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万研究基金,1000万创新创业孵化基金……这个MBA项目“产教研”融合程度厉害了!
致广大 尽精微
Global View Glocal Feel
关注
商学+医疗健康产业
由腾讯新闻、腾讯教育举办的2020年第八届腾讯商学院发展论坛于11月12日在北京成功召开,国内众多知名商学院院长、主任、权威机构负责人齐聚一堂,以“后疫情时代,商科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为主题,探讨中国商学院在新时代下的创新发展。在2020年这一特殊节点,全球经济转型升级,中国经济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挑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商学院教育同样要迎合社会发展,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加快数字化转型。
浙江大学医疗健康产业MBA项目主任 邢以群发表了题为“以教育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视频及全文分享。
点击观看演讲视频
以下是演讲全文: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第八届腾讯商学院的发展论坛,并且就我们的一些实践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前面几位院长讲到了面对未来,我们商学院怎么样从社会责任出发,朝着新的时代去往未来的商学院发展,提出了目标、方向和期望的形态。我是做具体工作的,我就汇报一下这几年来我们所做的一些具体的工作。
大家都知道商学院就是要培养人才,而且要培养的是专业人才。怎么样来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呢?我们做了一定的尝试。首先来看一下现在国务院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我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个方向,这是在2020年9月份提出的。
我们在2016年的时候,就开始设立了医疗健康产业MBA项目,目标是致力于为新兴的健康产业培养专业的经营管理者和创新创业者。这个项目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到了第四届,每一届基本上在50个人左右。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产融结合做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我们获得了企业700万元的研究基金的资助,1000万元的创新创业孵化基金,还有50万元这个项目的专项奖学金,还有我们自己毕业的同学所提供的课程奖学金,同时也跟地方政府、企业、医院、协会都建立了教研合作的关系。每年都有几个同学,抱团去创立相应的企业。
为什么会提出面向行业的商学+这样的一个项目呢?实际上就是从我们原来的MBA教育困境出发的。原来的MBA的教育经常为缺乏特色而困扰,因为我们国内的MBA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基本上就是执行我们国家MBA教指委制定的培养方案,每个学校主要的差异,是在专业方向课或者是选修课上下工夫。由于受到师资的限制,增设的选修课绝大多数是老师擅长的。比方说我们在擅长的教学方面再加几门课,变成了一个特色方向课,所以这样出来的更多的,大家会发现的是一种职能的增强,比方说在人力资源、营销、金融、财务方面加强一下,出来的都是职能增强型的,所以大家会发现我们各个学校之间MBA的竞争,主要在学费高低和师资配备两方面。
第二个困境就是专业性不足。MBA学位从理论上来讲应该是突出它的专业性,但是由于MBA的学生来自于各行各业,大家有不同的专业的追求,所以统一的培养方案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专业学习的要求。再加上我们的课程设置是统一的,师资主要来自于学校,这样很难在教学当中,直接跟最新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导致MBA的同学觉得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难以获得某一方面专业领域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可以提高的,这个不能否认。
第三个是对社会需求一定程度上的脱节。尽管专业学位总体的定位是培养专业人才,在识别社会需求、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我们也会去请社会人士一起来讨论,但是社会人士来自于各行各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最后是一个妥协。最后出来的就是一个多样化整合出来的平庸的方案,或者说就是去追逐热点。而社会的发展却非常迅速,特别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怎么样能够使得我们的教育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那就成了我们必须要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些问题的思考,再结合新兴产业对人才的一种渴望。新的产业在21世纪不断涌现,对用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说中科院大学的院长在讲,他们转向了人工智能专业,这个就是新兴产业了。除了这个以外,还有健康产业、文化产业、休闲旅游产业、绿色能源产业等等,有技术型的,有社会型的,实际上这两类产业都非常的缺乏人才,特别是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比如刚才说的健康产业,以前是没有的,然后中国进入到小康以后,接下来大家追求的就是健康和长寿了。
但是就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对于什么是健康产业,学术界都没有定义,所以大家在讲大健康。我们最近研究形成了很多的养老产业的研究成果,都不知道往哪个杂志上面去投,因为没有相关的学术杂志。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学术界在新兴产业上的研究是比较缺乏的。而像健康产业,可以看到除了医疗服务和医药保健品,这两块在过去已经有之外,其他的几块都是比较薄弱的,也是比较不足的。这些新兴产业都有经营的特殊性,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我总结了一下:需求是快速增长的,专业人才是严重不足的,而且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政策是不确定性的,环境的不确定性也是比较大的,需求的不确定性也是比较大的。
而这样带来的就是创新要求比较高。比方说大家都认为健康产业很好,杀进去一看,绝大多数都是亏损的,为什么?缺乏前期研究啊。现在要养老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人群?按照目前的研究,现有的养老床位已经够了,但五年以后大概就不够了。现有的养老服务的体系也是不能满足五年以后的养老服务要求的。但是这些东西以前并没有产业界的人去进行研究,更没有学术界的人去进行研究,所以大家凭借着一腔热情进入了这个新兴的行业,然后做了几年以后,发现一直是亏亏亏。所以我们讲健康产业叫好不叫座,进来的人很多,真正在其中能够产生比较好的收益的实际上不多,因为这种产业都具有经营的特殊性。
正因为如此,新兴产业迫切的需要很多经营管理的人才。它需要专业的人才,大家也需要一些学术上面的一些支撑,所以为新兴的产业培养人才,应该是我们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最佳的切入点。正是基于这样两方面的一个思考,原来的传统的困境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转换,这两者结合就提出了产教融合,来推动共同的发展,而这种产教融合,它首先一个就是有助于明确人才的培养方案。比方说我们当时要去设立医疗健康产业MBA的时候,我们可以去邀请行业里面的人才,这个专业的资深专家也好、学者也好,或者政府的、产业界的人员,大家共同来进行商讨,这个时候你可以发现大家共同的认知度如何。所以我们的培养方案就是跟专业的,行业里面的专业人士共同协商的基础上面所提出来的。也正因为如此,使得培养方案非常的有个性,我这几年招生当中非常深刻的感受就是北京、上海、武汉、广东的同学跑过来,我说我们是周末上课的,你们那么远跑到我们这里来求学,为什么?他们说的是我们的课程吸引了他们。
这里讲的是课程的吸引,他们并不是冲着我们的这个项目,而是冲着课程而来的。大家前面也讲到了商学院应该是面向未来培养人才的,所以定位也是一样的,要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健康产业。在一系列的课程设计过程当中,基于是一个新的产业,所以不能只是产业当中的人来学习,要欢迎原来不在这个产业里面的、以后有志于在这个产业从事发展的人进来。
面向产业去设计商学项目的时候,非常容易取得产业界的理解和支持。我记得当年MBA中心介绍的一家企业,与对方坦诚交流了半个小时,就达到了一个协议,赞助我们200万,100万用于我们的研究,100万用于学术交流。这就是我们的企业,他们认为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就愿意来赞助。
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我们采取了商学+的模式,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医疗健康产业MBA项目,现在我们知道有好多家学校都准备开设大健康MBA项目。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商学院能够来开同样的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健康产业更好的发展。我们今年的提前批招生,光是博士、硕士来报考的就有20多位。他们都已经有学位了,再来读我们的MBA。所以面向新兴产业设立项目,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也有助于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项目,要取得学术的支撑,所以我们同时成立了浙江大学健康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作为学术支撑的单位。中心做产业的研究,并让MBA的同学参与到这些研究中,把获得的创新实践案例再反哺到教学当中。成立一年多的时间,我们也为社会服务做出了贡献,也就是说,我们把霍院长讲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融为一体了。我们年底将会颁布第一份养老行业的商学研究报告,不是投资研究报告。同时松下电器和广宇集团,每年共同捐赠100万,在我们学院设立了一个老龄化与养老产业研究中心,来支持养老产业研究工作。
产融结合也有助于行业的创新和创业。我们讲到医学科技+商科,我们不是要了企业一千万的捐赠吗?拿来干什么呢?实际上是用来打造“基于技术创新的创业孵化生态链”。比方说临床的医护人员研发的产品或技术,我们让MBA同学开发商业化方案加以产业化。在11月要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中,我们就会基本打通这个圈。
最后总结一下,面向社会、面向特定行业的培养人才,应该是专业学位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开放办学、产学互融是有助于产教相长和人才培养,有利于未来商学院的营造以及商学院的转型发展,以及为社会做出相应贡献的。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关于医疗健康产业MBA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