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类耗材国采来了!国庆前结果出炉
耗材国家集采又有大动作!
9月7日晚,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公告,宣布骨科脊柱耗材集采将于9月27日进行,企业递交申报材料,现场开标。这是继冠脉支架和人工关节之后,全国开展的第三批高值耗材集中采购。
1800页文件 内容看点解析
9月7日晚上8点多,虽然按正常来讲已经过了下班时间2、3个小时,挂网的公告仍然在业界引起了巨大关注,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网站甚至一时出现页面崩溃的情况。没人想到,公告中随之发布的PDF——《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文件(GH-HD2022-1)》(以下简称《文件》)会有1800多页之厚重。
《文件》分为三部分:采购邀请、申报企业须知和附件,主要“厚”在100页开外的内容——联盟各地区医疗机构首年采购需求量和各产品系统类别医疗机构首年采购需求量上,这部分有一千多页;除此之外,《文件》的主要内容还涵盖了采购与申报的各种要求、材料形式、流程等方方面面,非常详细。其中主要看点有四:
1.明确集采内容:本次耗材集采的产品为骨科脊柱类医用耗材,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部位、入路方式等组件产品系统进行采购,共分为14个系统类别,29个竞价单元,872套系统,全国6426家医疗机构填报采购需求120.84万套(不包含骨水泥)。
据统计,2018年我国骨科耗材市场规模约为190亿元,2020年达到约 300 亿元,其中,关节类和脊柱类耗材市场分别约为 86 亿元/76 亿元。有业内人士分析,随着耗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本次集采涉及的脊柱耗材市场规模或可超90亿元。
2.增加带量采购周期:本次骨科脊柱耗材带量采购的周期为3年,以联盟各地区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算。首年协议采购量于2023年1-2月起执行,具体执行日期由联盟各地区确定。已自行开展脊柱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且尚在采购协议期内的省份,可顺延执行本次集采中选结果。而在此前,人工关节集采周期为2年。
3.竞争规则更加完善:本次集采选用分组竞价方式,综合考虑医疗机构需求、企业供应意愿和供应能力、产品组合完整度等因素,在同一产品系统类别下,将企业分单元分别竞价。其中,主要部件齐全且能供应全国所有地区的企业,按医疗机构意向采购量由多到少依次排序,取该系统类别累计意向采购量前85%所涵盖的企业进入A竞价单元;而供应量无法覆盖全国,或主要部件有所缺失的企业则会进入B、C两组。同时增加了一条规则,若竞价比价价格<本产品系统类别最高有效申报价40%的,则该企业获得拟中选资格。本次集采在入围企业数量上也有所放宽,规定如果有效申报企业数量多于50家,则最多入围企业数量可以有30家。具体规则可扫描文末二维码,详见《手册》。
4.信用评价影响排名:当出现竞价比价价格相同的情况,将首先按照企业的信用评价进行排名,未被任一省(区、市)依据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评定为“中等”、“严重”或“特别严重”失信等级的企业优先;如同时被评定失信等级,按失信等级严重程度低的企业优先;如多次被评定失信等级,按失信等级评定次数少的企业优先;失信等级采集时间范围为本采购文件发布日前2年内。
耗材集采动作加快
就在《文件》发布的前一天,2022年9月6日上午,国家组织医药集中采购工作会议及药品和耗材联采办会议以视频方式召开,陈金甫副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他再次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积极推进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而早在今年2月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陈金甫副局长就指出,今年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的工作重点是骨科脊柱类耗材集采和种植牙耗材集采;半年后,7月11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了《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号)》,这标志着骨科脊柱类耗材国家集采正式启动。
从提出工作重点到正式开展,本次耗材集采用了7个月时间,不可谓不快。而反观三次耗材集采的节奏,“快”字贯穿始终:
2019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明确了高值医用耗材的分类和集中归集方式以及带量采购的跨省联盟,开启高值耗材带量采购的多省市试点模式。2020年10月,国家高值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启动冠脉支架采购,我国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全面铺开。2021年9月,第二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公布结果,已于今年初在全国各省份陆续执行。
表格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3年来,集采工作高速推进,人民群众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集采后,总体呈现了“价降、量升、质优”的态势。从价格来看,心脏支架平均降幅93%,人工髋关节、膝关节平均降价82%,耗材价格明显下降,有力挤压了虚高空间。从数量来看,心脏支架集采落地首年,中选支架采购总量达169万套,为全年协议采购量的1.6倍,中选品种数量提升。从质量来看,心脏支架中选的铬合金使用率达到了95%,原占1/3市场的不锈钢材质支架基本被淘汰。
试点成效斐然
在国家进行脊柱耗材集采之前,安徽已率先进行了地方集采探索,取得了优异成绩。
2019年7月安徽省试点第一次脊柱耗材集采,国产产品平均降价55.9%,进口产品平均降价40.5%,总体平均降价53.4%,单个组件最大降幅95%。
2021年7月,安徽再次针对骨科脊柱类耗材开展第二轮集采,中选价格最高降幅达到82.88%,平均降幅54.6%。
据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中心主任李育举例介绍,一套国内某主流品牌高端产品临床术式胸腰椎后路钉棒,2019年中选一套价格约6380元,经2021年再次集采竞标后,拟中选一套价格降到2711元左右,再次降价约57.5%;一套颈椎前路固定融合装置,2019年中选1套价格约5215元,后又降至2215元,降幅约57.5%。
完善医疗机构激励机制
保障耗材落地应用,医疗机构的激励机制是关键。国家医保局在近日挂网的一份答复中指出,目前已经建立了高值耗材利益成果“回哺”机制,将集采获得的利益成果通过合理分配回馈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一)积极落实结余留用政策。集中带量采购下,中选产品大幅降价挤出了价格水分。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优先使用中选产品,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关于加强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将集中带量采购节约的医保资金,经考核后按一定比例由医疗机构留用,主要用于医务人员薪酬改革。
(二)协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除了结余留用政策,对于少数特殊情况需要进一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我们也指导地方做好配合。例如,在冠脉支架集中采购结果实施过程中,少数省市异地患者占比高、医保资金结余留用的作用不充分,配套调整了偏低的冠脉支架手术价格。
(三)推进公立医院薪酬改革。为进一步形成分级诊疗体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探索推进将基层医疗机构按照“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激励”,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建立符合基层的人事薪酬制度,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让基层能够留住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
长按二维码,查看《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文件(GH-HD2022-1)》
作者 | 杨梓
来源 | 中国医疗保险
编辑 | 杨紫萱 张雯卿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