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1岁褚时健去世,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年轻人太急了,我80岁还在摸爬滚打”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

 

3月5日,原云南红塔集团有限公司和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褚橙创始人褚时健去世,享年90岁。

 

愿褚老一路走好!



褚时健说,不少20多岁的年轻人跑来问我,“为啥事总做不成?”我说你们想简单了,总想找现成、找运气、靠大树,没有那么简单的事。我80多岁,还在摸爬滚打。




人生不是看高峰,而是看由高峰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2018年1月23日,万科创始人王石曾回忆从褚时健身上获得的人生经验。他说,见到褚时健的最落魄时刻,曾和一个民工为20块讨价还价。


“人在最困难的时候不是看他的高峰,而是看由高峰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516266717484,这串数字道尽他一生


走进褚橙庄园接待大厅,大厅内唯一的照片是去年底中国商界知名人士王石到访褚橙庄园与褚时健夫人的合影。合照背后,一串“516266717484”数字令人狐疑。



回顾褚时健的一生,这串“神秘数字”道尽一切。


51


40年前,作为红塔集团前身的玉溪卷烟厂曾一度濒临倒闭。直到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第二年,51岁的褚时健出任玉溪卷烟厂厂长。


62 66


褚时健任玉溪卷烟厂厂长后,他大胆进行技术改造,从国外引进一流设备,学习国外种烟技术,教授当地农民烟草种植知识,改革创新产烟体制与管理,使得云南香烟畅销中国,在全球知名度颇高。


他一手将这个破破烂烂的小厂发展成为一个“印钞机器”,1998年左右,固定资产达70亿元,年创利税200亿元,创立了价值332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红塔山”,在烟草企业中规模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五。


褚时健在玉溪卷烟厂的实践,佐证选择改革开放是正确之路。庄园内一小块宣传牌上写着,1990年,褚时健62岁时被评为中国十大企业家之一;1994年,褚时健66岁又被评为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


71


1999年,褚世健被判入狱,当时71岁。


74


2002年,74岁的褚时健因患严重的糖尿病得以保外就医。他开始在玉溪新平县种植冰糖橙。满头银发的褚时健开始二次创业。


那时褚时健身无分文,是新加坡华人华侨资助了他。褚时健对改革开放“把脉”精准:特色农业、互联网是未来趋势,他与妻子下决心承包荒山开始种冰糖橙。


种上橙树后,褚时健不停地改进种植方法,为了保证个个橙子甜,他严格规范到多少平方米栽一棵树,一亩山地种多少树合适,每棵树上挂多少果,干旱时期如何浇水等。而这些需要褚时健和技术人员挨家挨户跟果农沟通,手把手教技术,还要跟他们解释为什么不是越多越好。


收获后,有专业的评测机器来给橙子评级,来定果农的收入。新平的农民原本多是贫困户,后来跟着褚时健种果子的都脱贫了,一年收入能达到十万左右。


84


褚时健84岁时,“褚橙”大规模进入北京市场,开始在中国各地销售。


如今,褚时健与“褚橙”的故事已家喻户晓,成为中国“互联网+高原特色农业”的代表案例,这也是褚时健在改革开放中创造的第二个奇迹。


下文节选自《褚时健传》,作者周桦。褚老曾经总结过的经验,如今看来依然醍醐灌顶。


“我脑子里从来没有过退休的概念”


我脑子里从来没有过退休的概念。2001年从监狱出来后,周围的亲戚朋友帮我安排了如何休息养老的生活,但我过不来那样的生活,我不做事不行,天生就爱忙。


考虑过好几个行业,最后还是决定种橙。一个原因是农业我一直有接触,熟悉行业,橙子在水果里味道营养都好,但并没有太普及。另外,我们如果种出一个好的品种来,对市场来说是件好事。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这几十年,特大型企业经历过,中小型企业经历过,级别越高责任和压力就越大,别人看我快乐的时候其实我并不快乐。所以还是做做私人企业算了,自己经营点小生意,有问题自己负责,心里头不慌,挺好。


大家都劝我莫做了,70多岁了,身体也不是很好,在家和老伴儿种种花养养鸟,安度晚年,别人都这么过,你咋个不行?唉,我还确实不行,真想要我多活几年,让我苦一苦可能效果更好。人哪,没有希望就没有人生乐趣。



“其实种橙我也是从头学起”


其实种橙我也是从头学起,样样都要自己翻书看,找专家问。我找了几个得力的作业长,他们帮我守着地里具体的事情,方向性的事情我来把握。尽管我不用自己拿锄头,不用亲自去摘果子,但是,果树每天长得怎么样、有什么问题,我必须比农民还要掌握得仔细。我如果说不出个一二三,就指挥不动他们。


哪一行都是一样,你要做管理工作,首先生产业务就要熟悉,不然话说出来都不对路。



要把橙种好不容易。大家都以为农业是个技术壁垒低的行业,以为春天种下去,秋天等着收就得了。


哪有那么容易?除非你不想干好,就想跟着天吃饭算了,那的确没有什么难度。但真要做好,不花精力不动脑子不行。


我们的果子这么些年来,从水源开始,土壤的有机质比例、剪枝的频率、挂果多少,样样都要操心,每年的情况都不一样,每年都有新的问题出现,所以不断要有对策。我这个脑子里,记了不知多少数字。我从小数学并不好,但我心里总在盘账,对数字,敏感得很。


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的年轻人都太急了


现在社会上太多人想做些可以一蹴而就的事,都想找条直路走。尤其年轻人,大学读完书进入社会刚几年,就想搞出名堂,实际不是这样。


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条直线。


我也曾经是年轻人,从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社会变动很大。当你抱着很大希望的时候,失望很多;当看不到希望之后,希望又好像慢慢看得着一点。


时代不同了,年轻人期望值很高,很多人想一夜暴富,不能承受短期内没有回报的事。我年轻时,一家三口人从昆明到玉溪,看到修路工人们临时住的房子,都非常羡慕。当时我们都觉得:“一辈子能住上这样的房子,这一生就得了!”


现在年轻人的知识面、信息量比我们那时强多了,但年轻人的特点还是一样:把事情想得很简单。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从福建来找我,说自己大学毕业六七年了,一件事都没成功。他是性子急了,目标定得很高,想“今年一步、明年一步,步步登高”。我对他说:你才整了六七年,我种果树10多年了,你急什么?


跌得越低,反弹力越大


年轻人现在不过二三十岁,人生历程还很长,也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做大事业。


困难多,搞好一点,信心就大一点,只有这样走,一步一步来。比如橙子,只要一公斤能赚一分钱,上万吨就能赚多了。你想心急,就做不成。


以前有不少人在社会变动的时代抓住机会,一下发了大财,比如搞房地产。还有人靠亲戚、靠父母,现在财富很大,我也认识。但现在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即使是靠机遇、靠父母,我也认为他将来守不住。


很多人说我十二年来种橙子是“触底反弹”,跌得越低,反弹力就越大。


种橙子的人不少,但今天可以说,要像这样种好上千亩的还不多见。有的人来我的果园看了一次,回去就开了八九万亩的新果园,但我看来,基础没打好,后头要吃亏。


我们碰到过的难关,十几年没遇过。连续高温一个多月,果子都被晒掉了。但你看我们的五条管道从对面大山来,面对高温,果园有水维持。别的果园如果基础不好,损失就大。而我们还能保住和去年一样的产量,就是因为农业基础打实了。


这个也是年轻人最难理解的。人在年轻时,要先学会吃苦,要实实在在挣钱,才能拿得住。就像搞农业,如果你质量搞不好,经过一个周期,10元资产就变8元了。



“无论做什么事情,人哪,都要有一颗敬畏心”


种橙这件事我2002年正式开始搞时借了1000多万元钱,到2007年的时候就全部还清了。前几年的销售全靠朋友帮忙,你几十吨他几百吨地团购,慢慢就消化掉了。我老伴儿那个时候管销售,带着橙子到处去参加展销会,也是受了不少苦。好在前面几年果树还幼,我们的技术也不完善,产量不算很大。



2008年之后,我外孙女他们从国外回来帮着我和我老伴儿,开始抓我们自己的销售。2009年产量开始飞速增长,销售也慢慢步入正轨,所以产品还从来没有积压库存过。水果这种生鲜产品,积压库存是很大的灾难,相当于就是毁掉了。很幸运,我们没有过这种情况。


2014年以前我们的果园一直是增产,每一年都比上一年增产不少。所以我一直说我们是没有大小年的,的确像我们这样连续10年都是增产的果园几乎没有。但是2014年我们出现了减产,有气候的关系,也有果树生长的自然规律:大小年的关系,尽管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挽救了许多产量,但规律就是规律,一定要服从。


无论做什么事情,人哪,都要有一颗敬畏心,自然规律、市场规律都要遵守。人当然要努力,要全心全力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同时也要实事求是,走得两步,停下来想一想,以后的路才不会走错。


我知道现在我们的橙子在市场上很好卖,听说有人拿它和当年的红塔山烟相提并论,都是紧俏商品。


我很高兴大家这么抬举,但是我思想上不敢轻飘飘。头几年可能大家因为是我种的橙子,因为好奇心都买来吃吃,但是如果果子不好吃,或者只是普通过得去,我相信买了几次人家就不买了。


“不要陶醉人家怎么夸你怎么捧你”


我们卖得也不便宜,要是不好吃、品质不高,人家凭什么真金白银买你一个老头子的账?所以我一直和孙辈还有作业长们说,不要陶醉人家怎么夸你怎么捧你,做好自己的本分,把橙子种好,每年多丰收点,味道更好一点,人家继续揣着钱等你的橙子,不然,人家的口水等着喷你。


现在整个新平县种冰糖橙的越来越多,差不多一年的总量要到200万吨去了。我们规模算大的,品质也算高的。但是,必须要看到,这个橙子过剩是必然会发生的。供求关系从来都是有松有紧,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市场经济是不留情面的。


产品一过剩,首先来的就是降价,降到你的销售价是成本以下都会有可能。咋个办?到那个时候,还是质量和价格方面的竞争。我如果质量好,其他人卖不完,我卖得完,另外我成本控制得好,别人亏着本卖,我还能赚到钱。


“说到底,还不就是‘质量’二字”


说到底,还不就是“质量”二字!你要在质量上压倒别人,你要有这个能耐。无论哪一级的柑橘研究所的专家到我这里,都说全中国最好的一块橙子地就在我们这里了。听到这话,我放心了很多,说明我一直做得是对的。


我这个人,心里放不下事,也算是个急性子。像2014年天干,老是不下雨,我每天晚上想到我的果树,半夜四五点就睡不着了,起来翻书翻资料,第二天叫上司机去找专家,一定要找到解决办法。我想着,我这么认真,果子的质量不会不好吧?



我一直和儿孙们强调,一个人工作、过日子都要认认真真,对产品要认真,对周围的人也要认认真真。这些年我们的果子卖得好,除了我们产品过硬,周围人的支持也有很大关系。


像早几年我们果子不成熟,没有朋友的帮忙,销售会很成问题。现在我们名声在外了,心里要知道感激,更要学会让大家利益都得到平衡。我一直对和我打交道的合作伙伴也好,朋友也好都有一个心理,那就是怕亏了人家。


这个习惯我一直都有。做人做事要随时随地都在检查,做这件事我朋友亏了没有?褚一斌我就经常提醒他,不要粗心大意,要经常想到身边跟着你的那几个人,诚诚恳恳和人家相处。我们生活条件比他们好一点,我们就多照顾他们一点。


“对得起做过的事,对得起相处过的人”


我们现在果园里的农户,在我们这里干活儿,我就希望他们比别的农户生活条件要好一些;我们的作业长,我也希望他们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新平的县长有一次听说我们作业长的待遇,很惊奇:“工资比我还高?!”


对得起做过的事,对得起相处过的人,我能做到这两点,我这几十年也算没有什么遗憾了。


回头看看,我这一路走来,没有白费精神。我办事认真,确定了目标就追求到底。在每一个工作的地方我都有人生的记号,我也没在工作上闹出什么大事故。想到这些,我也是甘心了。


“这是我这80多年最放松的阶段”


时间过得太快了,转眼我种橙也都有13年多了,一个70多岁的老人变成了80多岁更老的老人。我一点都不惆怅,我觉得这是我这80多年最放松的阶段。除了有时果子受自然气候影响我会稍微愁一愁,基本没有什么烦心的事。


我有时去果园看看,虽然现在腿脚不太好,不太走得动了,但眼睛我还是没得闲。我在家的时候,没事看看书,时不时就去找我两个重孙玩一玩,心情很愉快。


我活着为了什么?


只想赢,不想输。


这些困难有些是原来想到的,有些是没有想到的,但我相信我能克服它。很多年以来,不管干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不管干哪个行当,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这些困难到最后还是解决了。


所以,人的信心很重要。如果我们接二连三地干不成事,那就没有信心了。


我在74、75岁时怎么想起来搞这个苦差事(种植褚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因为我们的处境,我的生活来源没有办法(保障),我只有一条出路,必须要搞成功。


我从小就闲不住,爬高上低的,我这个房子一天上去八回,下去八回,时间还打发不了,总得有点事情做。这都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认定了要干的事,只想赢,不想输。


褚时健:年轻人太急了,我80岁还在摸爬滚打


来源:中国青年报


褚时健说,不少20多岁的年轻人跑来问我,“为啥事总做不成?”我说你们想简单了,总想找现成、找运气、靠大树,没有那么简单的事。我80多岁,还在摸爬滚打。


从打造红塔集团,到被判无期徒刑,“中国烟草大王”褚时健曾跌至谷底。但他2002年保外就医,74岁携妻种橙,让世上多了一种叫“褚橙”的水果,也让自己再次成为传奇。


为何这位生于1928年的老人能“触底反弹”,走出一条令很多年轻人难以想象的“V字型”人生道路?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云南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的褚橙果园,专访86岁高龄的褚时健。他将心中“想说给青年的话”一一道出。


“我历经几十年,在进入七八十岁时,就有点耐心了”


记者:很多人最好奇的是,您74岁时决定种橙子,橙子要好几年才挂果。您为什么不选择其他更快速见成效的事?


褚时健:现在社会上太多人这么想,都想找条直路走。尤其年轻人,大学读完书进入社会刚几年,就想搞出名堂,实际不是这样。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条直线。我也曾经是年轻人,从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社会变动很大,很多希望都破灭了。尤其是我40来岁的时候,几乎所有希望都不存在了。当你抱着很大希望的时候,失望很多;当看不到希望之后,希望又好像慢慢看得着一点。


记者:现在不少年轻人有种浮躁的心态,想“一夜暴富”,不能承受短期内没有回报的事情。您怎么看?


褚时健:时代不同了,年轻人期望值很高。我年轻时,一家三口人从昆明到玉溪,看到修路工人们临时住的房子,都非常羡慕。当时我们都觉得:“一辈子能住上这样的房子,这一生就得了!”(笑)现在年轻人的知识面、信息量比我们那时强多了,但年轻人的特点还是一样:把事情想得很简单。有一次,一个年轻人从福建来找我,说自己大学毕业六七年了,一件事都没成功。他是性子急了,目标定得很高,想“今年一步、明年一步,步步登高”。我对他说:你才整了六七年,我种果树10多年了,你急什么?


记者:您在农业技术方面的积累,此前几乎为零,为何认为自己能超越有经验的农民和有知识的农业专家?有没有做好“种橙子失败”的打算?


褚时健:那是要想的。一件事,一点不懂,我不敢干。我学了七八成,有七八成把握,才敢干。我考察了水果市场,外地运来的冰糖橙很贵,本地的便宜,但产量少。我就想,除了天灾,总能整成。


“跌得越低,反弹力越大”


记者:青年中创业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有能力承认、承受失败。您怎么看?


褚时健:年轻人现在不过二三十岁,人生历程还很长,要20年见成功。也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做大事业。困难多,搞好一点,信心就大一点,只有这样走,一步一步来。比如橙子,只要一公斤能赚一分钱,上万吨就能赚多了。你想心急,就做不成。


记者:您说要20年见成功,但很多年轻人想“赚笔大钱,一劳永逸”,您怎么看?


褚时健:以前有不少人在社会变动的时代抓住机会,一下发了大财,比如搞房地产。还有人靠亲戚、靠父母,现在财富很大,我也认识。但现在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即使是靠机遇、靠父母,我也认为他将来守不住。


记者:在您看来,现在对年轻人来说机会还多吗?


褚时健:国家要转型,始终要靠人来破解难题。年轻人两下整不成,就想散场算了?这不行。要坚持下去,莫怕苦,多动脑筋。脑子不活也不行。我老伴就说我,如果搁一块地在我面前,它为啥比两边的地产量好?别人不关心,我看到了就一定要研究(笑)。人不去试,方法不会出来,一点点摸索才出来。机会始终是有的,你不注意,它就过去了。


记者:有人说您这12年来种橙子是“触底反弹”,您自己怎么看?


褚时健:跌得越低,反弹力越大。


记者:很多人都问过您的“触底反弹”秘诀,想取经,您都怎么回答?


褚时健:种橙子的人不少,但今天可以说,要像这样种好上千亩的还不多见。有的人来我的果园看了一次,回去就开了八九万亩的新果园,但我看来,基础没打好,后头要吃亏。像今年我们碰到的难关,十几年没遇过。连续高温一个多月,果子都被晒掉了。但你看我们的五条管道从对面大山来,面对高温,果园有水维持。别的果园如果基础不好,损失就大。而我们还能保住和去年一样的产量,就是因为农业基础打实了。这个也是年轻人最难理解的。人在年轻时,要先学会吃苦,要实实在在挣钱,才能拿得住。就像搞农业,如果你质量搞不好,经过一个周期,10元资产就变8元了。


记者:现在卖什么都讲“互联网思维”,作为80多岁老人,您“跟潮流”吗?


褚时健:电子销售现在挺火,但我晓得,如果这时候头脑一昏,质量下去了,很快就会垮。


“总想找现成、找福气、靠大树,没有那么简单的事”


记者:现在年轻人中流传一句话:“迎娶白富美、当上CEO、登上人生顶峰”,在您看来什么是人生的顶峰?


褚时健:(摆手)人生没有顶峰。我管玉溪卷烟厂时,有个主任问我:你是不是给国家利税交到50亿,就可以不干了?结果烟厂交到60亿元利税时,我对他说:“劲头比原来还大。


记者:以前您办国有烟厂,有人说您是靠政府垄断资源成功,现在您自己种橙也成功了。但现在不少年轻人都想去国企、政府“背靠大树好乘凉”,您怎么看?


褚时健:这几年,不少20多岁的年轻人跑来问我:“为啥事总做不成?”我说你们想简单了,总想找现成、找运气、靠大树,没有那么简单的事。我80多岁,还在摸爬滚打。我现在蹲下就站不起来了,但分枝、挂果的时候我都要去果园,坐在边上,让人扒开树叶露出果子给我看。


记者:现在更多年轻人投奔“北上广”,也有人选择回农村,您怎么看这两种选择?


褚时健:前几年,农大毕业生都不想来我们这个“山卡卡头”(方言,指偏僻的地方——记者注),今年来了好多个。我说你做对了。你安心一步步来,只要三五年,就成了。在城里拿5000元工资不容易,但果园里的一对小年轻,一年工资上10万元,媳妇也快生孩子了。


记者:为什么考虑得这么远?冒昧地问,30年后,自己还能看到吗?


褚时健:(笑)这也是对社会、对中国土地资源有用的事。如果土地涵养好了,同一块地的水果产量能从1吨升到两三吨,就能省出千百亩土地。这也是很有意义的。


21财闻汇、中国新闻网(记者 缪超 陈静) 、自中国青年报、生活新报、北京晚报、《褚时健传》等


王石:一路走好,褚厂长!企业家的尊严|《褚时健传》序



    传奇谢幕,哀牢悲歌;噩耗忽闻,长歌当哭。

    褚时健志向高远,德行天下,他起伏的一生,正是一个企业家精神与尊严的写照。

    一路走好,褚厂长!



企业家的尊严


 作者|王石  

本文为《褚时健传》序



《褚时健传》出版前,作者周桦发来40万字书稿并邀我写序。夜不能寐……


20世纪90年代,从媒体上得知褚厂长的名字,他领导下的玉溪卷烟厂,通过技术革新和精细管理,成为和三五、万宝路等洋烟并驾齐驱的国内第一品牌。在万科的年营收只有20亿的时候,他的厂已经做到了300亿利税,我虽然不抽烟,但对这位商界奇人心生佩服。


第一次面见他是在2003年夏。那天他身着圆领衫,皮肤黝黑,戴一副宽边墨镜,像一位即将退休的探长。他腰杆挺得笔直,根本不像一位近76岁高龄的老人,更何况经历了那么大的人生挫折。那时他刚承包了2000多亩橙园,树苗刚种下,我问他什么时候可以挂果,他说要4年以后。当时我大吃一惊:4年后都80岁了,要是换作我,在遭遇事业和家庭双重打击之后,还能表现得像他这样坚强豁达吗?内心对他的敬佩不禁又深了一层。


再次见到他时,哀牢山漫山遍野已经种满了黄澄澄的冰糖橙,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他晚年奋起抗争命运的故事,随着一颗颗“励志橙”送往全国各个角落。记得那一面,他似乎多了些白发,腿脚也不似几年前那样灵便,但声音洪亮依旧,腰杆还是挺得直直的。


2014年11月我第三次拜访褚厂长,在褚橙庄园里,我们和一些慕名而来的企业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甘甜的橙子,谈论如何把褚厂长的经商之道发扬光大。席间褚厂长兴奋地对我说,现在取得这些成绩还不够,有生之年要把橙园从2400亩增加到13000亩。这可是一位近87岁的老人哪!同行的企业家听了他的话,都陷入了沉思……


随着与他接触的增多,一个问题在心中久久萦绕:除了短期外访,褚厂长基本没有出过玉溪,并不符合一般企业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提升途径。除了个人的天赋,是什么因素成就了褚厂长身上的企业家精神?


理解褚厂长不能脱离对云南这片土地的理解。滇商是中国商帮发展史的重要一章。早在先秦,“栈道千里,无所不通”的“五尺道”就将西南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在一起;明清两朝,滇人冶炼的铜和铝锌,支撑起了全国的货币流通;20世纪初,云南涌现出蒙自、鹤庆、喜洲、腾冲四大商帮,吃苦耐劳的马帮成为滇商的标志性符号;中国封建社会唯一获得朝廷三代一品封典的王炽,成为滇商中的佼佼者。


20世纪初滇越铁路落成,把东南亚法国殖民地的科技、文化、制度带到了云南。到了当代,云南又出现了云南白药这样的优秀企业,国宝级秘方独步天下。记得参观云南白药生产线之后,作为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我,忍不住打开产品包装要为云南白药免费做广告。云南还出了“坚果皇后”陈榆秀,从澳大利亚引进最先进的种植技术,产量直接影响国际市场行情……这片孕育滇商文化的土壤,再出一位褚厂长,可谓顺理成章。


但褚厂长和历史上的云南商人又有很大不同。滇商王炽在商业上的成功最后还需要国家的册封来肯定,商而优则仕,这并没有跳出胡雪岩、盛宣怀等“官商”的范式。褚厂长人生大起大落之后,重新站起来,依然选择用经商的方式来证明自己,他给自己的终极定位是一名现代商人,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官商”。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褚厂长今年(2015年)88岁,随着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一起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反右”、“文革”、改革开放。寿则多辱。面对并不公平的命运,愤然一跃固然悲壮,有原则的隐忍更加可贵。抗战时期为航运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商人卢作孚,解放后却服用安眠药辞世。卢为何自杀?按理说他经历了抗战,连敌人的枪林弹雨都不怕,还会怕什么呢?事实却是:敌人的枪炮再厉害,却只能伤害你的身体,而自己人的訾议再微弱,却句句砍在心上,卢的处世原则被现实压得粉碎。他的原则根植于当下,宁可玉碎也要确保当下的尊严,故而走向了悲剧。但褚厂长的尊严着眼于未来,活下去就有与命运抗争到底的机会。当然,这种隐忍活下去,不是小说《活着》里面徐福贵那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逆来顺受一辈子,回望褚厂长在逆境中的奋争,他做到了有尊严地活下去。


1958年他被划成“右派”,摘“右派”帽子的时候挂在墙上,准备运动来了再戴上。对于时代的错误评价,他的内心难免起波澜,但不畏浮云遮望眼,该干的事还要干好。40年后他入狱,家庭也遭遇挫折,但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迅速东山再起,在逆境中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和企业家尊严。这种尊严,源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坚定信念;源于“不畏将来,不念过往”的人生态度;体现在褚厂长那始终挺直的腰杆上。


无情未必真豪杰,能在自己的家庭中寻求到安宁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第二次拜访他时,褚厂长曾说,自己目前为止最大的成就,是找到了陪伴他近60年的老伴儿马静芬。马女士出身名门,是昆明银行家的千金小姐,当过兵,做过教师,见过大世面但毫无娇惯气,当褚厂长的命运如一叶扁舟在政治风浪中颠簸时,她始终守在身边不离不弃。在与他们二位的接触中,我在马女士身上看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贤良淑德,也看到了现代女性的独立自强。她很有主见,乐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也会与褚厂长争执,但争执本身就是一种沟通。她一直努力协调磨合着彼此的关系,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褚厂长用10年时间,以耄耋之躯创造了个人品牌“褚橙”,焦虑的中国企业家阶层从他晚年的奋起中看到了希望。这种希望就是企业家尊严的源头:工匠精神、独立人格、不断创新,为社会贡献价值。周桦的这本书付梓之际,我希望它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领更多学者、商学院去梳理云南企业家的经商之道。这一群体有着丰富的历史,他们在家族企业传承问题上的做法,值得持续关注;他们身上不同于中原地区企业家的特质,值得我们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家学习借鉴。


褚厂长身上体现出的企业家精神与尊严,不仅属于云南,更属于中国。(完)


来源:万科周刊

相关文章:

褚时健:年轻人太急了,我80岁还在摸爬滚打

褚时健夫人马静芬演讲:《新经济柔势力,如何爱情保鲜60年》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构思维方式,
AI+时代,读互联网思想
(wanging0123)

联系方式:投稿及内容合作|27168430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