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发布,3大亮点值得关注!

专注深度医改→ 中国医疗保险 2022-12-22

医保领域领先的新媒体平台

投稿电话:010-84221520

投稿邮箱:tougao@zgylbx.com

文章转载:010-84222990

关注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梦瑶


今日,国家医保局召开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以下简称《2021年药品目录》。至此,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顺利结束。


本次调整,共计74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11种药品被调出目录。从谈判情况看,67种目录外独家药品谈判成功,平均降价61.71%。调整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为2860种,其中西药1486种,中成药1374种。中药饮片仍为892种。


这是自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连续第4年开展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与往年相比,今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有哪些特点?

坚持保基本 重“雪中送炭”大于“锦上添花”

近年来,随着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我国获批的新药数量逐年增多。从医保部门的角度,一方面希望更多更好的药品能够尽早上市、尽早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尽早让患者获益;另一方面,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本医保筹资很有限,因此必须牢牢把握“保障基本”的制度定位,重点将临床价值高、价格合理、能够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的药品纳入目录。


在今年的调整中,国家医保局也继续严格把握调整标准、条件,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坚持“保基本”:


是在调整中,始终综合考虑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保基金和参保人员负担能力等因素,将基金可承受作为必须坚守的“底线”,坚决杜绝“天价药”进目录,确保谈判形成的支付标准符合“保基本”定位。参与本次目录调整工作的北京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主任郑杰表示:“按照限定的支付范围,目前国家医保目录内所有药品年治疗费用均未超过30万元。” 


二是紧盯临床合理用药需求,着力弥补基本用药保障短板,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新纳入药品精准补齐肿瘤、慢性病、抗感染、罕见病、妇女儿童等用药需求,共涉及21个临床组别。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精神病等慢性病用药20种,肿瘤用药18种,丙肝、艾滋病等抗感染用药15种,罕见病用药7种,患者受益面广泛,极大缓解了患者经济负担。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原来价格昂贵的药品,开出了平民价、符合“保基本”定位的药品,经谈判后顺利进入目录。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副院长石远凯介绍说,70万1针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知名“天价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经过谈判后大幅降价,已达到多数患者可承受范围之内;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等年治疗费用超过100万元的“天价药”,经谈判全部降至30万元以下。这些“天价药”自身降价,加上医保报销,患者家庭的负担水平显著下降,极大降低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


三是通过引导同治疗领域用药适度竞争和目录内药品再降价,腾出基金空间,推动实现基本用药保障“升级换代”,实现“更高层次的保基本”。经初步测算,新增的74种药品预计2022年增加的基金支出,与目录内药品降价等腾出的基金空间基本相当。因此,从总体上看,近期不会明显增加基金支出。从患者负担情况看,与原市场价格相比,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本次谈判预计2022年可累计为患者减负超过300亿元。

支持医药创新 创新药进医保持续“提速”

作为医药市场上体量最大的购买方,医保基金一直用实际行动支持创新药发展。尤其近年来,随着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初步建立,创新药进入医保的速度大大加快,患者可及性明显提高。《中国药学会和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近日发布的《医保药品管理改革进展与成效蓝皮书》显示:从数量来看,2016年至2020年上市的重大新药创制项目支持的34种药品中,有26种进入医保目录,占比达到76.5%;从时间来看,2017年新药从上市到进入医保要花4年至9年不等,2019年缩短至1年至8年,2020年进一步压缩至0.5年至5年。


今年的医保目录调整也充分展示了对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的鼓励和支持。发布会上,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教授刘国恩用这样一组数据展现了这一点:今年通过形式审查的药品中,2016年1月1日到今年的6月30日上市的药品有174种,其中新上市的药品高达161种,比例高达93%;通过谈判新增67个,66个为过去五年内上市品种(2020年新增96个品种,其中五年内新上市品种68个),其中27个创新药物实现当年上市、当年进医保的进度;23个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药品进入谈判环节,其中22个药品谈判成功。


相关行业研究表明,在医保报销机制的刺激下,创新药进入医保后将有助于实现覆盖医院、零售药店的快速渗透。不仅如此,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政策助推谈判药的落地使用,如明确对实行单独支付的谈判药品不纳入总额预算范围,允许谈判药品在定点零售药店和定点医疗机构施行统一报销政策(“双通道”政策),将定点医疗机构合理配备使用谈判药品情况纳入协议管理等。这些都极大提高了创新药的患者可及性,让更多患者能够用上这些救急、救命的好药。不仅如此,在我国生物技术突飞猛进、创新药产业加速崛起的大背景下,更多国产创新药正加速向医保目录挺进。

持续完善动态调整机制 优化技术细节和工作流程

作为医药服务市场的“超级买方”,国家医保局每年需要为药品支出约8000亿基金,而医保药品目录又是基金需要为哪些药品埋单的重要依据。科学、高效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不仅是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的关键手段,更是加强参保人用药保障、提升医保获得感的必要举措。


我国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经过深化改革,初步迈上了程序规范、路径清晰、评审科学、措施有效的道路。今年,在深入总结前期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目录调整的范围、条件等相关技术细节和工作程序做了进一步优化完善,进一步提升了目录调整工作的科学性、透明度和规范性。


一是提升科学性。通过发布《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明确了申报药品的范围,秉承“评什么,报什么”原则,以评审需求为导向确定申报内容和范围,强化评审的循证依据。并且,在正式开展调整工作前,在广泛征求专家、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专家评审指标体系与评分规则,促进评审工作“由主观走向客观”。


二是提高透明度。在2020年公开“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的基础上,首次增加公开申报药品相关信息,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通过与相关部门联动,验证企业提交信息真实性,扩大专家评审信息来源,提升评审客观化。


三是加强规范性。完善药物经济学和医保基金测算规则,为药经和基金测算工作的科学化和标准化提供技术支持。在基金测算方面,据郑杰主任介绍,建立了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模型,综合考虑参保人合理的用药需求、药品临床价值、创新程度、市场竞争等因素,基于循证证据,对药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科学评估。而在药物经济学测算方面,据国家医保局介绍,试行了多位药经专家根据测算指南对同一药品开展“背靠背”测算,提升测算结果精准度和公平性。


四是突出信息化应用。首次开发应用于企业申报和专家评审打分电子信息系统,有效提高了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效率。


据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版目录预计将在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尽早惠及广大患者。这意味着,将有一批新的救急救命的好药被纳入医保。这是2021年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的又一个里程碑式进展,更是国家医保局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送给全国人民的一份民生大礼。

热点推荐

• 120万元一针的抗癌药并未进入医保目录谈判,为什么?

•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对肿瘤用药保障水平有什么影响?

• 药品目录调整、带量采购之后,我国医保药品管理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