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年底前初步实现智能监控“一张网”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保基金安全问题。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把加强医保基金监管作为首要任务。
近日,《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意见》提出要加强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要创新监管方式,强化智能监控和大数据监管应用,构建事前提醒、事中审核、事后监管全流程的技术防线。
对此,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颜清辉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2023年底前实现智能监管子系统覆盖所有的统筹区,对全量的医保结算数据开展全面智能审核,初步实现全国智能监控“一张网”。
智能监控助力破解基金监管痛点难点
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把加强医保基金监管作为首要任务,积极担当、主动作为,连续五年推进日常监管全覆盖,连续五年联合卫健、公安等部门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开展国家医保飞行检查,积极曝光典型案例,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初步构建起了打击欺诈骗保的高压态势。据国家医保局统计,截至2023年4月,累计检查定点医药机构341.5万家次,处理162.9万家次,追回医保资金805亿元。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医保基金监管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虽然定点医药机构“明目张胆”的骗保行为有所遏制,但是“跑冒滴漏”现象依然比较普遍,骗保手段更趋隐蔽、更加专业,欺诈骗保和医疗腐败交织在一起,监管难度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异地就医结算、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互联网+医保服务、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以及门诊共济保障等改革措施的推进和开展,对建立健全基金监管制度和办法提出了新要求。据颜清辉介绍,国家医保局要监管的两定机构超过95万家,目前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日均结算量约为1800万人次,最高日结算量约为3476万人次。
面对这么多的监管对象和医保基金使用行为,国家医保局不断探索实践,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监管经验,智能监控就是其中之一。颜清辉表示,“医保基金监管对象多、难度大,监管力量相对不足,现场检查难以及时有效广泛地覆盖,这就要求我们创新理念和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寻求破解之道,用新技术赋能。在这方面,医保智能监控是破解监管痛点难点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
医保基金监管出新招 “两库”提升监管效能
医保基金监管除了事后追责,惩戒处罚,还积极推行智能审核和监控。医保部门通过事前提醒、事中预警、事后审核智能监管系统,让基金监管关口前移,自动拦截“明确违规”的行为,提示违反合理使用类规则的“可疑”行为,这就需要知识库和规则库作为判断的依据。
为加强医疗保障基金智能审核,提升监管效能,促进基金安全高效、合理使用,5月1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医疗保障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知识库、规则库框架体系(1.0版)》。其中,知识库包括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医保信息业务编码、医药学知识、管理规范等内容。规则库分为政策类(30条)、管理类(28条)、医疗类(21条),共包括79条规则。
按照《“两库”管理办法》要求,国家医疗保障局向社会公开发布“两库”框架内容,医疗保障经办机构使用“两库”开展医保费用结算的支付审核、协议考核、核查稽核等业务管理活动;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和从事医保行政执法的机构使用“两库”协助开展医保行政监管和行政执法相关活动;鼓励定点医药机构应用“两库”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医药服务行为。
推进智能监控常态化,下一步要怎么做?
近日,《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意见》提出要推进智能监控常态化。
具体来说,要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充分运用医保智能监管子系统,建立行政检查和执法全流程指挥调度平台,加强对医保基金使用行为的实时动态跟踪,实现事前提醒、事中审核、事后监管全过程智能监控,提升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医保基金智能监控知识库、规则库建设和应用,加强动态维护升级,不断提升智能监控效能。实施国家医保反欺诈智能监测项目,常态化开展医保数据筛查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锁定医保基金使用违法违规行为,发现欺诈骗保行为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大宏观管控、现场检查执法和精准打击力度。
对此,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颜清辉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医疗保障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的通知》,在2023年底前实现智能监管子系统覆盖所有的统筹区,对全量的医保结算数据开展全面智能审核,初步实现全国智能监控“一张网”,结合大数据应用试点工作,构建事前提醒、事中预警、事后监控的全流程监督管理的基金安全技术防线。
来源 | 中国医疗保险 梦瑶
编辑 | 王梦媛 张雯卿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