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只会抄袭的国产剧,都得向这部9.3神剧偷偷师

​陆一鸣 新周刊 2020-08-18
没有一部国产剧,能像它一样幽默得高级。

他们的贫嘴、诙谐、乐观都是苦中作乐,是生活中的调剂,并借此化解迎面而来的万般苦难。
如果要评选中国最好的情景喜剧,可能会让网友们吵得不可开交。

毕竟,不管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姆们姆们姆们”的《我爱我家》,还是“不战而胜最是理想”的《武林外传》,又或者是“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的《家有儿女》,都各自拥有一大批骨灰级粉丝。

可要说起最被低估的喜剧,则毫无疑问,就是《地下交通站》。

这部由英达执导的抗日题材情景喜剧,在2007年播出时没有掀起多大波澜,近两年却生生靠互联网上的“自来水”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豆瓣评分高达9.3不说,《地下交通站》在B站更是真正的顶流——

它在电视剧门类下播放量排名第二,高于《铁齿铜牙纪晓岚》《少年包青天》等著名“童年回忆”,是《士兵突击》的两倍不止。每一集的弹幕都是6000条(最高值)。而剧中的灵魂人物贾贵,更是出圈成为一种亚文化符号。

由此,形成了一种奇异的景观:有的人认为它是神作,有的人连听都没听说过。与剧作质量形成反比的知名度,常常让人怀疑它是不是被禁了。
                        
《地下交通站》就是这样一部薛定谔式的冷门好剧——

在知名度上,它比不过大热的《我爱我家》《武林外传》《炊事班的故事》等;可从转化率上,它拥有最坚定的一批死忠粉。看《地下交通站》似乎只有0次和1万次,只要看过,就一定会爱上。

中国版《虎口脱险》的诞生

简单来说,《地下交通站》讲的是1942年前后,几位共产党员以冀中安邱县城(虚构地名)的一个驴肉馆“鼎香楼”为掩护,与敌伪展开斗争的故事。

很多人落下了一看这部剧就想吃驴肉的后遗症。

说起这部2007年问世的情景喜剧,还得追溯到本世纪初,编剧英壮(也就是英达堂弟)酒后的一个狂想。

英壮在剪片子的时候,突然就萌生了搞抗日题材喜剧的想法。酒醒以后却觉得挺害怕,担心“说出去别人笑话”。

把喜剧和战争结合起来,这个提议让一向敢拍的英达也心里直打鼓。更何况,当时《候车室的故事》《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等情景剧是播一部火一部,英氏兄弟正处于后《我爱我家》时代最为得意的阶段,这个想法就这样被搁置了。

破局的契机,仍然来自英氏内部。

如今功成名就的导演尚敬,早年一度非常穷困。2000年前后,凭着人缘好,尚敬在圈内朋友帮助下辗转联系到吕小品(《东北一家人》里的牛小伟),在后者参与拍摄的《闲人马大姐》剧组客串了一个角色,并由此与情景喜剧结缘。

尚敬在《闲人马大姐》中客串过一个情场失意的作家角色。

几年后,尚敬凭借着《炊事班的故事》和《武林外传》在情景喜剧界异军突起。一时间,“英氏情景喜剧正在走下坡路”的说法甚嚣尘上,无形中给了英达不小的同侪压力。

这一回,英氏兄弟的都市家庭题材就是拍得再顺手,也得求新求变了。

兄弟俩壮着胆子向广电总局申报了这个项目。本以为会因为红色题材受到种种限制,没成想,从审查部门拿到的批复,却令他们精神为之一振——

“将革命历史题材拍成喜剧,从来都不是禁区,而是未被开发的处女地。”

就这样,一部中国版《虎口脱险》诞生了。

说到这,还是得先泼一下冷水。这个题材在国内虽属敏感,但放到国际上,却不算什么新鲜事。

不但1966年的《虎口脱险》开创了用喜剧表现战争的先河,就连“在沦陷区开餐馆”这个设定,《地下交通站》也不算第一个吃螃蟹的——

早在八九十年代,BBC的系列喜剧《法国小馆儿》就讲述了二战期间德国占领下的法国小镇里一家咖啡馆发生的故事。

确实也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豆瓣

那么,在题材上玩不出新花样的《地下交通站》,凭什么担得起观众口中诸如“最棒国产情景喜剧”“秒杀其他国产喜剧”“好看得惨无人道”的盛赞?

答案是,语言的艺术。

英氏出品的喜剧,历来更注重语言的味道,而这通常被认为与编剧梁左的贡献分不开。梁左去世后,这种熟练运用调侃、反讽、冷幽默的语言风格似乎也难以为继。

尚敬选择走上另一条路子,他试图用更丰富的表达手段,更“闹腾”的剧情,更新颖的段子,开辟出情景喜剧的新天地。事实上,这种尝试也收获了成功。

尚氏情景喜剧中,经常一言不合就尬舞。/《炊事班的故事3》

然而,到了《地下交通站》,堪比《我爱我家》里“你爷爷一犯错,我爷爷就要饭”的精妙台词仍然俯拾皆是。

这其中就包括那句著名的“皇军没来时候你们欺负我,皇军来了你们还欺负我,那皇军不tm白来了吗?”

可见,对语言艺术的追求,是刻在英氏喜剧骨子里的。


看好了,这才叫苦中作乐

说来好笑,当初《地下交通站》在进行宣传的时候,已然封神的《武林外传》仍在各大电视台轮番轰炸,热度不减当年。于是,你能看到,每一篇媒体通稿,都声称这是一部“抗日版《武林外传》”。

现在来看,《地下交通站》委实不必给自己贴这样的标签:一个是它的艺术性完全不亚于《武林外传》;更重要的是,两剧的风格实在大相径庭,就像少林绝不会说自己是“光头版武当”一样。

但有一点是相似的。

就像整个七侠镇仿佛只有一个同福客栈,偌大的安邱县城,似乎也只有这么一个鼎香楼。剧中南来北往,三教九流的人物,都在这一间驴肉馆里悉数登场。

有人说,两剧用的是同一个摄影棚。

且不说每集均有一两名大牌演员客串,光是常驻角色,就涵盖了地下党、老百姓、日本人、汉奸等各种势力。

这其中,有鼎香楼伙计(实际是新四军战士)蔡水根、香烟贩(实际是联络员)小石头,以及安邱县武工队队长石青山(英壮饰)为代表的群英;
                       
有以鼎香楼的掌柜孙友福、大厨杨保禄、东家齐老太太,以及驴贩冯老板(也是联络员)为代表的群众;
                       
也有以野尻、黑藤等日本军官,伪军队长黄金标、侦缉队长贾贵以及白翻译等汉奸组成的群丑。
           

现在来看,拥有神一样的选角、出色的剧本创作以及恰到好处的包袱……这部剧似乎没有不红的道理。但别忘了,那是2007年。

那时候,刚刚接受过《亮剑》的拨乱反正,观众们对于这种战争游戏化、我军偶像化、友军懦夫化、日伪白痴化的抗日神剧,有着近乎PTSD的反感。

《地下交通站》凭什么能闪避开这种指责,成为一部人人叫好的抗日喜剧?

说一个小细节吧。

有一集,讲的是孙掌柜正饶有兴致地往给鬼子汉奸上的酒里兑水,突然就被从外面买煤油回来的蔡水根吓了一跳。

接下来的对话,包袱密集得堪比相声。
蔡:“您快尝尝,这正宗不正宗呀” 

孙:“你想药死我呀!有尝煤油的吗?” 

蔡:“您还想尝煤油?美得您,这么贵的东西,我能让您尝嘛。这是醋!”

孙:“哦~(恍然大悟,紧接着又发现不对)嗯?怎么买成醋了?” 

蔡:“我又晚了一步,您这点钱呀,只够买二两煤油的了。” 

孙:“二两煤油那你也得买回来呀!” 

蔡:“那人家也得卖呀!”

水根带的钱,出门时还够买煤油,等到了地方就只够买醋了。短短几句对话,道尽了沦陷区老百姓的心酸。

鼎香楼掌柜孙友福,是非分明却又胆小怕事。

这一幕,回应了英氏兄弟在创作之初面临的那个问题:对于沉重严肃的题材,尤其是涉及到民族伤痛的记忆,应该怎么用喜剧手法去展开?或者说,究竟如何正确地展现苦中作乐?

就像金庸在《射雕英雄传》里提到的那个“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有时候,讽刺与自嘲就是弱势者最后的武器了。

悲伤是一条剪不断的带子,快乐是散落其中的圆形波点。有大有小,有疏有密,但也只是点缀而已。

20世纪末《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最后一幕,早早地为这种小人物的心理写下了注脚。


“有人枪毙你,没辙了,你再死,死就死了。没人枪毙你,你就好好活着。”在那时,沦陷区里千千万万个孙掌柜们,兴许就是这样活下去的。

他们的贫嘴、诙谐、乐观都是苦中作乐,是生活中的调剂,并借此化解迎面而来的万般苦难。

对于《地下交通站》来说,纵有万般笑点,它的底色仍然是悲凉的。

搞不清楚这一点,《方舱医院真神奇》之流就还会源源不断地涌现。

说完了苦,咱们再来说说乐。毕竟,层出不穷的笑点,才是本剧最大的魅力。


国产剧最迷人反派,是他

在《地下交通站》里,几位党员的作用基本是推动剧情,也就是“工具人”。

群众们的笑点,被空耳的齐老太太承包了;
                      
鬼子们的笑点,被乱用成语的黒藤承包了;
           
黑藤遣词造句的水准,直追温文尔雅的遇难者赵老师。

而汉奸的笑点可就多了。事实上,这部剧的笑点,就着落在这各式各样的汉奸身上。

跟所有抗日剧里的汉奸一样,他们没皮没脸,多吃多占,愚蠢透顶。
                        
又因为太过愚蠢,汉奸们时常被敌我两方痛打。当汉奸当出了社畜的感觉,也是够不容易的了。
           “二十年后,老子还是一条好汉——奸!”

可要说全剧的笑点担当,还得是汉奸中的C位——侦缉队队长贾贵。

网友们对这位“国服第一汉奸”可谓爱得深沉。

在剧中,贾贵甫一出场就获得刷屏般的弹幕;
                        
在剧外,有人为他写小论文吹彩虹屁——
                       
有人为他激情创作MV——
                        
更有人放言“就着贾队长的绝世美颜,我能吃下四个驴肉火烧”。

而这张“全东亚空前绝后的脸”,长这样——
                        
如你所见,靠不了脸的贾队长完全是靠实力圈粉,实力诠释了“努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

简单来说,他就是少了主角光环加持的中年韦小宝。

一样的自私惫懒,既蛮不讲理,又臭不要脸——
                        
一样的不学无术,稍微书面一点的表达都听不懂——

不识字,还听不懂信上的“吾兄贾贵”,以为人家说他没胸,理直气壮地反驳“老子tm正经的鸡胸!”

一样的欺软怕硬,见风使舵——

既能面对石青山“你就是那个狗屁贾队长”的鄙视,满脸堆笑地回道“小的就是那个狗屁贾队长”;

又能在出尽洋相又喝止众人取笑时,不忘补上一句,“太君,您笑您的”。
                        
甚至于,他也一样的好色。只不过,在这部“和尚戏”里,贾队长的桃花运就远远比不上韦小宝了。
         “我就知道,那小娘们长得,嘿——”

一定程度上来说,汉奸贾贵就是《地下交通站》里最出彩的角色了。他的风头远远盖过了剧中开挂般存在的“逼王”石青山,也盖过了机灵又勇敢的男主蔡水根。对于不少观众来说,提到《地下交通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贾队长。

对此,英壮化用了自己在《我爱我家》中饰演的杨大夫的台词,来回应正面角色被反派人物抢风头这件事,“观众的反应很正常,而且非常正常”。


国产情景喜剧的余晖

关于《地下交通站》为什么没能像《武林外传》《家有儿女》一样火爆,互联网上众说纷纭。其中,被粉丝们深信不疑的一个说法是“被山东卫视耽误了”。

与《武林外传》一样,《地下交通站》也和央视谈过首播权的问题,但是因为太多原因没有谈拢。最后,是山东卫视花天价买断了《地下交通站》5年的独播权,这也意味着,在2012年之前,其他电视台都不能播这部剧。

作为对比,《闲人马大姐》是在全国99个电视台晚18:30黄金档的《630剧场》联合播出的。

尽管我们可以马后炮地认为,或许正是没能像《武林外传》一样在全国各大电视台轮播轰炸暑期档,《地下交通站》才变得这么冷门小众。

2006年风靡大街小巷的《武林外传》以20万元一集的价格卖给央视,而后者光是广告就卖出了5000万元。

但在当时,《地下交通站》毕竟是达成了28 集售价接近千万元的成就,卖出了中国情景喜剧的“空前高价位”。这在英达看来,是相当扬眉吐气的一件事。

当然,作为“中国情景喜剧之父”,姿态还是要高一些的。在被问及如何看待《家有儿女》《武林外传》的大热时,英达表示——

其实不管是《武林外传》的尚敬导演也好,还是《家有儿女》的林丛导演也好,他们归根结底都是出自英氏的门下。


我很为他们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他们的成功间接肯定了英氏的价值。我觉得一枝独秀不算成功,带动一个门类、一个行业都成功,才是我更愿意看到的。

《家有儿女》的导演林丛确实出自英氏门下,她参与过《我爱我家》和《候车室的故事》。

场面话谁都会说,但接下来这句,或许才是他的心里话——

“在青年导演面前,我们没有就此歇菜,还没退休。这部戏的出品就是最及时的回答。”

在当时,《地下交通站》对于英氏公司的意义,或许比那部国民级的《我爱我家》还要重要。在人人看衰英氏喜剧的情况下,英达急需这样一部拿得出手的作品来证明自己,也证明“我家喜剧还没歇菜”。

以为它是国产情景喜剧的巅峰,没想到竟是绝响。

可事实上,2007年的《地下交通站》不但是英达最后一部叫得上名字的作品,也是国产情景喜剧最后的余晖了。至于两年后红遍大江南北的某抄袭公寓,我愿称之为国产情景喜剧之耻。

提及国产情景喜剧的诞生,有关《我爱我家》以及英达这位盗火者,似乎人人都能说上两句。

可时至今日,比起“它是怎么来的”,观众们大概更想弄明白,“它是怎么没的”。

✎作者 | 陆一鸣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xzk96818
推 荐 阅 读
点 击 图 片 即 可 阅 读 全 文
再不来一场精致野餐我就要被开除中产籍了
没想到,蜡笔小新也逃不过残酷的30岁
幸好周深没有一夜爆红才有了今天的人间宝藏
白手起家的女富豪,老干妈都排不上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