是女导演李少红的处女座。


到了第二部电影《血色清晨》,李少红的野心渐渐浮现。电影改编自马尔克斯的名作《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故事背景却从南美搬到了一个普通的中国村庄。


1992年的《血色清晨》,至今保持高分。


和其他第五代导演一样,影片充满对黄土地上麻木看客的呈现和对传统的反思,不同的是,对女性角色的刻画更细腻了几分。在外地拍戏的张艺谋特地去附近的县城买票看了电影,影院里观众很多,他被挤得贴在后墙上。


电影学者戴锦华这样赞誉道:“李少红便如是以《血色清晨》为1990年留下了一部令人难忘的影片,留下了一份历史的、冰川擦痕式的社会档案。”


归亚蕾和周迅同样出现在《橘子红了》之中,背景由宫廷转至江南的深宅大院。


之后的《红粉》《雷雨》《大明宫词》《橘子红了》,李少红的风格逐渐成型,一直到九年前那部备受争议的《红楼梦》。


没有太平公主,也没有张大民


《大明宫词》播出的那年,还有一部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也出现在荧幕上。这两部热播剧分别是雅和俗的代表,它们在无数中国家庭的电视上交替上演,也可以看做是不同艺术风格和追求的反复拉锯。


前者宫苑深深、词句高雅、命运纠缠、百转千回,后者芸芸众生、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细水长流。当太平公主绝望地面对残破的爱情时,隔壁的张大民正端着痰盂、一路贫嘴穿过胡同。


不拔高,不贬低,《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恰是生活本来的样子,是《大明宫词》的另一端。


大雅和大俗的碰撞,恰是作为观众最幸福的年代。


有趣的是,《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编剧刘恒在1992年也与李少红有过合作,二人共同拍摄了电影《四十不惑》,主演有李雪健、宋丹丹,还有占了两个小镜头的年轻的蒋雯丽。在这部电影之后,李少红就远离了现实生活题材,向幽深的宫廷、豪门出发,刘恒则一转头,回到了他长大的胡同。


李雪健和宋丹丹,遭遇中年危机的夫妻。/ 电影《四十不惑》


无论是何种风格的探索,这些电视剧都完全对得起守在电视前的观众,对得起漫长的时光和广袤的土地。


时光流转,今天的电视剧让人目不暇接,却失去了被铭记的品质,有人用“三四千块月薪的年轻观众看着电视剧里住着大平层的土豪哭穷”来形容观剧时的某种拧巴感受。


《大明宫词》里那种极度的唯美消失不见了,《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那种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也消失不见了,两头不靠的中国电视剧双脚离地,却再也够不着雍容华贵的气质,只配做下饭时的消遣。


不信仔细回想一下,还记得起多少两三年前的国产电视剧?


游客在横店观看剧组拍摄现场。/ 图虫创意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结尾,张大民两口子告诉儿子,活着有时候没什么意思,但刚觉得没意思,就突然觉得特别有意思——平民用活着迎接生活。



《大明宫词》的结尾,心如死灰的太平公主一步步走向那束白绫,了结自己的生命——王公贵胄用死亡逃离命运。



而今我们打开播放器,在动辄五六十集的剧集里很少看得到生活,也很少摸得到命运,只有来来回回的廉价情感和反复出现的平庸表演。


坐在综艺舞台上,以导师身份接受批评或者赞誉的李少红、陈凯歌们,能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吗?



戴锦华,《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2016.11
方希,张艺谋,《张艺谋的作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
郑重,王要,《大明宫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6
晏文静,《<大明宫词>的编剧说,言之有物就带来诚实,“可以错,但不隐瞒”》,好奇心日报,2017.10
蒋波,《第五代女导演李少红:和姜文不打不成交》,人民网娱乐频道,2014.12
《叛逆李少红:14岁坐火车离家出走》,中国网,2010.8
✎作者 | 曹吉利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xzk96818


推 荐 阅 读
点 击 标 题 即 可 阅 读 全 文


老字号复兴的当,我只上一次


集齐再多明星,这首歌的奇迹也无法超越


你一个月才挣三千,不是没有道理的 | 招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