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彩的“喜人”那么多,为什么出圈的是他?

邢亚琪 新周刊
2024-10-02


最常影响演员判断“好不好笑”的因素是“自嗨”。创作至凌晨三四点时,演员的精神高度集中,大家经常会相视一笑,心照不宣地流露出无奈——“完了,我们已经自嗨了”。




作者 | 邢亚琪


和闫佩伦的见面原本约在8月6日,但当天因为他要排练,只好将时间往后推。后来双方再次约定为8月9日,也只能在下午1点,或者6点之后。

参加《喜人奇妙夜》,从影视演员到喜剧演员,再从小队成员到团长,“忙”几乎成为闫佩伦的生活底色。他在采访中提到,自己已经有半年没有休息,急需一段时间打游戏和吃东西——这是他发泄情绪和舒缓压力的方法。

有人曾问他为什么有了压力不倾诉,闫佩伦回答说,创作上的压力很难解决,自己只能通过简单硬性的方法缓解。他说:“其实很简单,大部分压力都来源于‘创作不出来’,这五个字很容易说出口,却不容易解决。”

(图/微博@闫佩伦Ypl)


在他看来,做喜剧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制造快乐的过程,就像他打游戏那般,虽然是打怪升级的游戏,“但输赢不重要,过程很重要”。

演好每个字

在成为喜剧演员前,闫佩伦是以影视演员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的,他出演了《好鬼两个半》《守卫恶魔镇》以及《如果能重来,我想做熊孩》等。这些作品大多不温不火,却是他当时能接触的为数不多的资源,以至于后来成为喜剧演员出圈后,不少网友评论他“恭喜闫佩伦,终于被看到了”。

作为科班毕业生,闫佩伦在演绎喜剧时,更能深刻感受到喜剧表演和影视剧表演的不同,前者要求演员打破细致入微的演法,以更夸张、更鲜明的方法,呈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以及情绪变化等。

(图/《喜人奇妙夜》)

在这种呈现方式下,观众看到的舞台总是时刻变化的,快速切换的灯光、音乐、背景,以及迅速转换的情绪等,经常让每个演员看上去都格外“忙”,常常是节目尚未结束,演员头上已大汗淋漓。作为台上最容易出汗的演员之一,闫佩伦希望可以慢慢演,但他也承认,想要不忙太不现实。他说:“在舞台上,我们要把每一个字都演出来。”

对演员来说,演好每个字极为考验功底,比如呈现“胖”的效果,不能只说,必须要有明显的喘气和行动不便。这意味着除了借助表演技巧之外,演员还要凭借外表出圈,为了喜感,闫佩伦曾在短期内增重至130斤。

(图/《喜人奇妙夜》)

更不容易的,是合理呈现人物。闫佩伦呈现了很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大多与他不同,因而摸清人物的性格底色、行为习惯也极为耗费心神。他说:“这个行业不是一个快速的行业,演员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抓到角色的内心、理解角色的言行,只有大量的生活观察和逻辑梳理,才能使一切成立,使角色变得饱满。”

喜剧要好就要新

所有出演的作品中,闫佩伦尤为喜欢《尤利娅别哭》。这是一个偏舞台化的作品,讲述了人们为守护笑话秘籍、传递快乐所做的种种努力。在闫佩伦看来,这个作品在延续四六八句的基础上,引入了唱跳,形式更吸引人,也更容易调动观众的情绪。

(图/《喜人奇妙夜》)

“新”是闫佩伦和“九条命”团员的极致追求,他无时无刻不在思索一些更新、更有意思的喜剧玩法。这些玩法,有的源于生活中的灵光一现,有的源于无意识的交谈,而将这些琐碎的点子变成具体的梗,以一种极具喜感的方式呈现出来,是闫佩伦作为团长要努力的。

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他必须具备导演和编剧的视角,以一种具体的言语、行为甚至表情来呈现脑海中想象的人物,使其所有言行既符合逻辑,又能产生笑点。

(图/《喜人奇妙夜》)

线下展演是检验作品成果的最有效途径,演员能直接看到观众最真实的反应。据闫佩伦介绍,一个本子从诞生到演出的周期是15天,每个小组平均要花费5天的时间创作一个适合舞台呈现的本子,再花费10天的时间排练、磨合。若本子质量不高、不好笑,周期则降至2天。“若展演两次效果仍然不佳,只能重新创作或直接放弃。”他说。

小小的自己,大大的快乐

闫佩伦很少和家人、朋友讨论与喜剧有关的事情,两者介入的角度不同,能产生的碰撞效果自然也有限度。作为喜剧演员,唯一困扰闫佩伦的是“好不好笑”,但其背后牵涉诸多因素,比如作品的连贯性、人物言行的合理性、场景的布置等。

除此之外,最常影响演员判断“好不好笑”的因素是“自嗨”。创作至凌晨三四点时,演员的精神高度集中,大家经常会相视一笑,心照不宣地流露出无奈——“完了,我们已经自嗨了”。这时候,闫佩伦会和成员尽快调整,强迫自己清醒,客观地思考梗是否好笑,呈现出来的动作是否有趣。

(图/微博@闫佩伦Ypl)

而作为观众,“好不好笑”背后的因素是无关紧要的,观感是评价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为了满足这一标准,闫佩伦经常上网,他在纷繁复杂的评论中看到夸奖,也看到批评。身处屏幕之后的他,只能照单全收,即使有时候会“觉得有点不得劲”,但也必须认同“人无完人,原来这就是你的缺点和短板”。

评价之外,粉丝分享的个人生活更容易打动闫佩伦。一位身患抑郁症的粉丝告诉闫佩伦,自己在难过时就会观看他们的小品,这让他觉得生活被治愈了;另一位网友评价自己曾经有过轻生念头,甚至做出了一些过激行为,但后来从他们的作品中收获了快乐,并决定继续往前走。

这些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闫佩伦,他突然意识到,小小的自己,竟然能让那么多人感到快乐。

运营:小野;排版:冼晓玲

读完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周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