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为“民生账本”画重点!教育、社保、医保、就业都与你相关
医保领域领先的新媒体平台
投稿电话:010-84221520
投稿邮箱:tougao@zgylbx.com
文章转载:010-84222990
关注
┃来源:央视新闻
今天(10日),我们将关注预算报告中的民生部分,这和咱老百姓的生活直接相关。“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民生投入领域有哪些“变”和“不变”,首先来聊聊支出占比两年始终排名第一的教育。
2020年,民生支出谁最多?教育拔得头筹。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占比达到14.8%。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预算报告明确提出,落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一般不低于4%的要求。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中,教育支出占比15.3%。
不变!教育支出占比最高
根据预算报告,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安排1770亿元,增长4.3%;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198亿元,增长5.3%;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安排277亿元,增长7.7%;学生资助补助经费安排660亿元,增长16.3%。教育支出依旧排在民生投入的首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主任 刘怡:比如说像教育,可能去年大家都能够特别清楚地感受到,它特别突出地有所增长,而且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的话,这方面支出仍然是在持续的保持的,而且来确保它只增不减,那么这种角度看的话,我觉得这个态度是从中央来看的话,是非常明确的。
变!教育支出规模逐年增加
不变的是支出方向,变的是投入力度和规模。“十三五”时期教育支出金额逐年增加。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从2016年的2807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6337亿元。同时,国家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2020年,约1.54亿名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并获得免费教科书,约250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生活补助,1400万名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实现了“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可携带。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 罗志恒:我们人口现在已经走到从数量的红利转向人才红利,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教育支出,最终是实现了人的这种素质的提高,因为从长远来看的话,它有利于我们整个国家的创新,有利于我们整个经济的中长期的这种发展。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持续增加
2020年,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增加30元和5元,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550元、74元。不仅补助标准增加了,还建立健全了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根据预算报告,2021年将强化公共卫生投入。将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支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继续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对医保基金负担的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种费用给予补助,支持实施居民免费接种政策。在去年的基础上,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达到每人每年58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79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尚希:今年还是要继续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毫无疑问就是要从全过程、全周期、全方位地来考虑怎么来保护大家的健康。把医防结合起来,不仅仅是治疗,还要考虑预防。少生病最好是不生病。那么在这方面,财政也是加大了扶持的力度。
提高社保水平 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
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
我国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测算,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8亿,约占总人口的13%;2025年“十四五”规划完成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2.1亿,占总人口数的约15%;如果以60岁及以上作为划定老年人口的标准,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到2050年时将有接近5亿老年人。
如何有效保障亿万老年人晚年基本生活?根据预算报告,2021年各级财政将进一步提高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规模。同时,基金中央调剂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以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尚希:财政实际上对养老的这种支持的力度在不断地加大。在老龄化的背景下,那么各个区域的发展水平,养老金的储备的情况实际上也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必要进行调剂,所以提高了中央养老基金调剂的比例,这样来补充一些地方养老金不足的问题,来保证全国所有地方养老金可以及时发放。
不变!社保养老投入压力依然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78834.82亿元,完成预算的95.8%,增长5.5%。当年收支缺口6219.17亿元,年末滚存结余90326.14亿元。
除了养老,面对不同社保需求和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趋势,2021年,我国将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支持地方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深化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做大做强战略储备基金。
财政政策激发企业和人才活力 提高就业率
不变!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保市场主体也是为稳就业保民生。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为激发企业和人才创新活力,预算报告表示,2021年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的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进一步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延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尚希:对小微企业的这种支持的力度实际上在不断加大的。譬如自己办了一个小微企业,实际上这既是自我就业,其实也能吸纳其他人的就业,还能以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带动就业,使这种结构性的就业的困难能大大地缓解。这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就业的优先政策有效地结合起来。
变!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增加20亿元
按照预算报告,2021年,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559亿元,增加20亿元,支持地方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此外,一方面加快使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另一方面继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发挥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功能作用。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 罗志恒:去年我们整个GDP增速达到了2.3%,但是我们实现了1100多万人民的就业,在就业优先政策的过程中,这其中跟我们财政中包括失业保险的一些方法,都有很大的这种关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一个作用。
“十三五”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助力脱贫攻坚
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困境,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是我国过去五年,在脱贫攻坚上取得的巨大成绩。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数据显示,中央财政聚焦“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2018—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新增安排“三区三州”436.8亿元,并要求“三区三州”所属省份切实优化资金投向结构,加大倾斜力度。
预算报告显示,“十三五”时期,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连续五年每年增加200亿元,2020年达到1461亿元,并向受疫情影响较重地区、挂牌督战地区倾斜。2020年,一次性增加综合性财力补助资金300亿元,支持地方脱贫攻坚补短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尚希:脱贫攻坚任务已经是顺利完成了,但是怎么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实际上还面对着挑战。必须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仅是农业方面,我们要提质增效,那么在其他非农产业方面也都要发展。
变!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年,我国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预算报告同样作出相关安排,保持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规模总体稳定,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安排1561亿元,比原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加100亿元,重点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乡村振兴底子差的地区倾斜。
原标题:为“民生账本”画重点!教育、社保、就业都与你相关
热点推荐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