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材“医保通用名”来了!给医院带来5大变化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医学界智库 Author 秦永方
2023年5月19日,国家医保局接连发布3份文件,一石激起千层浪。
图片来自:国家医保局
《关于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支付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关于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支付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关于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支付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情况说明(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说明》)》,这3份文件意味着2023年5月28日征求意见结束,医保医用耗材治理进入了新阶段,对生产及渠道供应商和医院及医生都将带来重大影响。
为什么要制定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
医用耗材是指经医疗器械主管部门注册或备案,获得药监部门审批上市的耗材。我国医用耗材行业得到较快发展,随着技术明显进步,临床应用越来越普遍和广泛,占医疗费用比重比较大,直接影响到医保费用支付。
鉴于医用耗材多专业性强,名称“多如牛毛”,生产厂商众多,竞争非常残酷和激烈,各供应商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现金回扣”、“学术劳务”、“旅游福利”营销方法层出不穷,助推医疗腐败风险大增,浪费了有效的医保资源。
由于医用耗材大部分纳入医保报销,国家和医院对医用耗材管理也重点关注“高值耗材”,面对种类庞杂及价格千差万别的众多医用耗材管理,主要通过“耗占比”考核评价,缺乏精细化和精准化的监控管理方法。
由于医用耗材存在“一材多名”、“一名多规格”等现象,各个地区及各家医院,由于使用医用耗材供应商不同,统计口径不同,价格差距就会很大,给医保支付及监管带来极大困难。制定“医保通用名”的目的,为医用耗材“正名”,通过规范分类,适当减少耗材管理类别,有利于医用耗材竞价集采,同时引导耗材价格与其临床价值相匹配,提升医保支付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通知》明确提出,逐步实行医保通用名管理。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建立医保医用耗材通用名管理制度,以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库为基础,确定与医保支付管理相适宜的命名规范,逐步制定不同类别医用耗材通用名命名规则,编制医保通用名,作为下一步医保支付管理的基础。对于已经制定通用名的医用耗材,各省要积极推进按通用名对医用耗材进行医保支付管理。对于尚未制定通用名的医用耗材,暂按现行分类与代码进行医保支付管理。
加强医用耗材医保支付管理分为三步走
《征求意见稿说明》指出,加强医用耗材医保支付管理的目标是让医用耗材医保分类更加规范,支付管理更加科学高效,最终实现全国医用耗材支付范围基本统一,保障水平和保障公平性明显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广大参保患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具体实施思路来讲:
一是立足现状,确保支付范围总体稳定。医用耗材的医保支付涉及患者的切身利益,加强医保支付管理,总的原则是立足现状,确保待遇水平总体稳定,并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升。
二是探索推行按通用名管理。拟从国家层面对类别相同、功能相近的医用耗材进行合并同类项,分类确定“医保通用名”并在全国实施,作为逐步实现医用耗材医保支付范围全国统一管理的基础。
三是积极稳妥,分步推进。拟分两步走,首先是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各省域范围内医用耗材支付范围的统一。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最终实现医用耗材医保支付范围全国统一。
《征求意见稿》关于夯实医保支付管理基础3项重点内容包括:
一是,推进医用耗材分类和代码统一。主要是推进国家医保医用耗材代码应用,旨在实现医用耗材带码采购、带码使用、带码结算,确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全国统一。
二是,明确纳入医保支付的耗材范围。主要是适应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技术劳务与物耗分开”的原则,加强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与医用耗材支付管理联动。
三是,逐步实行医保通用名管理。推进与医保支付管理相适宜的命名规范,逐步制定不同类别医用耗材通用名命名规则,编制医保通用名,作为下一步医保支付管理的基础。
加强医保准入管理4项重点内容包括:
一是,坚持“保基本”的功能定位。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的准入和管理应始终牢牢坚持“保基本”的功能定位,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确定支付范围和支付标准,注重发挥医保基金的战略性购买作用。
二是,稳步推进医用耗材目录准入管理。“十四五”期间建立全省统一的医保医用耗材目录。对于通用名管理较为成熟的耗材类别,国家将逐步制定全国统一的医保目录,并逐步扩大国家目录涵盖的耗材类别范围。
三是,规范医保目录确定程序。明确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明晰高效、公开透明的目录确定机制,完善医用耗材评价规则和指标体系。
四是,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实现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及时增补必要的新技术产品,退出临床可被更好替代、经济性评价不佳、被有关部门列入负面清单以及其他不符合医保要求的产品。
完善医保支付政策3项重点内容包括:
一是,统筹优化支付政策。其指出,推动支付政策更加科学化精细化,逐步淘汰单纯依据费用水平分段支付、一刀切的定额或限额支付等较为粗放的支付政策。提出,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价格或费用较高的医用耗材设定先行自付比例。
二是,稳妥有序推进支付标准工作。明确,完善支付标准与集中采购价格协同机制,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按相关规定确定支付标准。
三是,协同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建立与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的协同推进机制,形成正向叠加效应。
认真抓好组织落实4项重点内容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医保支付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备案管理,逐步提升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做好政策衔接,强化宣传引导。强调要深刻认识加强医用耗材医保支付管理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医保支付监测评估机制,做好政策衔接并强化宣传引导。
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
给医院带来“五大”变化
看似简单的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改革,结合关于当前医用耗材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可以预判将会给医院带来“五大”变化。
第一大变化,医院医用耗材目录管理“规范化”。
随着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 推行,有利于医院医用耗材目录管理,强化准入控制,极大的节约了因耗材名称多乱导致的目录管理难题,促使院内医用耗材管理“规范化”。
第二大变化,医院医用耗材采购“集约化”。
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不仅有利于医保部门的评价分析和监控,推动集采管理,也有利于医院医用耗材院内招标的“集约化”。
第三大变化,医院耗材使用“规范化”。
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为医保部门医用耗材智能审核和监控打下了基础,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DRG/DIP付费提供了参考依据,促使医院医用耗材使用更加“规范化”。
第四大变化,耗占比考核“合理化”。
传统的医用耗材考核,一般使用耗材占比或百元收入耗材指标考核,有了医保通用名,极大推动医院医用耗材考核精准化和合理化。
第五大变化,倒逼绩效激励“补偿化”。
医用耗材存在的“虚高定价”现象,因为没有“医保通用名”,难以分辨。正名以后,医用耗材虚高定价的空间必然被压缩,医务人员的灰色收入将会被切断,使用耗材较多的科室往往是医院的优势科室,如何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正向收入,“补偿”他们的灰色收入,绩效变革就成为重中之重。
来源 | 医学界智库
编辑 | 杨紫萱 吴晗潇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