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随着病毒传播,人类会出现免疫

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人类会出现免疫,病毒致病能力将下降

 

1月30日下午,上海市政府举行介绍上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表示,随着病毒传播,人类会出现免疫,慢慢的病毒的致病能力就会下降。病毒的感染者得到控制后,可预见的在一到两个潜伏期间,出现拐点,大概是20天到1个月左右。


闻玉梅是中国著名医学微生物学家,1956年毕业于原上海医学院,获学士学位。现任治疗型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和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9年,闻玉梅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获亚太病毒学会突出贡献奖;2009年被德国Duisburg and Essen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她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有:乙型肝炎病毒学与免疫学,治疗性疫苗基础理论与应用。


以下是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记者: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是不是存在边际效应,是不是传播越广、毒性越低?


闻玉梅:关于冠状病毒的问题,市民大概有两个最关心的问题,为什么在10天或者15天之内会出现拐点?科学基础是什么?


科学基础就是:一是因为病毒的感染的过程,人体是会产生免疫的,根据免疫产生以后,病毒的载量和能力会下降。所以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病人或者感染者经过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它控制住以后,应该可预见的在一到两个潜伏期,一个潜伏期是12-14天,两个潜伏期就是1个月,大概出现拐点就是这个时候。


第二,同时这个病毒致病性和传播性会下降,就好象是边际效应,等于是它有一个高峰期,然后再下来,任何病毒过程都是这样的。但是这里面要注意一点,防止病毒出现变异,这个过程当中有可能虽然机会不多,但还是有可能引起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北京、杭州、香港地区都在分离病毒,这个就是我们病毒学者和市民群众关心的问题。

这里简单的讲一下,现在做的核酸检测其实是病毒的一小部分,这个病毒很大,所以只是做其中的一点,没有做全部。因此,市场没有一个完整的病毒被分离出来,它的变异我们不知道,国家在除了防控以外,也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这方面我们要对病毒进行检测,而不单单对病人进行检测,病毒的检测也是很重要的。


记者:大家都在讲拐点,那么拐点出现的标志有哪些?


闻玉梅:出现拐点一共有两个标志,一是疑似感染下降,二是发病下降。


现在人体受到病毒感染是个群体,我们看到的每一个人是个体,群体经过感染以后,会产生免疫,就像过去历史上所有的感染都会有一个下降的过程。


下降的时间一方面取决于我们群体的免疫力,病毒传播少,慢慢就下来了。另一方面,我们采取一些干预措施,假设能够很快的有抗体、有疫苗,就可以促进这个拐点早日出现。但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群体的免疫提高。再加上早发现早隔离,可以使拐点能够尽早出现。


大多数的流行病学专家、病毒学专家、临床学专家都认为疫情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传染病把某一个国家的人打倒,它总是有一个过程或者有一个恢复期。所以说,大概还有20天到一个月,我们会看到一个拐点。 来源:界面新闻

相关文章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构思维方式,
AI+时代,读互联网思想
(wanging0123)

商务合作、投稿及内容合作,请联系后台小编

或27168430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