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谈判组长论谈判 | 王艳君:今年的谈判不一样

专注深度医改→ 中国医疗保险 2021-10-28

医保领域领先的新媒体平台

投稿电话:010-84221520

投稿邮箱:tougao@zgylbx.com

文章转载:010-84222990

关注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杨梓


“第一次我在第一组,第二次我在第二组,第三次我在第三组,还挺巧。”云南省医保局副局长王艳君如是说,她作为药品谈判组的组长,亲身经历了2017年、2018年、2019年三次国家药品谈判。


本文由中国医疗保险(ID:zgylbxzzs)根据王艳君访谈内容整理,力求从谈判专家的视角还原今年医保谈判的过程,为读者解密医保谈判的“原貌”。

谈判定位更加精确

“今年的谈判基本沿用了前两次谈判的流程,这个流程在过去的实践里已经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而从我作为谈判专家的感受来说,今年最直接的变化,是谈判组人员构成的不同。”王艳君在向我们介绍本次药品谈判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谈判专家的变化。


在前两年的谈判桌上,谈判专家由医保工作者、医疗行业专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等构成,有人擅长医保管理,有人擅长临床医疗,有人擅长药物经济学等;但今年的谈判桌上,只有来自国家医保局和各个地方医保部门的医保工作者,这在王艳君看来,并不意味着医保药品谈判变得“粗糙”,反而是更专业化、精确化的体现。


王艳君解释说,国家医保局在前期工作中,已经组织了相关专家对药品的情况、医保基金的测算和药物经济学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和掌握,而进行到最后一步,在谈判桌上实际需要解决的只有一个问题——医保要怎样替参保人购买药品,简单来说也就是能不能谈下来,谈下来多少钱。在这个问题上,相信没有人比作为医保基金管理者的医保人更有发言权。谈判前期准备和正式谈判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最专业的事交给最专业的人,这种调整是将整个谈判工作的流程逻辑理得更清晰,把谈判的定位更加精确化,也是国家医保局对于智库资源的一种合理运用。

考验谈判能力

往年谈判中,国家给谈判专家的价格有两个,一个是成交价格,也就是药品能够进入医保的价格,此外还有一个建议的谈判最优价格。但今年给出的只有成交价格,这就意味着谈判专家有更高的自由度,成交价还能再谈下来多少,也使谈判专家面临更大的压力。


“首先是要谈进成交价;其次是在谈进了成交价之后,还能谈下去多少,这些都是对于我们谈判能力的考验。”毫无疑问,国家给出药品的成交价格已经比原市场价低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再继续往下压价将变得更加困难;况且医药企业也要维持生存、发展、创新,谈判价格需要存留合理的利润空间。但医保基金的每一分钱都是老百姓的救命钱,因此谈判专家不得不锱铢必较。王艳君总结了自己的谈判经验:


一是尊重对方药品谈判是一个市场行为,区别于硬性的行政干预,不是硬要逼对方降价到某个价格,而是双方达成协议,有时站在对方的立场砍价,比站在自己的立场会更有效。实际上,谈判能够成功,企业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也在良好履行着自己的社会责任,值得尊重。


二是知己知彼。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每一个厂家都将会是有备而来,大牌厂家更是训练有素。尽管国家医保局已经在前期做了功课,基本情况会提供给谈判组,但谈判的药品是即时抽取,谈判专家需要在短时间内了解所谈药品比较细致的情况,尤其是对同种药品在全球各地的售价及同类竞品间的比较等,都要有所把握,进而通过每个药品了解对方、影响对方,这样才能在谈判的时候以理服人。


三是坚定信念。谈判就是要有足够的自信,前期严谨的价格测算,提供谈判组参考,是指引我们谈判的明灯,对此对方也是心中有数的。对于近14亿人的参保群体和药品市场,不要担心价格降不下来,企业更担心谈不进来。


四是学会探底。这是发挥谈判专家的主观能动性的最重要的一环。谈判双方对于价格的诉求是相反的,但达成合作的目的基本是一致的,对方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底价、授权,有备而来,要逼对方亮底牌。因此不能在谈判的时候只考虑“差不多就行”,要试着探对方价格的底线,在此基础上,进退有度,让基金和参保人的利益最大化。

支持国家政策

在王艳君看来,与以往谈判药品多侧重重特大疾病、罕见病用药等方面,今年的谈判药品不仅数量翻倍,还很“接地气”。


“在我们中国人的用药习惯中,中医药是很重要的部分。本次谈判里,中成药数量明显增多,能够更多满足参保人的用药需求,体现了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王艳君说。


同时,对于糖尿病和高血压用药的谈判纳入,也十分必要。根据《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今年年底,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的降血压、糖尿病药品的门诊报销比例将提高至50%以上,医保基金每年将为此多支出近400亿元。本次药品谈判就像一场“及时雨”,大幅度提高了医保基金的可承受能力,将能为“两病”参保人提供更好的药品保障。


“团购”成为常态

药品谈判是参保人、医保和药企三方共同获利的事,是一个良性循环。如果说2017年第一次药品谈判是医保部门以量换价“拼多多”的开端,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两次国家谈判和扩展到全国的带量采购则更加明确了医保药品未来“团购”的发展方向。


作为地方医保管理者,王艳君表示在实践中,有很多药品的价格仍然等待合理调整,因此她十分期待谈判等“拼多多”的形式成为常态。在一致性评价广泛开展之后,非独家药品的“团购”变得有据可循;而独家药品,也可加快谈判的脚步,让更多好药能够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降价惠及人民。

落地执行要人民知晓

在谈到如何保证药品能够落地,最终让老百姓能够吃得到这个问题上,王艳君在“督促厂家,保障供应”“通过医保付费方式等配套支付政策的调节,保证医院进药”两个核心环节之外,特别提到了要加大对人民的宣传力度。


她举了几个自己工作中遇到的例子。


比如,成为热门话题的“灵魂砍价”其实在以往的谈判中也时有发生,谈判专家为了能砍下哪怕一分一厘的价格,也是用尽浑身解数,通过“这个数字不好听,再降一点吧”“尾数用9,长长久久兆头好”“降成6吧,顺顺利利”这样的谈判技巧,省下的是医保的真金白银,守护的是参保人的医疗保障。但这件事进入公众视野的时间则晚了2年多。因此通过让人民、让全社会了解我们医保部门的谈判过程,增强人民对医保的信心,十分有必要。


再比如,即便是医保目录中的药品,在不符合限定的使用条件时也是不能够报销的,尤其是癌症用药更是如此。她经历过一件事,有一位癌症患者,没做基因筛查但坚持使用某种靶向药物,不符合到头来质询医保部门为何不给她报销药费。类似这位患者的情况还有很多。从临床角度来看,这样使用药物不一定真正对患者起到治疗效果,可能是无效的;从参保人的角度来看,如果医保不能报销则会让自己自负高额药费,经济损失很大;从医保角度来看,若药品是无效的,将其报销不但违反规定,还造成基金浪费。因此,通过宣传让参保人知道,医保药品的正确获取途径、使用方法和报销条件,也是医保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王艳君说,她最想让公众知道的,是我们的医保谈判真的很公平,医保政策也很好,达到这一目标最终还是离不开加强对老百姓的宣传,帮助所有参保人真正用好医保。

热点推荐

• 谈判组长论谈判 | 谈了30个品种,终于算是“不负众望”

• 胡善联:药物经济学测算过程的5个亮点

• 谈判组长论谈判 | 4大新亮点,“成就”了这次医保谈判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