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 | 知乎治校?一口承载高校舆情的大锅
知乎正成为一口承载高校舆情的大锅,锅里是沸腾的舆情。
2019年10月末,“浙大食堂食源性中毒”事件成为知乎当天讨论的热门话题。
围绕这一事件,关于这次中毒本身的讨论、对浙大食堂“乱象”的批评以及对病毒高发期防治工作的探讨,都在知乎这一平台如火如荼地展开。
事实上,这并非校园事件第一次被搬上知乎讨论。在此之前,有关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超市收费高、服务不规范的问题,也在知乎上引发进一步讨论。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宿舍改造、分配,学费涨幅相关的讨论,也时常出现在知乎热榜。
知乎,俨然已经成为讨论高校校园问题的一个重要平台。针对此现象,部分知乎用户甚至给出了“知乎治校”的戏言。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高校校园问题会被搬上知乎讨论,并引发热议呢?
聚集在知乎上的数量可观的大学生群体,为这些讨论提供了核心参与者。
与目前国内其他网络讨论社区天涯、虎嗅相比,知乎聚集着更多的大学生。目前知乎用户的画像信息虽没有完全公布,通过“大学生活”话题200万关注、“考研”话题近100万的关注与持续的讨论热度,不难看出大学生群体在知乎上的活跃。
知乎用户人群分布(来源:艾瑞App(2018,11))
大学生对于知乎平台的偏爱,源于以下三点:
首先,知乎作为国内目前知名度较大、用户较多的网络问答社区,本身具备一定的流量基础。截至 2018 年 11 月底,知乎用户数破 2.2 亿。此外,知乎问题数超过 3000 万,回答数超过 1.3 亿。2018年5月的盐 Club 活动上,知乎创始人、CEO 周源公布了一亿个回答的诞生,相当于半年时间回答数增长 3000 万。
毫无疑问,知乎已经从一个小众社区成为一个大众论坛,不同领域的用户彼此之间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的机制,能够吸引求知阶段的大学生。
其次,相比其他平台,知乎更能让涉及严肃话题的讨论形成规模和气氛。
早年的知乎采用“邀请注册制”。创始人通过深挖一二度关系,对可能成为优质用户的、来自各个行业的群体,进行撒网式邀请。这一早期的“冷启动”在当时帮知乎有效地过滤了不少无效信息,并确保了答题的质量。得益于最早邀请的种子用户们答题的专业性与认真态度,知乎在早年确定了知识分享、探索未知的平台走向,并养成与之相匹配的社区风气。
将校园事件置于知乎讨论的高校学生,多数抱着以更广范围内的讨论推动事件解决的目标。想要促使这一目标达成,有必要尽可能保证讨论的质量与效率。将这两者考虑在内时,知乎便成了相对理想的选择。
最后,知乎的“匿名答题”模式,使大学生能够放心地针对校园事件,发出自己最真实的声音。
除此之外,知乎能够吸引大学生聚集,同样也是平台自己有意推动的结果。2018年,知乎公布了平台的首位代言人——在当下青少年群体中广受欢迎的青年演员刘昊然。这其中固然有青年演员自身能力、气质符合知乎定位的原因,但也反映了知乎对青少年用户的迎合。匿名问答模式也使人在网络环境之下更有安全感,能够进一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那些发生在校园、需要被关注和解决的事件,多半在校内论坛中被讨论。譬如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上海交通大学的饮水思源和南京大学的小百合等。上文中提及的食堂出现问题的浙江大学,也拥有自己的校内论坛CC98。从学校基础设施的整改,到各项规章制度的施行,再到食堂饭菜口味的调整……那时候的校内论坛内,不仅学生踊跃发帖、参与讨论,学校的教职工同样热衷于“潜水”其中。
这些高校论坛在今天有一定的讨论量,但相较十几年前的热火朝天,热度在渐渐退去。
校内论坛一般需要校园网才能登陆,这点便造成了一定的不便。截至目前,也并非所有的高校论坛都拥有适合手机移动端使用的版本。习惯了手机阅读便利、随时的人们,对网页版操作反而逐渐变得不习惯。
以南京大学小百合为例,发布帖子的按钮在各大版面的最下方,并且回复帖子会在下一栏出现,而不是直接跟在帖子下面。
虽然小百合也提供了移动APP,并且目前已经更新到2.0版本,但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时常出现BUG就是其中之一,新潮记者在尝试过程中便发现了校园十大加载不出来,图片加载不出来等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校内论坛普遍实行实名制,学生在论坛进行校园问题讨论时会存在压力。
小百合在注册时,要求完整的真实信息,包含姓名、学工号和身份证号。所以即使采用匿名方式,学校也能够通过ID找出发帖人,部分高校甚至对发帖采取审核制度,只有通过审核的帖子,才能出现在校园论坛上。
(南大小百合的注册页面)
校长信箱是向学校传达意见的另一种渠道,相对严肃正式。如有学生将意见传递给大学的行政管理者,行政管理者收到会做出回应。这是一种互动性比较差的方式,写信者即使得到校方的及时回复,也很难进行进一步的及时交流。
无论是高校校内论坛还是校长信箱,与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不太相符。即使学校提供了这些表达渠道,学生往往也不会将其作为反映问题、表达意见的第一渠道。与此同时,在高校内部,部分教职工也不希望这样的论坛存在——原本通过打电话私下能够解决的问题,在论坛上面会被更多人包括校领导看见,给各部门造成额外的压力。
由于知乎本身拥有的巨大用户规模,再加上热搜、关注以及推荐的机制,不少高校事件在被搬上知乎讨论后,迅速得到传播,校内外人士都密切关注、积极参与其中。不少线上讨论,都得到相关方现实中的回应。
校园问题,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关注,与其自带的“流量属性”有关。
大学校园,不同于其他社会机构,在人们心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虽然在调侃中,人们也会说大学校园是一个小型社会,但大部分人对大学校园能够保持其纯粹的期待。人们对大学校园的关注意味着整个社会对于大学的期待,希望大学能够始终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安心学习、进行学术研究。
那些被搬上知乎的讨论,正是对大学校园建设的鞭策。
但并非所有的校园问题,都适合放到知乎上面进行讨论。
由于知乎开放型平台的属性,不知情者与知情者拥有同等的话语权,容易出现“以讹传讹”“夸张失实”等问题。对事件知情的分析,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引发更多讨论,但很多对于事件不甚了解的人也对事件进行揣测,这在一些本身具备争议性的校园事件讨论里,很可能对大学、事件相关方的声誉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当校园事件讨论被大量校外用户参与时,会造成注意力分散,讨论中心偏移,无助于实质问题的解决。
结语
当大学生遇到校园问题时,流量巨大,定位相适的知乎就成为了学生反映自己诉求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面,学生提出问题之后相关人员不断对有争议的点进行补充,使整个事件不断清晰,同时知乎上面的讨论进一步延伸到微博等其他流量平台,形成巨大的舆论。
(东南大学超市事件的整顿公告)
通过社会舆论倒逼学校解决问题进行沟通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于自身利益的维护,也有利于学校进一步规范管理,保障学生的相关利益。目前东南大学桃天平超市已经被学校关闭进行整顿,这无疑是一种好的现象。
但在知乎上讨论什么问题,以怎样的方式讨论,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往期回顾
撰稿 | 郭丽芳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
图片 | 来源网络
美编 | 糜文清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
责编 | 黄 雯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