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路边小店,没挨过这个春天
2月24日,伍小姐在朋友圈里刷到了广州堵车的消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她和闺蜜在广州创业,开了一家小小的热饮店,因为这次疫情,生意已经低迷了很久。对她而言,堵车就意味着广州开始缓过来了,小店终于要熬出头了。
伍小姐的店在广州天河区,附近小区里既有在天河上班的白领,也有生活安稳的本地老人、孩子,街道上向来热闹,从未像今年一般冷冷清清。
这一片的房租并不便宜。因为疫情,伍小姐把开店日期推迟到了2月3日,但店里雇的两个员工还是没有回来上班。
“一个家乡还处于封锁状态,另一个就是害怕,不敢来。”无奈之下,伍小姐只好在没有员工的情况下开业,但一天只接到4个外卖订单,赚的钱还不够买口罩。
那一阵子,街上已经开业的小店其实不少,和伍小姐的热饮店一样,来店里的客人不多,大家都靠外卖吊着一口气。
好在,这两天的数据终于有了起色。
街上传来久违的鸣笛声,戴着口罩的行人渐渐多了,无论是平时常来光顾的附近居民,还是隔壁的餐厅、对面的钱大妈或者拐角的便利店,都和伍小姐的热饮店一样,正从这场噩梦里挣扎着醒来。
疫情里的小店
网上盛传减免房租那会儿,正因为没法开门营业而焦头烂额的伍小姐也生出一些希冀,但她没有网友们那样“幸运”,她的房东表示,“家里不是开善堂的”。
热饮店在2月10日再次复工,情况比前几天好了一点,但营业额仍然只有以往的10%。
两个小员工也让伍小姐颇感无奈,她们返工的日期分别是15号和24号,根据广东省复工的相关通知,伍小姐店里把春节假期算到2月9号,这部分工资还是要照常支付。
员工并不想复工,店里却不得不复工,在营业额远不如前的情况下,伍小姐对店里员工的安排是上两天休两天,和员工商量之后,按照出勤日支付薪酬,多少减轻了一些负担。
伍小姐说,员工薪水和福利,在店里总支出的占比是25%到30%,疫情期间房租一分没少只能眼睁睁亏着,只有薪水这笔开支相对省下来一点。
“可下个月还这样估计也不行了,员工也得生活。”伍小姐知道,这并非长久之策,她的打算是,只要营业额能恢复到一半,就付她们全薪。“如果恢复不了,起码也得付七八成的工资了。”
这笔账,怎么算都亏。/图虫创意
这段日子,伍小姐关注了很多跟疫情、中小企业相关的政策信息,但是,陆续出台的救市政策很多,能用在自己家这间小店身上的却很少。
对这样的实体小店而言,最迫在眉睫的问题其实就是房租和员工薪水,但这两项目前都还没有即时有效的解决方案。
呼吁房租减免?房东“不开善堂”的话虽然不那么好听,但的确是事实,他们减免了租金,银行却并不会减免他们的房贷,总不能光指望慷慨的房东来为这场疫情买单吧。
工资可商议?不像那些远程办公起码还能维持基本运营的公司,伍小姐的热饮店没有资本支撑也无法居家办公,是不到岗、不开门就无法经营没有收入的实体店,就算员工愿意降薪,都不知道还能这样熬多久。
社保可缓交?缓交还是得交,即使这段时间员工没有上班、商店没有营业,这笔钱也还是要交,最后,损失还是得这些小店自己咬牙扛下来。
在如今疫情的特殊情况下,伍小姐这样的小店老板,处境甚至比员工还要艰难,至少保障员工有薪水是社会的共识。
创业之路并没有想象中光鲜。/图虫创意
我们都在等待3月
仅仅在两个月之前,“小店经济”还是阳光明媚的。北京、上海、成都等地都在2019年出台了鼓励特色小店、便民店建设发展的相关政策,实体小店们呈欣欣向荣之势。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我国个体经营户数量已超6200万个。
去年12月份发布的《2019年中国小店经济温度图谱》则显示,2019年,小店经济的健康程度超出预期,年流水平均增长高达35%,跑赢GDP。
在这份报告中,广州市是全国小店热力排行榜的第一名。惊人的增速背后,是无数个和伍小姐热饮店一样不起眼的小店,它们中的52%员工数量不超过5人,每日流水小于3万元的,占比90%。
服装批发与美食小店是广州热力经济的集中体现。/《2019中国小店经济温度图谱》
根据统计数据,遍布在街边的1亿小店,撑起了3亿人的就业。
无论是在贷款时99%的按时还款率,还是55%店主都经历二次创业的韧性,无不意味着,小店经济正在健康而高速地发展着,并在不断改变和推动着我们的城市。
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似乎习惯了谈论“大象经济”。
财经头条上动辄敲钟上市、十亿融资的消息看多了,便产生一种对经济脱敏的错觉,百亿千亿,也不过就是谈资里随随便便就上天的一个数字。
然而,当我们回落到现实生活,你会发现,那些随处可见的、做着小本生意的街边小店,其影响力和重要程度,都比我们想象中要大得多。
每天谈论大象经济的都市人是怎样生活的?
早起出门上班,在公交或地铁站旁买一份简单的早点;
午饭要省时间,和同事一起最常去的不是网红店、米其林,而是街边落座就上菜的快餐店;
午后犯困,找个订单不繁忙的高分小店,下单一份美味的下午茶;
晚上回家终于不用匆忙赶路,慢悠悠地晃过街道,路边的水果摊、蛋糕店、生鲜小超市,每一间都不会让你空手而回……
正是一个个小店,构成了我们的日常。/图虫创意
个人的生活需求、就业的数据、城市的有效运转……人们站在城市高处看到的宏伟全景,由无数个细枝末节组成,小店正是其中离我们很近、却常常被忽视的点滴细节。
这些蚂蚁一般渺小而又繁忙的小店,密密麻麻分布在城市的每一根神经上,串联着那些真实的、平凡不起眼的、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为大象歌唱,与蚂蚁共生
猝不及防的肺炎疫情,逐渐显露出它对各行各业的影响。而这其中,被迫闭门谢客的广大零售业、餐饮业小店,受打击尤其严重。
小区楼下的便利店,虽然还开着门,但因为没办法补货,店里货架上冰火两重天:
要么是榨菜、泡面、火腿肠一类的产品被抢购一空,只剩零星几个,要么是不那么急着用的毛巾纸巾牙刷,堆着积灰,跟门口架子上住户们没来得及在年前取走的快递一样。
直到前两天,终于有一辆小小的三轮车开进了小区。戴着口罩的老板看不清神色,但他搬着箱子进进出出,嗓门洪亮,惊醒了趴在柜台上睡觉的猫。
疫情总会过去,我们的生活总会继续,可熟悉的小店们不一定还能等到继续的那天。
往日闲适已不再。/图虫创意
事实上,疫情还没有结束,困守家中的我们已经开始收到前线小店支撑不住的消息:
突然停止接单的餐馆、被困在家乡还没返回的粮店老板、心头所好的小众书店在公众号上发了结业通告……
也许,等到疫情结束,我们终于走出家门,却会遗憾地发现,给你修过水管换过锁的五金店、留过电话点过餐的小饭馆,还有那家常去的理发厅和下班顺路拐进去的水果店,等等,都贴上了“旺铺转让”的通告。
如果关店潮真的到来,被影响的绝不只是某一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直接受损的有小店老板,也有店铺房东,曾经由街边小店撑起来的3亿就业数据,也将风雨飘摇。
洪流之下,没有人能幸免。/图虫创意
去年年底,发展小店经济成为热词,在《2019年中国小店温度图谱》的统计中,87%的店主都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2020年的生意会比2019年更好。
伍小姐也是这87%店主中的一员。她的热饮店2018年年底开业,刚满一周年,一路跌跌撞撞,好不容易熬出几分网红热饮的样子。
一个多月前,伍小姐和合伙人一起筹办了一场小小的年会。虽然店里加上两位老板也只有四个人,还没有赚到什么钱,但该有的聚会和福利都没少过。
参加年会的除了员工还有一些帮过店里忙的朋友,最大的奖品是一粒金米,取的是“鼠年有米”的好意头。
按照去年下半年还不错的发展势头,伍小姐原本盘算着,差不多到今年四五月份,就能收回成本了。可是,如今2月份还没过完,账面上已经亏损近3万元。
现在,伍小姐对2020年的要求有了一些变化:“跪求别把去年好不容易回来的本钱都亏空就行。”
日子难熬。/图虫创意
1月31日那天,伍小姐出了趟门,小店附近的街道从未有过那么安静的下午,街上行人里很大一部分都是外卖小哥。
在一家饮品店门口,伍小姐跟一位在等出品的骑手聊了两句。
小哥说,现在一天大概能有20单左右,比起以前,起码少了三分之一。外卖订单也是伍小姐热饮店的主要营收来源,往最好处想,就算街上人流量少,只要尽量保住外卖这一块,就能减少损失。
伍小姐在朋友圈里写道:“希望初十开市的新年,我们自己能扛住,创业的兄弟姐妹一起扛住。”
热点瞬息万变,《武林外传》永不过时
30年前的憨豆先生,看哭了30年后的我们
吃下这煲仔饭安利,不能光我一人饿着
我已经准备好报复性消费,只差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