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保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求是手机报 Author 求是

医保领域领先的新媒体平台

投稿电话:010-84221520

投稿邮箱:tougao@zgylbx.com

文章转载:010-84222990

关注

 来源:求是网(ID:qstheory_001) 作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由城镇职工的“单位保障”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根本性转变,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民生保障网不断织密扎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1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要求,我国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角色不断强化,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经济制度。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制度体系日趋健全完善。从上世纪80年代探索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到相继建立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制度框架基本形成。颁布社会保险法,制定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出台一系列配套规章,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普遍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启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和基金中央调剂,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制度,积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从企业单位保障到社会保障,从企业单一责任到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责任共担,从城镇到农村,从城镇职工到城乡居民的重大转变,建立了“独立于用人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了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覆盖范围持续扩大。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年参加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人数8964万人,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7924万人、1100万人和550万人,参加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仅540万人,大多数劳动者还不能充分享有各项社会保障。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参保人数逐年增多,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把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各项社会保障的覆盖人数迅速增加。目前,我国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已经超过9.25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已经超过13.5亿人,基本实现全民参保。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均达到2亿人左右,覆盖了绝大多数职业群体。同时,集中力量解决了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保、“老工伤”待遇和集体企业退休人员、“五七工”、“家属工”、农垦职工等群体参加养老保险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我国在社会保障扩大覆盖面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国际社会保障协会授予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


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自2005年到2018年连续14年上调,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持续提高。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当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70%左右。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2007年的人均40元增长到2018年的490元。大病保险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全覆盖,政策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超过50%,有效缓解了大病患者和困难群体的医疗费用负担。全国月人均失业保险金水平已达1228元,工伤保险待遇稳步提高,生育待遇水平提高到人均1.81万元。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的稳步提高,保障了参保人员的基本生活,让人民群众合理分享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基金规模逐步扩大。1993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额880亿元,累计结存约288亿元。2017年底,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额已超过12.4万亿元,基金累计结存达7.73万亿元,支付能力显著增强。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数8.04万个,参保人数2331万人,积累基金1.3万亿元。积极推动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已有14个省区市委托投资总金额近6000亿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权益从2000年建立初的200亿元增加到1.83万亿元,应对老龄化的基金储备更加充裕。同时,各级财政不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财政补贴收入1.23万亿元。基金规模的逐步扩大,进一步夯实了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目前,从中央到省、市、县、乡镇(街道)的五级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为参保单位和群众广泛开展社保登记、待遇支付、政策咨询等服务。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强“金保工程”建设,全面实施“互联网+人社”行动计划,进一步简化优化再造服务流程,积极推动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实现了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更加顺畅,流动就业劳动者的社保权益得到了更好维护。90%以上省级和77%地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开通网上服务,12333电话咨询服务实现地市全覆盖。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超过11.5亿人,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同时,加强基层经办机构能力建设,持续改进作风,为民服务品质不断提升。

2

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开拓创新,有力保障了群众基本生活,有力提升了经济社会包容发展的水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把握社会保障基本规律,强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只有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保障才能根基牢靠。党和政府坚持在发展基础上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综合国力和公共财力不断增强,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总结历史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根本立场,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中心任务。


坚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保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其制度模式和保障水平与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紧密相连。党和政府坚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针对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针对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基本特征,借鉴汲取国际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探索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架构,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重大原则,从保障基本权益做起,不断拓展保障项目,推动实现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与发展阶段和财力水平相适应。实践充分表明,只有符合基本国情,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才能实现制度“从无到有”、覆盖群体“从小到大”、保障水平“从低到高”、服务能力“从弱到强”。


坚持以渐进式改革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取得突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调整,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握客观规律,积累改革经验,不可能一蹴而就。党和政府充分考虑发展实际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坚持试点先行、由点及面,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合理把握改革的节奏和力度,渐进式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上世纪80年代的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试点,到上世纪90年代镇江、九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到本世纪初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再到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扩大支出范围等试点,为制度的全面推开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重点突破和渐进推动相衔接,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针对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偏低、抚养比逐步降低、收支矛盾日渐突出、制度可持续性面临较大压力等问题,加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顶层设计,把握改革时机和时间节点,有秩序、有步骤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实践证明,只有循序渐进、梯次推进改革,才能避免利益格局调整带来的社会不稳定,保证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


坚持底线思维和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基本要求。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器。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最根本的是要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兜好兜牢民生底线。上世纪90年代末,为实现国有企业改革脱困,中央及时作出决策,确保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本世纪初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多渠道筹集资金,帮助农垦企业职工、困难企业职工、关闭破产企业职工、“老工伤”人员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有力地维护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社会政策要托底,牢牢守住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这一民生底线。我国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越扎越牢,大批困难群众纳入覆盖范围,向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实践证明,只有坚守民生底线,发挥托底功能,才能更好提升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价值。

3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享有更加可靠的社会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保障工作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党的十九大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做好各项社会保障工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


原标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热点推荐

• 陈金甫:感悟医保改革20年

• 5分钟了解我国社保制度变迁40年

• 中国医改:为时代梦想筑牢民生之基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