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 | 错读吴雨洁的《石头,本来就是用来玩的》
陈西:这是一篇立意新颖,用典详实,文理清晰的好文章。
安涛:才情毕现、举重若轻,逆趋势、小格局,赏石圈里的《葬花吟》
(借用“南极渔人”式蒙太奇)。
每次读吴雨洁的文章,都被她的才情深深折服,和石头圈子里其他喜欢舞文弄墨的前辈一样,人前人后对小吴的文字和人品从来不吝赞美之词。友人问,吴雨洁为何招你们这帮中年油腻男喜爱?答曰:有文字功力的邻家女孩。
邻家女孩,通常可以解读为性格温和,娇态可掬,窃以为广见;文字功力这四个字绝非一般舞文弄墨者能够承受,吴雨洁当之无愧;“石头,本来就是用来玩的”寥寥数字太值得玩味了。
“本来……”大家都很熟悉邻家女孩任性时的句式,读者有没有骨头酥麻的感觉?在《石头,本来就是用来玩的》文章里表达的是对历史的追溯,正本清源,还事物本质,给赏石文化定性的意味,像极了睥睨天下霸道总裁的口气;“用来……”什么宇宙观、价值观、人生观,别整的那么玄乎。用一句乡村俚语把赏石艺术美学原理讲透彻,透彻到贩夫走卒都能听明白;“玩”,皇帝老儿、首辅宰相、古今艺术大腕……都被一女子把弄在掌心。这一句有很多前辈、大咖作了精彩点评,再多说,难免狗尾续貂之嫌。
喜爱作者的文字,不能等同于赞成她文章表述的观点,下面才是正文。
错读一:石头文化的本质(本来)是什么?中国赏石文化的源头在哪里?
我不否认石头文化包涵“玩”的属性,但是“玩”仅仅是博大精深赏石文化宝库的一抹靓丽风景,一条浅浅的河流。
人所共知,人类文明起源于石器时代,玩石头不是中国人的专利。区别在于西方人玩的是宝石(矿物晶体),宝石的稀缺性标志着占有者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难以估量的社会财富,是西方民族思维方式、价值观的体现。我们的祖先不仅赋予赏石文化价值观,同时还赋予赏石文化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可以说,中国传统赏石文化比西方的石文化内涵更精彩更丰富。
中国赏石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先哲就零零星星不断为石头注入自己的宇宙观、道德观。先秦商鞅《商君书》、秦始皇焚书坑儒开启了长达两千多年的民间思想幽闭的先河,东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国家治理层面上设计了一套堪称完美的维护封建政权的典章制度,汉武帝以国家专制机器加持,中国封建社会的道统正式确立,中国文人思想空间在残酷的国家机器面前越来越狭隘。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受困于道统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为躲避政治迫害,只得把思想和才华放逐于山水之间,在抽象和意象之间,用灵魂寻求和大自然的对话。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以顾恺之为代表的中国山水画在这个时期诞生了,与其说魏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山水诗、山水画、书法是一种登峰造极的艺术创作,不如说这些艺术形态是中国知识分子从个体生命的角度体验天地宇宙的永恒,体验超然事外的精神自由宇宙的永恒。正是因为在政治高压下中国古代部分知识分子被扭曲的移情作用,魏晋南北朝中国书法艺术、山水画、山水诗得以空前繁荣。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官场玩不转,咱就玩艺术。中国山水诗、山水画的思想性艺术性引领传统赏石文化由朦胧走向深邃,由碎片化逐步系统化,由怡情走向道德情操自我完善,从本质上说,传统赏石文化是中国书法艺术、山水画艺术追求自我、自省、道德完善的思想延伸。
因此,中国古典赏石艺术的本质是古代知识分子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折射,它的本源是古代知识分子读书入仕、经邦济世的理想抱负扭曲异化、顾怜自赏、遗世独立的美学思潮。若非如此,石头为何以称奇石、雅石、怪石、丑石、供石?何以解释古典赏石文化最高的美学原理——瘦、皱、漏、透?
中国古典赏石文化蕴含的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一个“玩”字一带而过,未免太过轻薄。
石头是用来玩的。赏石的历史,就是一部层出不穷、翻新花样的玩的历史。
千秋如对、久处不厌。越喜欢,越是要朝夕相见,并尽可能地让它的身影密密地揉入日常生活。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彼时,唐朝宰相李德裕、牛僧孺或许可以沉浸在诗和远方,李煜、赵佶、米芾、苏轼、郑板桥怕是只能顾得上眼前的苟且。
鲁迅先生说: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
错读二:诺大石圈,没几个人真“玩”石头,都在等升值。
这是大实话,认真琢磨,这大实话至少八分是怨怼。
据专家估算,全国观赏石爱好者、收藏者、从业者超过两千万,可以说这些爱好者、收藏者、从业者百分之一百都在等升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石头带动一个产业,怎么就让寥若晨星真玩石头的几个人不舒服呢?
上游的供应链如此庞大,而下游的真玩家却寥若星辰。
这个“供应链”是指观赏石产业从业人员?还是指观赏石资源?语焉不详,谬之千里。以灵璧石为例,灵璧县、宿州、徐州、蚌埠相关业内人士不低于三十万,这个数字似乎很庞大;但是,灵璧产地每年出产的殿堂级灵璧石不会超过五十块。这五十块灵璧石相对于全国过百万的灵璧石投资者、收藏家是“如此庞大”吗?
“真玩家”若是指观赏石爱好者、投资者、收藏家,那是乌泱乌泱数不清的一大群,应该是繁星万里才对;若是指书斋里的娇娘,羽扇纶巾摇头摆尾的文人骚客,用早晨的星星比喻倒也恰当。媒体就此频频发声,鼓掌者有之,注解者有之,此起彼伏。看似热闹,实则一小撮“故作清高”者在“鼓噪”(匿名)。我深感惋惜的是,故作清高的真玩家这是在观赏石文化的大家庭里正在自我边缘化。
吴雨洁拷问:可是究竟财主们是什么心态,非要真金白银来垂青你自己都不知道要干嘛用的东西呢。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
全球艺术品市场有多大?我不敢妄加揣测,中国艺术品市场每年交易量几千亿人民币总是有的。请问《石头,本来就是用来玩的》的作者,你懂毕加索、梵高吗?你懂吴昌硕、米芾吗?你懂元青花的配方和工艺吗?你知道海黄为什么是万木之王吗?以上这些玩意在艺术品市场拍卖动辄上亿,干嘛用呢?你不懂!我也不懂!曾经的首富王健林、你笔下的“文物一哥”黄玄龙与华谊兄弟的董事长王中军也未必什么都懂,不懂没关系,这丝毫不影响财主们对艺术品收藏市场趋之若鹜大把撒钱。这其中的道理是:你不懂我不懂没有关系,只要有人懂就行!由内行(专家)提供鉴评、价格评估、保险、质押、拍卖、物流等第三方服务,这就是艺术品产业化锻造的艺术品金融资产化。
观赏石艺术品金融资产化是未来吸引财主们在石头上大把撒钱的希望所在。无论某些人是否承认,艺术品的商业属性都难以抹杀,不管赏石文化圈某些文人雅士是否情愿,石头+商业运作+专业化服务都将成为观赏石产业的主流,观赏石的商业价值绝和艺术价值一定会比翼奇飞。
某次闲聊,一群石友感叹生意冷清,不知问题出在哪?
艺术品(观赏石)市场和其他商品市场一样,都具有周期性,有潮涨就有潮落,没必要大惊小怪。
我们主观上有存在四个问题亟待解决:
一、过度包装
观赏石艺术品需要商业包装,但是,商业包装不能等同于吹牛逼,即便某些人有如此嗜好,吹牛也要有分寸感,多少捎带一点艺术性。比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东坡肉形石”,人家叫“镇馆之宝”,又叫“无价之宝”,没有量化,这叫分寸感。有人收藏了一块戈壁石,酷似一位老妇人头像,专家马上估价一亿人民币;一块戈壁玛瑙小鸡出壳,专家估价一亿二;一块黄蜡石谓之中华神鹰,估价一亿三……真得很离谱,就因为吹牛不用上税?不止一个石头圈子外的朋友耻笑曰:这样的估价有人信吗?要么是玩石头的圈子里藏污纳垢,要么是我们这些圈子外的人都是白痴。
过度包装的结果就是让心智健全的投资者望而却步。
二、信用缺失
艺术品市场造假,或曰李代桃僵,非观赏石市场所独有。区别在于,他艺术品市场的规模和受众群体鲜有能和观赏石相提并论的品种,其负面影响力也不及石头造假的传播的快、波及面广。受害者惹不起躲得起,导致观赏石消费群体不断被削弱。
三、杀鸡取卵
观赏石艺术具有很强的地域属性,一块石头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审美属性,同时还取决于它的稀缺性和物理属性,导致外来投资者会产生诸多认识盲点。小部分石农、石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急功近利,对外来投资者采用群狼战术,谣言蛊惑,瞒天过海、围点打援,李代桃僵,偷梁换柱,基本上是来一个“歼灭”一个,不留下“买路财”绝不放手。很多外地投资者因此遍体鳞伤(花不菲的价格买一堆一文不名的石头),他们觉悟后往往发誓再也不会买石头了。
杀鸡取卵,图小利而失大义,自毁前程。
四、产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以上三个问题皆因观赏石艺术品市场产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衍生弊端,克服这些弊端唯一的路径就是大力推进观赏石艺术市场产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最终实现观赏石艺术品金融资产化。
(限于篇幅,观赏石艺术品金融资产化路径选择暂略)
《中华奇石》杂志联系方式
电话:0951-5036888 0951-5030437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格水路59地址地址:号龙园内客家楼
地址:宁夏银川市湖滨西街281号宁夏奇地址地址:石馆
邮箱:
微信:zhonghuaqishizazhi
展会
美石
● 趣说王猛的小石头
精彩
● 石头是需要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