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天:明式家具从香港走向世界 | 退藏

2016-12-04 黄天 退藏


黄天


先前结束的香港第一届国际明式家具研讨会,和嘉德香港2016年秋拍,香港三联书店资深编辑黄天先生,都作了关于《明式家具从香港走向世界》的主题演讲。而与研讨会同期面世的,还有香港晏如居刘柱柏先生出版的《明式黄花梨家具:晏如居藏品选》一书,由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在书中,黄天亦作了关于《明式家具从香港走向世界》的绪言。


在演讲和文章中,他深情回忆了王世襄先生两本巨著的问世经过。斯人已逝,如今回看过往,依然让人唏嘘不已。而这两本巨著,也的确开启了明式家具最为耀眼的一段光辉岁月。无论是经营、收藏还是研究,此后明式家具的热潮一直不退,并延续至今。香港,在这一段历史进程中,则扮演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出版



谈明式家具,岂能不谈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正是从王世襄开始。


奇人而有奇才,畅安先生玩物不丧志,能将各种绝活逐一撰著,出版《说葫芦》、《蟋蟀谱集成》和《北京鸽哨》,又有专文《獾狗篇》、《大鹰篇》等“旧玩意书”,叫一众传统学者瞠愕,但又不能不折服。而王世襄先生震撼全球文博界的绝学,就是对明式家具的研究,突破前人,开创出“明式家具学”。


抗日战争后期,王世襄先生间关入川,随梁思成先生来到李庄小镇,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他在梁思成的指导下,用心地研习了《营造法式》,特别是有关小木作的篇章,同时又埋首钻研《清代匠作则例》。这样的学习,是对古代木工做法的一次深入了解,为日后研究家具的结构和装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抗战胜利后,王世襄先生回到北京,即时将目光投到硬木家具上。但他查找资料,仅见刚于1944年出版的古斯塔夫·艾克著《中国花梨家具图考》,而中文专著则付阙如。王世襄先生不禁慨叹:中国的家具研究竟由外国人来撰写指点。出于民族感情,他非常不服气,立志要写一本更加完备的中国古代家具书,补此空白。


决心既下,马上行动。首先是搜访家具,城里城外,晓市旧摊,古玩店肆,都有他的足迹。遇有心头爱或是可资研究的器具,都倾囊购取。那个年代,社会落后,生活穷困,家具购下,王老还要自己当搬运工,将笨重的硬木家具,捆在自行车的支架,运回东城芳嘉园。


王世襄于芳嘉园。自若地面对大起大落的人生。


好不容易,搜藏得各类几案椅桌、床榻柜箱,堆满一屋。王世襄先生一面欣赏,一面研究;时而拆卸,时而组合,遇有疑难,求教名工巧匠,历四十星霜,中经“反右”、“文革”等多重磨难,终于著成巨作《明式家具研究》。


但全文30万字、黑白图加线图共四百余帧,其篇幅是够大的,印制成本当然不轻,加上这是一个非常陌生的选题,以改革开放初期内地出版社的资金和印制技术来盘算,出版社皆望而却步,不敢贸然开动印刷机。


眼下书稿搁在紫檀大画案上,王老心绪难安(与其字畅安适得其反)。正当畅安先生日夕愁闷之际,伯乐飘然而至。


年逾90的萧滋先生,曾任香港三联书店总经理,正是他的慧眼识珠,从堆积如山的书稿中发现了王世襄,并冒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历经曲折,成功出版了《明式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


其时,香港三联书店正谋改革,加强出版业务,萧滋先生到内地拜访名家、学者,访寻稿源。北京文物出版社王仿子社长向萧滋展示一批学者的书稿提要。在芸芸锦篇之中,萧翁独爱王稿,请约晤谈。


何以萧滋的(选秀)会独钟王老之作?原来萧翁代理、经销图书三十余载,经眼中外书籍不知凡几。早年曾看到艾克所著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在香港重印,他颇感惊讶,原因有二:一是外国人竟能写出研究中国家具的专书;二是中国家具的魅力能倾倒洋人。而此书能够再版,当有一定的读者群。他有了这个认识,故能独具慧眼,选出一般出版人看不上眼的王世襄书稿。这就是后来誉满全球的名著,《明式家具珍赏》与《明式家具研究》。


当萧翁看过王老的书稿,沉思片时,继而用他对图书出版的专业知识,解释时下的文物、艺术书要有精美的彩图,才可以吸引读者,所以建议将原稿改写为约六七万字的概论,然后搬出具代表性的经典家具,以彩色正片重拍。这样便可以编辑出版成一本具观赏性而又实用的大型画册,引起轰动,带来影响。头炮打响再发第二炮,那就是30万字的原稿(即《明式家具研究》)。


王老听罢,大喜过望。因为他的心愿只有一个,就是把他四十年心血之作出版成书。现在还“多生一个”,再辛苦也在所不辞。


当时国内的物资条件落后于香港,萧滋先生为支援拍照,除寄送彩色胶卷,更派员携送布景纸,讲解拍摄时要注意的地方。


出名吃得苦的王世襄先生,虽年近古稀,但仍然干劲十足,四出奔走,领着摄影师重拍彩照。辛勤凌霜雪,寒暑两易更,彩图新稿,终告完竣。


香港三联书店接了王老的图稿,即开始排版设计。我于1985年1月加入三联书店,有幸接编畅安先生的大作。首先,我细心阅读过去两年王老发来的数十封书函,以了解畅安先生对其稿件所提的各种指示和增补,然后做了笔记,复函一一作答。我又大胆提请将原书名《中国传统家具的黄金时期——明至清前期》改为《明式家具珍赏》,至于30万字的学术著作则名为《明式家具研究》,都为六字,对称成姐妹篇。畅安先生收到我的建议,欣然赞同。这两本经典的书名,就是这样敲定下来的。


是年7月10日,我北上京华,拜谒早已鱼雁相通而尚未谋面的王世襄先生。王老对我这个晚辈雅爱殷殷。追怀至此,令我最难忘的是与王老一同坐在明式家具上,据着紫檀大画案,校阅《明式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清样的时光。


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珍赏》英文版发布现场。



影响



1985年9月15日,首部由中国人撰著的中国家具专书《明式家具珍赏》面世,王世襄先生获邀来港出席发行仪式。当他看到自己大半生攻关钻研的著作印制成精美的《明式家具珍赏》,欣喜莫名,泪盈于睫,在我的样书上,激动地挥笔写下,“先后奋战,共庆成功”的题词。


1985年,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在香港三联书店首发现场


王世襄在赠予黄天的书籍扉页上,兴奋地题词。


为配合《明式家具珍赏》的首发,萧滋先生提议办一个“明式家具展”,交由我来统筹。当年能藏有明式家具的人真如凤毛麟角,几经打听,才从罗桂祥、梁鉴添、伍嘉恩、袁曙华四藏家商借得藏品,共十七件,在那并不宽敞的中环三联展览厅举办起“明式家具展”来。香港的收藏家和文物爱好者慕名前来观赏,场面相当热闹。而报章、杂志、电视也争相报道,成为城中话题。


又有谁知道这个小型的“明式家具展”,经过有心人的寻根溯源,将其评为世界上首个明式家具专题展。


与此同时,王世襄先生先后在东方陶瓷协会和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举行公开讲座,亦是王老首次作明式家具专题演讲。


1985年,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珍赏》发布讲座现场。


香港的文化界和收藏界很多都景仰王世襄先生的奇才博学,盼能交流请益。于是三联书店又宴请相关人士,与畅安先生共叙,畅谈家具,论说古玩。记忆中出席者有叶承耀、钟华楠、钟华培等人。


《明式家具珍赏》真可谓一鸣惊人,不独洛阳纸贵,马上再版,并连出英、法、德文版,而且古董家具行业,纷纷参照《明式家具珍赏》的实测图纸来仿制,带来行业的兴旺。


也有收藏家因为对明式家具“惊艳”,为之倾倒,开始四处访寻搜藏,其中攻玉山房主人叶承耀医生经过近三十年的追访,荟萃奇珍,终一跃而成为世界著名的明式家具收藏家,而伍嘉恩小姐早已钟情明式家具,后得王世襄先生指授,品鉴力大进。她亦寓藏于估,渐成一大行商。



叶承耀旧藏的“明末 黄花梨插肩榫绿纹石面酒桌”。于香港苏富比2015年秋拍,以2528万港元成交。



叶承耀与伍嘉恩,2012年10月


香港心脏科专科医生晏如居主人刘柱柏,后起继武,痴爱明式家具,二十年来四出“狩猎”,收获甚多,藏弆日丰,几案桌椅、柜架床榻皆备。复集藏日用木器,雅玩小品,卓然成一大藏家。惟刘柱柏医生并非一味的玩赏,而是端坐在黄花梨南官帽椅上,挑灯夜读名人小说、笔记,寻访昔日的家具与人文景观,探研生活与艺术的结合共荣,开拓出研究明式家具的新篇章,教人欣喜、鼓舞。我知道刘医生对这项研究还是在起步阶段,相信不久将来会有更丰硕的成果。


刘柱柏


刘柱柏医生和香港的一些藏家常说自幼受英文教育长大,谦称中文欠佳。其实他们可能没有察觉到:他们对明式家具的渊然深识,并能使用娴熟的英文向海外推介,无疑在文化交流上作出了贡献。

刘柱柏收藏的明末清初黄花梨无束腰禅塌


萧滋先生带领三联书店被王世襄先生出版了《明式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同时举办了首个明式家具展。而王老在香港作出首次明式家具专题演讲后,继而走向世界,巡回演讲。香港得此先机,很快便成为明式家具的集散地:多少家具珍品由此出口海外;但若干年后,又回流香港,甚至重返内地。而香港的一些收藏家,至今仍珍藏着很大一部分明式家具的典雅佳品。至此,我不禁呼吁:


明式家具热潮,从香港掀起,

明式家具走向世界,从香港出发,

香港与有荣焉!






你可能还会喜欢:

当研讨会的热潮散去,对当下的明式家具学术研究,我们是该做些反思了。 | 退藏

刘传生:明式黄花梨家具择物的永恒定律 | 退藏

谭向东:存世的明清黄花梨紫檀家具究竟有多少?| 退藏

保利秋拍预展首日,有哪些过目难忘的老家具?| 退藏

这也许是迄今为止,关于木造像最重要的一个展览。| 退藏




整理丨谢谷

主编丨程香

出品丨退藏






长按右侧二维码
腹有诗书气自华


投稿 | 合作 | 分享
微信:shuangyu_love

电话:18310765815

邮箱:191805765@qq.com




▼ 点击阅读原文,走进东方美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