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明晰深化医改路线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备受关注、也是改革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出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这一新提法为下一步医改指明了方向。
从十九大报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到二十大报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共党代会始终关注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方面。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全方位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表示,身体健康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健康中国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之一。二十大报告对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规划了更为充分的改革发展路线图。
从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到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再到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出现在报告中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改革举措覆盖医疗卫生各方面顶层设计。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它与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医疗支出和健康服务密切相关,其核心还是要让所有民众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
杜鹏说,“促进三医(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比“三医联动”更进一步。它把健康中国的任务以机制化方式加以明确。医改是一项需要多部门合作的复杂系统工程,尤其需要医疗、医保、医药的密切协同配合。通过行政、市场和法律主体之间相互配合,破解医改难题,能有效增强“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的效果。
去年年底,医保目录药品谈判现场,经过八轮砍价,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靶向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从一针70万元(人民币,下同)降价到3.3万元,让人印象深刻。
民众对中国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张劲妮“灵魂砍价”的赞许,背后是对医疗改革的呼唤。过去五年,多种罕见病药物和治疗各种癌症的“天价药”纳入医保,减轻了患者负担。药物降价、医保多出钱、民众少出钱,实实在在增加了民众的获得感。
但民众对破解“看病难、看病贵”还有更高期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连续出现在十九大报告和二十大报告中。
“要增强民众医疗获得感,除了大家看到的‘灵魂砍价’,更多的是要普惠,比如让高血压等慢病在社区就得到控制,在农村也能建立起脑卒中等突发疾病的应急响应网络。”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傅华表示,现在医保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健康服务体系改革的下一步就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保障水平,这也是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也被写入二十大报告中。这些改革相互交织,彼此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还要蹄疾步稳推进。
“医疗的获得感要跟经济发展相适应。”傅华强调,“健康中国”讲全民健康全覆盖,一是覆盖面要广,二是服务内容要增加,三是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要承受得起。
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最终是要以解决14亿多民众看病就医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和可以承受的社会成本,满足民众的医疗服务需求。从这一点说,改革仍然在路上。
来源 | 中国新闻社
编辑 | 张宸轩 张雯卿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