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男子为了40万弑母: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狼还可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成长树 Author 成长树

文章来源:成长树(ID:chengzhangshu99)

头图来源:Photo by Daria Obymaha on Pexels


01


前不久,四川审理的“自贡男子弑母骗保”案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关注。


这个案子的被告人叫做付白莲,也就是他,为了骗取40万的保险费,亲手杀害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付白莲的母亲遇害时56岁,一生都没过过几天好日子。


她年幼丧父,中年又丧夫。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年幼的儿子长大。


既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的她,为了供养两个儿子读书,一直靠着捡废品为生。


为了省钱,甚至常年一天只吃两顿饭,直到两个儿子成家立业。


她最疼爱的,是自己这个小儿子付白莲。


为了给小儿子在老家买房,她掏空了自己辛苦捡废品攒下来的所有的钱。


可她一定想不到,人性的恶是多么可怕。


她的小儿子付白莲,在广州又看中了一套100多万的房子,可即使把母亲给买的房子卖掉,首付还差很多。


但付白莲也知道,母亲再拿不出什么钱了。


再想到之前母亲给哥哥带了好几年孩子,轮到给自己带孩子的时候,却说不习惯广东的气候,要回老家,一时恨意难消。


于是他给母亲买了一份保额为40万的意外保险,动起了杀母骗保的心思。



02


据付白莲自己交代,他是在凌晨偷偷溜回家,跟母亲说给母亲带了按摩器,要给她按摩一下。


母亲对儿子突然回家丝毫没有起疑心,也没有拒绝按摩。


可是,他之后却把电线缠在母亲双手,并接通了电源,想把母亲伪造成意外触电身亡的样子。



但母亲并没有马上身亡,而是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声。


他见一计不成,就又生一计,抄起家中的板凳打向母亲。


他的供述里说:“我妈没求饶,只是盯着我,不停喊‘幺儿、幺儿……’”



这条新闻的下面,一位四川的网友评论说在四川的方言里,“幺儿”的意思就是“家里最小最受宠爱的儿子”,也指“宝贝”的意思,是非常亲昵的称呼。


看完之后,心里头不知道是该难过还是该愤怒。


这哪里是什么“幺儿”,这分明就是一头永远喂不熟的白眼狼啊。


母亲含辛茹苦生他养他,疼他爱他,换来的却是他的百般算计,痛下杀手。


古人有句话叫做“百善孝为先”。


一个连自己的生身父母都不知道孝敬的人,心中一定满满都是自私、暴戾的种子。


养孩子,有很多重要的教育内容需要花心血。


比如早教、比如语数外的培养、比如音体美的特长、比如社交技能等等等等。


图片来源:电影《梅奇知道什么》


最重要的教育,恰恰也正是最初阶段、最基本的教育——感恩教育,经常被很多家庭所忽视。


其他的教育,都能帮助孩子得到受益的本领,但这些终究是“术”。


一个孩子的心地,才是他得以安立于世的“道”。


他若不懂感恩,只会欲壑难填,贪得无厌,终有一天会被反噬。


只有拥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才注定会走得更远,赢得更多。


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永远是越早越好



要教“感恩”先防“自私”

要让孩子脑子里有别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李玫瑾教授,就曾劝告过所有的父母:


一定在在生活中的小事儿上,防止孩子自私。


具体方法上,她举了个小例子,在她自己家孩子小的时候,带孩子回爷爷奶奶家。


她正在剥桔子,女儿看见了就站在她跟前等着。



李教授拿起一瓣橘子递给女儿,但是告诉她:“去给爷爷送过去”。


女儿把橘子拿在手里,看着爷爷,不想去送。


李教授就跟女儿说:“你要如果不给爷爷吃,我后面就不给你。”



女儿就给爷爷送了过去,爷爷高兴的亲了她一下。


之后李教授又让女儿给奶奶送过去一瓣,再之后是给大姑、给爸爸。


当她再交给女儿一瓣橘子的时候,女儿很自然的就搁在了李教授的嘴里。


最后李教授表扬了女儿,又再给她剥了个橘子。


这件事儿看起来很小,但生活中能一直把有好吃的、好用的先给长辈父母,最后才给孩子的家庭,其实真的不多。


见过很多家庭,万事都以孩子一个人为中心。


孩子的要求,无论有理无理,都不加分辨,想尽办法满足。



从短暂来看,孩子自然是开心快乐。


但是长此以往,孩子就会真的在脑子里和心里只有自己,觉得他的需求应该被最先满足,他能够完全控制父母。


当父母无法满足他的需求时,就会对父母撒泼打滚。


当别人无法满足他的需求时,他就会心生怨恨。


所以,希望孩子能够学会感恩的第一步,就是在生活的点滴小事儿中,给孩子建立起分享意识。


让孩子脑子里有别人,遇到事儿知道考虑别人。


感恩是种思维方式

需要在家庭中练习


曾经看过一条很感人的泰国广告,一个小女孩路过一位大婶的炒饭摊位,眼巴巴看着热气腾腾的饭很久。



大婶问女孩要不要吃,女孩说她没有钱。


大婶没有计较,很爽快的要弄点吃的给女孩。



女孩很感激的问大婶,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



大婶一边炒饭一边对女孩说:


“没有,真的,只是一盘炒饭罢了。


我告诉你一件事,有一个人比我还要好。


虽然她可能很爱唠叨,不好好照顾自己,又很挑剔,我们不赞成她做的每件事……”



边说着给女孩端上一碗炒饭,告诉女孩没有加洋葱。


女孩很奇怪,问大婶为什么会知道她的口味。



原来,是女孩的妈妈早就来过摊位。


女孩因为嫌妈妈唠叨,对妈妈不满就离家出走了。


女孩妈妈拿着女孩照片走街串巷四处寻找。



来到大婶摊位前,特地留下钱,叮嘱大婶说自己女儿身上没带钱,如果她路过您的摊位,拜托您煮点东西给她吃……



大婶告诉女孩:“那个告诉我你喜欢吃什么的人,也是极度希望你回家的人。”


女孩此刻才想起,自己因为陌生人的一碗炒饭感激不尽,却忘记了,自己从小到大,妈妈给自己做了无数顿饭。



妈妈每一餐每一饭都尽力让自己吃得好一点,可是……自己又何曾感谢过妈妈呢?



其实生活中,很多孩子经常会把“习以为常”当做“理所当然”。


在他们眼里,饭菜理应是温热可口的,被褥理应是舒适整洁的,书包理应是把第二天要用的东西装得一应俱全的……


而一旦有一次不合心意,就觉得是父母没有做到位,大发脾气。


而事实上,这种对他人努力的无视,正是会一点点吞噬孩子的感恩之心。


作为孩子的家人,我们一定要教会孩子经常说“请”和“谢谢”,让孩子养成感恩的思维方式。


爸爸给倒了杯水,要说谢谢;吃到可口的食物,要说谢谢;拿到礼物,要说谢谢;别人开电梯等了你,你也要说谢谢……


时常把谢谢挂在嘴边的孩子,才会懂得珍惜自己得到的一切,常怀感恩的心情。


让孩子适度承担责任

是培养孩子感恩的捷径


前不久还看过一则9岁男孩帮环卫工妈妈干活儿的新闻。


小男孩手脚非常麻利,清收街道边垃圾桶内的垃圾并不容易,一个垃圾桶有10-20斤,但他收、搬、举桶,动作一气呵成。



面对记者的镜头,小男孩有点不要意思,笑着说就是看到妈妈好辛苦,来帮妈妈一起干活。



孩子妈妈也说,儿子每个假期都过来帮忙,跟她一起干。


上学的时候,回家也会自己做饭吃。



很多父母、长辈,看到孩子干活的第一反应都是心疼、舍不得。


但更多时候,孩子自己是很愿意了解和参与爸爸妈妈的世界的。


他们也很乐得跟父母并肩作战。


让孩子为家庭承担一点责任,孩子会更有自信心和同理心。


他会感觉得到自己被信任、被需要,同时也能够感觉到父母的不容易。


这样的孩子,自然也更有感恩的心。


尼采说:“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


感恩,与家中有多少金钱无关;与孩子的考试成绩也无关;它更多的是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关。


关照“别人”的理念、常说“谢谢”的家庭氛围,舍得让他承担责任的“狠心”,这一切,正是造就孩子感恩之心的关键


而父母也一定会发现,一个身心健康,有情有义,懂得感恩的孩子,会带给家庭最大的幸福。


图片来源:电影《现在去见你》


————

THE END


往期精选:

霍玉棉:我曾是新东方店长,又当过学生,最后成了雅思老师

兼顾事业与家庭,出身贫寒的香港女特首如何将两个儿子送入剑桥大学?

“她偷了我的孩子,却把孩子养废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