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护险走向全国化:新加入地区如何破解推行挑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走向全国化。经过八年的试点,49个城市已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长护险模式。然而,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推进,2025年全国范围内长护险制度的全面推广即将来临,新开展长护险的地区将面临一系列挑战。本文将从国家与地方结合、护理服务体系构建、监管体系搭建以及失能评估体系的完善等方面,探讨如何破解长护险推行的挑战,仅供大家参考。
1. 国家制度与地方特色并重
“只有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政策制度、评估标准及服务项目标准,才能以‘全国一盘棋’的思维推动长护险制度落地实施。”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里赞曾表示。
2025年,全国统一的长护险制度将落地,将有利于长护险制度发展的公平性和连贯性。但是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文化习惯、服务能力等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在国家统一框架下,允许一定程度的地方自主性,因地制宜地调整实施方案,使长护险制度能够更好地适应地方实际情况。
在资金筹集上,各地应根据地方经济承受力,合理设定个人与单位缴费比例,探索多元化、可持续的的资金筹集模式;补贴政策则应体现“精准滴灌”,根据不同护理等级与家庭经济状况,实行差别化的补贴标准,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与有效利用;护理服务方面,经济较发达区域,鉴于其较强的财政支撑与先进的医疗资源,应着重于服务品质的提升,积极探索高科技辅助护理手段的应用,如智能穿戴设备、远程医疗服务等,以满足高龄人群对个性化、精细化护理的需求。相反,经济欠发达地区则需将重点放在扩大服务覆盖面与优化基础护理设施上,确保每位有需求的老年人都能获得基本的照护服务,缩小城乡、区域间的护理服务差距。
2. 护理服务体系:人才与机构共驱动
在长护险试点初期,服务供给端面临的最大挑战无疑是“谁来服务?”这一核心议题。护理行业尚处发育阶段,职业形象与社会认知的双重偏见,加上薪酬待遇不尽如人意,导致护理人员招募与留存成为两座难以逾越的大山。伴随试点的推进,护理机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亦浮出水面。为保障长护险制度稳健前行,各地区自启动长护险制度伊始,即应谋定而后动,系统规划护理人才的培养与管理,以及护理机构的规范运营,以期实现服务供给的高效与持久。
人才供给策略
鉴于护理人才短缺直接掣肘服务供给,试点地区首当其冲的任务是构建护理人员供给链。借鉴成都经验,与教育机构及专业培训机构深度合作,创设护理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完善薪酬体系与职业发展路径,以此吸引并留住优质护理人才,为服务供给提供稳固的人力支撑。
机构与人员管理
合格的护理机构及专业人员乃长护险制度之根基。建立健全护理机构与护理人员的准入体系,确保服务品质,规避“劣币驱逐良币”。今年二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新增“长期照护师”职业类别,标志着护理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迈进一大步。各地区应以此为契机,建立健全护理机构与人员的准入体系,确保服务品质。
供需精准对接
长护险旨在精准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求,然而在实践中,如何实现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无缝对接,防止资源错配,是另一项亟待攻克的难题。各地区应建立动态需求分析机制,依托大数据与智能技术,精确预测与响应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服务既高效又及时。
3. 监管体系:全方位守护
长护险试点期间,监管机制建设的滞后性暴露出服务质量和安全性的提升瓶颈;同时,“虚假服务”“虚假打卡”、“虚假结算”等违规行为的滋生,严重侵蚀了制度的公信力和可持续性。因此,各地区长护险制度推进之初即应着手构建健全的监管体系,以保障护理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长护险制度的稳步前行。
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需涵盖服务标准、价格制定、安全规范等核心领域,确保长护险制度在法治的框架下运行。通过立法明确监管职责,细化执行标准,引入现代化监管工具,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监管的精准度和效率,有效遏制各类违规行为。同时,设立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公众参与监管,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4. 失能评估体系:公正守门,精准施策
失能等级评估作为长护险制度的核心环节,其准确性与公正性直接关乎每一位受益人的权益,以及整个制度的健康运行。然而,在长护险试点过程中,“评估造假”事件频发,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还严重侵蚀了制度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因此,各地区在启动长护险制度时,必须强化失能评估机制,担当好公正守门人的角色。
第三方独立评估机制的构建
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定期、独立的失能评估,确保评估过程的客观性和透明度,增强评估结果的公信力。
效果评估与反馈闭环的建立
构建长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定期审视长护险制度的实施效果,涵盖服务覆盖面、受益人满意度、资金使用效率等多个维度。通过数据分析,及时识别制度运行中的亮点与不足,为政策调整提供实证依据,形成持续优化的良性循环。
政策迭代与创新探索
基于评估反馈,适时调整长护险政策细节,如优化筹资机制、丰富服务内容、简化申请流程等,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面对长护险制度全国化的关键节点,各地区需在国家指导原则下,结合地方实际,系统规划护理人才与机构的建设,完善监管体系,强化失能评估机制,确保长护险制度稳健前行,构建一个既符合市场需求又体现人文关怀的全龄友好社会,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护、老有所尊的美好愿景。
原标题:长护险制度全国铺开:新加入地区将面临哪些挑战?
来源 | 国云智护
编辑 | 符媚茹 买晓飞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