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改不忘初心,舞剑意在公平

2017-01-03 小保 中国医疗保险


不忘初心,致敬医改2016

2016医改将目光聚焦百姓体验感,可以说是一种善的指向。


善就要保护弱者,医改也要照顾我们这个社会群体中更多的弱者,要有底层情感,考虑更多底层老百姓、基层医生的苦衷。一年来,我们看到以空间换时间 ,积小胜为大胜,医改迈出了许多坚实的步伐。

这种善的指引,让医改逐步回归医疗的初心——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解决这种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


2016医改更加突出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医改有了上升的高度,下沉的低度,覆盖的广度,推动的力度,且都是空前的。


上升的高度,今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全民健康成为国家战略,不再是卫生系统自己的事情。


下沉的低度,强基层被放在医改工作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基层、强基层人才、 强全科……强基层人民的体验感、获得感、认可度。


覆盖的广度,医改的广度一直是公平性的代表,如何体现广度,体现政府对民生的关怀,这届医改让百姓有感觉。同时,中医药、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养老康复得到广泛重视,在学科上也体现了广度。


作为媒体,我们有新的希望,新的期待。医改是否能有执行的持久度,医改不是一代人的事情,持久度是期待也是目标。


再则,医改可以说是与既得利益团体及个人的博弈,上策是达成共识,中策是争取让步,下策是改变对方。因此,医改还是回归医疗的本真。


第三,我们看到,整个行业是需要荣誉度,医生职业本身就与荣誉同行,如若打垮一个行业的荣誉感,就如脱衣游行,那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将适得其反。医生这个群体,正在越来越珍惜自己群体的荣誉,这就是最大的希望,有了荣誉感才有使命感,有了使命感才能完成我们新的医改长征。(搜狐健康袁月)


社保改革亟需平等转向

我国社保不断完善制度和改进管理,基本建立了覆盖全民年老、疾病等多种风险的民生保障网,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推进,取得了巨大成就。养老覆盖面从2010年的3.59亿人扩大到2015年的8.58亿人,年均增长率为27.7%。医保覆盖面从2005年的3.18亿人扩大到2014年底的13.3亿人,占总人口的97%。从覆盖率来评价,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将“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授予中国政府,可谓实至名归。但覆盖面只是社保的一个维度,中国社保高覆盖率背后的隐忧不少,其中因户籍产生的福利歧视、政府补贴的不平等现象,影响了社保的再分配功能。


非户籍职工补贴户籍职工

中国社保主要由职工养老和职工医疗构成。当前退休职工主要是在本市退休的户籍人口,缴费人群相对多元,2014年职工养老有2.55亿人缴费,有0.55亿农民工。具体到上海,969万职工养老缴费人群中,非户籍的超过400万人,其中有347万农民工,也就是说非户籍职工缴费给户籍退休职工发养老金。

 

当基本养老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可以自由转移接续时,非户籍养户籍的问题也没那么大,因为他们仍然未来也可以享受待遇。但自2009年国家推出职工养老和医疗关系跨省转移接续政策后,职工跨省流动办理社保关系的转移接续并不方便。2014年上海的农民工及其单位至少缴纳了364亿元养老保险,但关系转入转出仅有7.63万人次,人均转移基金2.2万元,考虑到农民工及其他非户籍人口的流动性比较大,养老关系跨省转移的难度可见一斑。

 

在大城市控制人口规模的背景下,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甚至出现了倒退。2009年,国家规定各地不得以户籍等限制城乡各类流动就业人员按照现行规定转移接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但到了2015年,落户成为城乡基本医保关系接续的前提条件。此外,各地不仅强制要求非户籍职工缴纳社保,而且还对他们的就业、居住、买房、落户和子女入学层层设限,以连续缴满若干年社保为前提条件。

 

上海的城镇居民医保主要由户籍人口参保,但其医保基金的资金来源中有30%左右来自于职工医保的拨款。这些强调非户籍职工缴费义务,但漠视其享受待遇权利的政策,意味着相当部分的非户籍职工的社保缴费其实是在补贴户籍职工。


高覆盖率背后的保障水平鸿沟

社保覆盖率高固然可喜,但我们应该关注覆盖率背后的保障水平。

 

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有2.12亿,考虑到女性55岁退休的情况,应该享受退休待遇的人员超过2.3亿,包括9300万的职工和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和1.4亿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老人。后者在2014年共领取了1571亿元养老金,即超过60%的退休年龄人员领取每人每月91元的养老金。

 

据笔者测算,养老保障水平最高的是机关事业退休人员,月退休金为4317元,城镇退休职工为2110元。机关事业的养老待遇是城镇职工的2倍,是城乡居民的47倍。即使是城镇职工这个类别内,机关事业性质的职工,其退休金也比企业职工要高25%。

 

唯一值得称赞的是基本医保。医保主要分为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三类,覆盖了95%的境内公民,并呈现筹资水平与保障水平对应的局面。

 

一般认为,城乡居民老人领取的待遇较低源自他们大多没有缴过保险费,主要靠政府补贴,而城镇职工及其单位的高缴费标准支撑了较高的保障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并无公平问题。但从整个社会保障来看,“不公平”却是实实在在的社会问题。


社保再分配加剧贫富差距

一些专家认为,社会保障以保基本为优选目标,防止高福利倾向,要防止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实际情况,超出财政承受能力,避免重蹈一些国家陷入“高福利陷阱”的覆辙。

 

尽管中国还不是高福利国家,但社会保障支出也不低。2015年全国决算支出19019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71%,占同期财政总决算的比重也从2011年的10.2%上升到2015年的10.8%。正常理解,这些支出应该补短板,向贫困人群倾斜。

 

事实恰恰相反。2014年全国财政决算显示,财政针对机关事业、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养老金补贴分别为3668亿元、3295亿元和1349亿元,合每人每月4317元(退休金由财政全额支付)、320元和79元,人数最少、工资水平较高的机关事业享受了最多的人均补贴,而最贫困、待遇最差的城乡居民获得的人均补贴仅有机关事业的2%。

 

财政对城镇职工的补贴力度也很大,占到城镇职工养老基金收入的20%左右,考虑到现有城镇退休职工大多是1998年以前的国企职工,原本就是制度的受益者,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远远高于农民及城市非正规就业人员。政府在社保领域的再分配行为不仅没有弥补这一差距,反而补贴制度的受益者。

 

回过头来看,中国需要警惕的不是“高福利陷阱”,而是福利分配不均的陷阱。对机关事业和城镇职工的补贴太多,而对最广大的城乡居民补贴太少,前两者的补贴或许无法减少,但财政对后者的投入应该大幅增长,才能配得上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聂日明


本文整理自《不忘初心,致敬医改2016》和《社保改革亟须平等转向》。本文谨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