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离全面建成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还有多远?
医保领域领先的新媒体平台
投稿电话:010-84221520
投稿邮箱:tougao@zgylbx.com
文章转载:010-84222990
关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我作为一个肿瘤内科大夫,总能看到肿瘤病人感觉到那种恐惧、无助、紧张。他们需要社会各种方式的帮助。”近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朱军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向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媒体指出,肿瘤患者救助要做好“吉祥三保”,即国家基本医疗保障、社会保障和“自保”,自己作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始终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发布,要求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尽管我国构建了强大的医疗保障体系,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尚不平衡,需尽快解决政策制约、信息不对称、商业保险短板等问题。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仍需完善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娄洪也表示,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基本医保为主体,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参保人数13.6亿人,参保率维持在96%以上,截至2020年底,职工医保累计结存25324亿,居民医保累计结存6050亿。二是医疗救助为兜底,2018年以来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5亿人次,农村贫困人口参保率99.99%,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0%。三是多种医疗形式为补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款、医疗互助共同发展,城市普惠保险已经覆盖近5千万人。四是医疗保障为民,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医保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娄洪表示,要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完善医保缴费政策,实行医疗保障清单制度,做实医疗保险四级统筹,推动省级统筹,完善基本医疗保险门诊供给保障机制,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范围,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在医疗救助方面,社会力量潜力很大。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介绍,政府医疗救助现在已经达到了每年500亿元左右,从社会力量来看,有200多家基金会投入到医疗救助,一年的医疗救助款和药物总计超过300亿,还有包括水滴公司在内的许多公司推动的公益性社会救助也超过了100亿元。
但医疗救助目前尚未起到真正的托底保障作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表示,我国构建了强大的医疗保障体系,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尚不平衡,存在基本医疗保险较强、补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险薄弱的情况。
多层次医保体系亟需政策支持。金维刚指出,目前健康险发展受到体制制约,而且政策扶持明显不足,还需医保、卫生等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例如相关信息的分级披露,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等,对患重大疾病患者提供托底保障。
此外,多层次医疗保障需解决信息不通问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党委副书记、北京医院协会医务社工专委会主任委员王克霞指出,尽管有很多来自政府、社会慈善机构、个人的救助资源,但“信息不通”导致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构建困难。帮助供方和需方搭建桥梁,让社会救助资源快速、公平地到达患者手中很重要。“用数字技术去搭建‘信息路’是很好的解决办法。”
王振耀也表示,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也面临“信息对接不够”的挑战,一是对接合作不够,另一方面是政府和社会的信息对接不够。“一要通信息,把信息联合起来,沟通行动起来,在一个医院、一个地区,甚至在全国;二是建机制,各方力量能不能经常对话;三是做示范,各个领域都要推动社会力量来主动的参与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将社会救助资源送到患者手中,需有完善的系统。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赵俊表示,善款到位之后,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基金会和医院财务、医务合作,制定一系列流程,通过线上线下双手段保证善款能最快地到所需人的手中。此外,加强监管资助项目,对筹款顾问设置信用保证体系,如其信用降到一定程度则会反馈并辞退。
医社融合是关键。赵俊还表示,把医院优质资源拓展到院外,探索医院、社区和家庭三方联动的合作模式,把健康资源下沉到社区,可打通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多层次保障体系对于医药行业也意味重大。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医保产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价格相对能接受,惠及人群非常多的产品,纳入医保后,这类产品因惠及患者众多,会有医保红利,带来量的增长;第二类适用人群少,如罕见病或血液肿瘤产品,进入医保后,价格大幅下降也无法带来像普通药品那样量的提升,则可尝试创新商保项目等,寻找另一准入通路。
商业保险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
娄洪指出,发展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需要共建、共治、共享医保治理新格局。共建、共治是路径,共享是目的。通过共建、共治把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制度优势转换为医保治理效能,进而将医保改革成果为人民群众所共享。
在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当中,商业健康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中国保险学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龚明华指出,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和延伸,切实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程度,为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龚明华指出,2020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原保费收入达到8173亿元,同比增速15.67%,在售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超过5000个,商业健康保险在服务健康中国完善医保体系,支持健康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商业健康保险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龚明华表示,首先,目前商业健康保险以费用补充型为主,缺乏适应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多发这一社会环境的产品,同质化倾向明显。
其次,运用新技术推动健康保险服务水平的能力有待提升,医保部门之间还没有实现数据共享,不同的疾病发生率、医疗费用、生活行为监测等基础数据不足,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水平仍有待提升。
最后,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的转型发展仍需持续推进,目前各机构的服务主要是体现在病后诊疗,用药服务等方面,还没有拓展到对客户病前健康状况的动态把握。不少健康保险机构还没有建成连接健康产业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与其他相关机构的合作亟待加强。
“应强化商业健康保险保障功能,使保险姓保,回归本原。同时推动商业健康保险机构转型发展,推广健康保险+健康管理的经营模式。还要推进科技赋能背景下的保险行业创新,提高技术应用能力以推动保险机构涉及产品营销承保、理赔服务等全流程的塑形,促进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最后通过各方形成合力,进一步优化商业保险服务外部环境,加强对医疗数据运用的监管。”龚明华建议。
原标题:21深度|我国离全面建成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还有多远?
热点推荐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