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顶层有部署,地方有实践

专注深度医改→ 中国医疗保险 2023-10-10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是“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跨省就医直接结算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而是一项改革、一项政治任务、一项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是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的具体化,也是医保系统转变作风的着力点。

顶层决策部署:“民生情暖暖的”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强调,“适应人口流动需要,做好各类人群参保和医保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加快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这里的“加快完善”强调的就是增强紧迫感,目标是“适应人口流动需要”,目的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是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具体化,为我们做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落实异地就医结算”——这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出的部署。


国务院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年年都对跨省就医直接结算提出要求。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尽快使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能持卡看病、即时结算,切实便利流动人员和随迁老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新要求: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推动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这标志着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从试点进入全面推行的新阶段。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试点—推动—完善,其力度年年加大,进度年年加快,群众获得感一年比一年更加充实。


值得深刻领会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作出顶层设计、进行顶层推动,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切实增进民生福祉的具体化。


国家医保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出台了一系列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政策举措。一直把异地就医结算服务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一项惠民工程来推进,作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着力点,作为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突破口。


2021年9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国办发〔2021〕36号)对“落实异地就医结算”作出专项部署,提出“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加强国家异地就医结算能力建设,实现全国统一的异地就医备案,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逐步实现住院、门诊费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异地就医结算服务”。规划提出“实施国家异地就医结算能力建设工程”,对“十四五”期间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服务作出全面具体部署。


2019年5月,国家医保局联合财政部出台《关于切实做好2019年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医保发〔2019〕33号),强调切实转变作风,各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真心耐心细心做好各项服务,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及时妥善解决群众异地就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020年6月,国家医保局联合财政部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20年跨省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的通知》(医保发〔2020〕23号),提出要加强组织领导,针对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堵点、痛点问题,积极主动作为,及时破解难题。


2020年9月,国家医保局联合财政部印发《关于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的通知》(医保发〔2020〕40号),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稳妥有序探索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实现路径,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费用结算服务,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020年7月,为提供快捷的备案服务,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发出《关于开展自助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医保办发〔2020〕34号),决定开展自助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试点,取代现行备案管理,依托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服务。


2021年4月12日,国家医保局联合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医保发〔2021〕27号),提出到2022年底前,每个县至少有1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包括门诊费用在内的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基本实现5个门诊慢特病的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统筹地区全覆盖。此件旨在贯彻落实当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5号)的要求,解决人民群众在跨省就医结算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强调“持续优化异地就医线上备案服务,推行“承诺制”“容缺后补制”,推进异地就医备案“零跑腿”“不见面”等线上服务。要求各级医保部门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站位,始终将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参保群众异地就医结算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


2021年9月,国家医保局办公室联合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的通知》(医保办函〔2021〕4号),要求试点地区医保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扎实有力抓好落实,将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举措,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


2022年6月,国家医保局联合财政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医保发〔2022〕22号,以下简称22号文件),首次提出“深化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改革”,强调坚持政策优化集成、管理规范统一、业务协同联动,让人民群众享受“服务高效便捷”的跨省就医服务。


纵观上述文件,彰显以下几个共同点:坚持人民至上,急群众所急,为群众办实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异地就医结算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提高政治站位,将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落实落地落细;提出“深化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改革”命题,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些共同点告诉我们,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是一项改革、一项政治任务、一项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是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的具体化,也是医保系统转变作风的着力点。


人性化足足的,温度感暖暖的,民生情浓浓的,政策举措棒棒的,体现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各地医保部门的同志对国家出台的政策举措的普遍感受。这一感受正在转化为地方各级医保部门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的动力。

实践的回应:“精准化棒棒的”

联系本地实际,推出一系列站位讲高度、认识讲深度、服务讲温度、落实讲力度的政策和服务举措,是各地的普遍做法。笔者查看浙江、河北、河南、青海、内蒙古、广东、四川等地的网站发现,这套做法被当地媒体等社会相关各界称之为“高质效的服务”“四季如春的服务”,点赞站位的高度、认识的深度、服务的温度、落实的力度是“精准化棒棒的”。


站位讲高度。各地普遍把做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作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一项实际行动来抓,作为一项民生实事来办,并且有具体举措。普遍的做法是“六个纳入”。一是纳入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医保部门的党组织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这项服务工作,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跨省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岗位设立“党员先锋岗”或组建“党员先锋队”,解决跨省就医直接结算中遇到的各种难点、堵点,使党建引领、政治统领落实到位。二是纳入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的一项实际行动,用大局观念指导跨省就医直接结算服务。三是纳入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为人民群众破解“急难愁盼”问题的一道必答题,层层压实责任抓落实。四是纳入深化医保制度改革、推进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提出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检验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五是纳入医保系统行风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普遍建立并实施了“好差评”制度,许多地方的医保部门还开展了“作风建设年”活动。六是纳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将提升跨省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效率和推进医保经办数字化转型作为先手棋来下。


例如,河南省郑州市将门诊慢特病保障作为践行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专项工作组,多次到定点医疗机构、区县(市)调研,听取民众心声,加强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实现了慢特病申报、评审认定等环节的全程网办,办结时限由过去60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由过去半年办理一次改为随来随办,极大改善了参保群众的体验。笔者查看各地医保部门网站发现,郑州的做法具有代表性,为提升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效率,便利于民,缩短办事时限、随来随办、应办尽办已成为各地的普遍做法。


认识讲深度。各地医保部门注重研究跨省就医特别是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的特点,将其概括为“急、广、高”三件事:,它是一件攸关人民群众健康的急事,在贯彻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保发展理念下,必须急事急办,从速办妥,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广,在慢性病多发的背景下,它是一件涉及面较广的事,容不得出差错,必须精细化办理,提高经办服务的精准度;,即要求高,门诊慢特病相关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是一件务必一次办好之事,因为跨省就医的参保群众多为流动人口、随迁老人,为了不影响他们异地就医和工作、生活,必须做到一次办好,避免他们来回奔波或反复联系,绝不能把这件事拖成老百姓的烦心事。


为了办好这三件事,各地医保部门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提效率,通过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提升精细化水平,通过深入推进医保经办数字化转型赋能经办服务提质增效。办事环节、办事材料实现应减尽减,网办、代办成为普遍现象,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成为现实。例如,湖北黄冈市医保局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活动,参保群众只需通过国家医保局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鄂汇办”App、电话、微信等方式,就可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全市11个县(市、区)全面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本市外地参保群众持社会保障卡即可在异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门诊费用结算。通过开设经办服务“掌上办”,市医保局微信公众号“黄冈医保”与“鄂汇办”App完成对接,可实现实时查询个人账户收支明细、药品目录、定点药店等12个事项网上办,可办理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备案、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备案、异地转诊人员备案等业务8项。据了解,许多地区已实现90%的高频事项网上办,“最多跑一次”或“零跑腿”已在多地成为现实。

服务讲温度。“不见面”办已成为普遍现象,“不见面”办本身就是一种温度,让群众“零跑腿”就能办成事,群众的温暖感油然而生。四川省成都市参保人员尹先生在接受访谈时说,如今网络发展了,办事效率提高了,让老百姓很容易得到想要的服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政群、干群关系。68岁的尹先生自我介绍说,自己虽有手机,但不会“掌上办”,因年纪大也没打算学会“掌上办”,但成都市医保局的同志很热心,手把手地教他学会了“掌上办”,这种事连他的子女都没有做到。通过这个过程,他不仅掌握了“掌上办”的技能,而且还收获了医保局同志的一份温暖,他把这种温暖称为“网络结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社会保障服务。”总书记的这一教诲,已在成都和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落实讲力度。各地医保部门的主要做法是“五加强”:加强由“一把手”担纲的组织领导,并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加强随时办结、限时办结、容缺后补办结、一次办结等相关制度建设;加强经办机构、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经办能力建设,以能力提质效,有些地区还创新性成立了异地就医服务中心,旨在建设专业化的机构和队伍;加强预测分析,制定专项计划或实施方案,有目标、有计划地推进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加强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实效考核等机制建设。


例如,山西省大同市成立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专班,市医保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科室和经办机构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政策制定、解读和信息协调,协同解决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具体工作,制定任务台账,确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限时完成,挂图作战。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推动全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外省来大同人员住院直接结算涉及41家定点医院,2643人次,结算金额1646.04万元;外省来大同跨省门诊刷卡结算236人次,涉及30家定点医院,医保个人账户支付3.46万元。大同市参保人员在全国26个省市的985家医院,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20390人次,统筹基金支付18263.63万元;在全国21个省市门诊刷卡10万人次以上。江苏省镇江市医保局从2021年初着力打造“异地就医e路畅通”服务品牌,跨省住院直接结算服务网络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和统筹地区,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拓展至29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31个统筹地区。2021年,全市跨省就医费用直接结算10.37万人次,医疗总费用3.28亿元,参保群众切实享受到异地就医直接联网结算带来的便捷。


(本文截选自《中国医疗保险》11(上)《人民至上赋能跨省就医直接结算民生情怀》)

来源 | 中国医疗保险 海韵

编辑 | 王梦媛 买晓飞

热点文章

• 2023年1月1日起,跨省异地就医会有这些新变化!

• 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的“变”与“不变”

• 4条举措,解决异地就医基金监管难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