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个关键点,推进长护险服务高质量供给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经济时报 Author 杨红伟 刘央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已成为支撑老年人健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试点地区长护险制度的实施,降低了许多家庭的护理负担和经济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失能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但也存在服务供给能力建设滞后、体系建设薄弱、有效监管困难等现象。


长护险服务供给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促进老龄化社会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任务。扎实推进长护险服务高质量供给,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促进长护险制度安全规范运行。

扎实推进长护险服务高质量供给应统筹谋划

长护险服务供给涉及医保、民政、卫生健康、银保监等多个政府部门和经办保险公司、养老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供给需要统筹谋划,健全多元综合治理机制,协同促进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为了有效保障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我国通过部门协同和出台一系列国家层面政策,不断优化制度基础,扩大试点范围,推进长护险提质增效。


一是持续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全国统一的长护险服务市场规则。在试点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要从服务可及性、合规性以及公平适度性等方面,形成全国统一的长护险服务指标体系,不断完善服务专业标准和操作规范。随着去年《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的实施,各地区应逐步完善和统一长护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并为后续健全护理服务规范和监督管理体系奠定基础。同时,鉴于长护险服务供给能力不足,需要创新体制机制保障护理机构的利益,完善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与资质认定机制,加强护理服务机构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优化市场准入与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二是积极推进部门联动,协同促进长护险服务高质量供给。要整体规划,优化长护险服务质量的管理和监管流程。针对居家护理、社区护理、机构护理等护理模式,以及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等保障类型,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部门,实现监管“一单清”。同时,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厘清监管责任,推动评定数据共享、违法线索互联、处理结果互认,实现长护险服务的跨部门协同治理。


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强化长护险服务治理的多元共治格局。长护险服务项目数量多且私密性强,部分护理项目专业要求较高,只依靠相关政府部门监督管理,难免力有不逮。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实现政府主导、企业自治、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长护险服务多元监督管理模式。健全税收激励、道德表彰机制和信用监管体系,促进经办机构能力建设,提升护理人员技能水平和社会地位,健全服务机构信用评价目录清单、联合奖惩制度和信用修复机制。同时,鼓励新闻媒体发挥监督作用,畅通社会监督渠道,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服务监管,促成多元共治、互为支撑的治理格局。

扎实推进长护险服务高质量供给要坚持数智赋能

长期来看,长护险制度的重点是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是共同富裕兜底保障的“压舱石”。但受限于服务供给能力、质量以及居家服务、隐私保护等要求,骗保行为时有发生,护理服务真实性难以确认,服务过程监管不到位,专业服务供给水平不高。优化长护险服务的供给能力,创新全过程监管体系,提高长护险制度的安全性和规范性,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数智赋能。


一是打造“立体式”长护险服务数字化平台。长护险服务数字化平台的建设,要基于全国数据共享互联的原则,在试点省份建立涵盖省—市—县(区)—镇(街)的一体化长护险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全省乃至全国“一张网”全覆盖,为实施全国统一的失能等级评估、护理服务规范、服务质量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要将平台与相关业务部门、经办机构、服务机构的信息系统深度融合,实现平台数据共享互联、服务供需通畅、信息实时更新、过程监管完整、处置措施及时有效。


二是数智赋能优化长护险服务供需结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有效运用,有助于解决长护险服务供需关系不平衡、不匹配等问题。一方面,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失能人员信息库,对失能老人的需求进行详细的分类、分层评估,实现库内人员精准“画像”,为失能等级评估和个性化服务供给提供参考。另一方面,系统整合各类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等级评定等服务资源,推动长护险服务供需之间的智能化匹配,激励企业发挥主体性作用,积极探索服务供给方式、内容和渠道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主动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三是数智赋能完善长护险服务全过程监管体系。依托数智化手段,针对失能认定、日常护理、医疗护理等服务过程,创新全过程监管体系,是提高长护险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要积极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优化移动监管、远程监管等非现场监管,补齐服务监管的短板。在居家护理中,可考虑采用热成像+声纹医护工作记录仪,辅之以一键报警通达、后台实时监测,保证服务过程影像、声纹记录的完整存储。同时,有必要建立人工智能巡检模式。在长护险大数据归集的基础上,智能监测护理服务过程,将异常服务及时传达相关部门预警处置,这有助于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照护服务质量。近年来,上海、重庆等试点地区已逐步引入服务质量智慧监管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了长护险服务不实行为的发生。


原标题:扎实推进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高质量供给

来源 | 中国经济时报

编辑 | 符媚茹 刘新雨

热点文章

• 应对人口老龄化,长护险该如何发展?

• 走在“独立运行”路上的长护险,各方怎么看

• 惠及1.45亿人,长护试点多年4大经验总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