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留置针一年“创收”超500万 个别医疗机构骗保手法专业且隐蔽
医保领域领先的新媒体平台
投稿电话:010-84221520
投稿邮箱:tougao@zgylbx.com
文章转载:010-84222990
关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日前,安徽省太和县多家医院涉嫌骗保问题引发关注。记者调查发现,利益驱动下,违法、违规、违约套取医保基金的现象在个别定点医药机构仍然多发,且手法更趋专业、隐蔽,把医保救命钱变成了创收来源。
手法更加专业
一些手法更加专业的骗保行为在个别定点机构频发,隐匿在患者就诊全程,不仅侵蚀医保基金安全,有的还损害患者生命健康。
——串换“变脸”,改个名称自费变可报销。一家第三方监管机构在中部某医院检查患者结算清单发现,一支398元的进口采血管,医院串换相应名称,即自费项目也成了可报销。
往往越是临床常规、大量运用的项目,越可能成为串换重点。在南方某三甲医院,患者实际接受的是10元左右一次的静脉输液(留置针),套成“静脉置管术”即变成60元一次。仅靠这一项,这家医院一年多时间就违规收费超500万元。
——拆分收费,一台手术算三次。在一家高校附属医院,一名心脑血管患者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经皮主动脉气囊反搏动术,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3例,按照当地规定,同台手术只收取1例费用,在这家医院却被拆分收3次,原本500元的费用变成1500元。
——超限用药,既浪费资金又损害健康。在南方某三甲医院,相关部门检查发现,作为医保限重症感染,其他抗菌素无效的感染才使用的两款特殊级抗生素,不仅被用在非必须用药患者身上,且使用期间频繁切换。一名当地医保局干部道出猫腻所在:频繁切换是为了避免某款药物总量过高,引起监管部门注意。
监管力量不足
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有医院负责人外出交流获悉相关骗保手法后,要求医院相应人员照办。一位护士长对此提出异议,这名负责人反问,不这么收怎么发工资、还贷款?
受访的专家和基层干部指出,创收驱动下的骗保行为,因涉及定点医疗机构利益而更加专业、隐蔽。然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当前基层普遍面临监管力量不足、专业性不够的困境。
一位县医保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县定点机构120余家,一个月仅住院患者就达到1万人次以上,而负责日常稽核的工作人员仅寥寥数名。
在一些地方,由于监管方与被监管方之间的角色定位难以厘清,以致医保违规处罚陷入只能追回医院承认的部分,或能追回就不罚、能少罚就少罚的怪圈。
受访的业内人士提出,在医保基金使用监督检查中更多引入第三方及社会力量,并有针对性引入监督检查所需的财务会计、医疗药品、信息技术、法律事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既弥补医保部门监督检查力量不足的短板,更增强监督检查的专业性、有效性和公平性。
热点推荐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