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里有白杨孙道临张瑞芳最好的回忆,如果他们能回来看看该多好……

孙佳音 新演艺 2021-01-25

1953年9月4日,上影演员剧团正式成立,团址南京西路铜仁路,后迁至武定路1498号。

而后的65年里又经历七次迁址,1954年的瑞金一路150号,1963年的天马厂,1964年的永福路52号,1974年的大木桥路41号,“文革”期间的漕溪北路595号,直到1982年迁至武康路395号。

在武康路的这幢白色小楼,留下了白杨、孙道临、张瑞芳、秦怡、王丹凤等表演艺术家的欢声笑语,留下过牛犇、向梅、达式常、梁波罗、张瑜、赵静、王景春等一代代上影人的美好记忆。

2003年剧团搬出,2018年7月1日,上影演员剧团迁回至武康路395号。

武康路395号


“就把瑞芳大姐的塑像放这里吧,让她和我们在一起。” 时隔15年,重又回到白色小楼,站在阳光和树影下,83岁的牛犇拉着团长佟瑞欣的手,兴奋得像个孩子。

牛犇和佟瑞欣在上影演员剧团

孙佳音 摄



01

一层,以前是车棚

昨天下午,刚刚完成打包搬迁的精文集团办公室主任特地给上影演员剧团送来了钥匙,徐徐打开武康路395号大门,熟悉的白色小楼叫人觉得亲切,却也有了改变。

武康路395号 孙佳音 摄

佟瑞欣告诉晚报,现在的一层原先是自行车棚,院子里还有一个食堂,偶尔可以当作排练场用,“之前还有个小二楼的‘违建’,也拆了。”


顾不得“物是人非”,大步迈进小楼一层,牛犇很兴奋,尤其他发现了一个大大的玻璃阳光房,“啊呀,这个好,剧团很多老人年纪大了,腿脚不便,以后我们可以在这里开会,他们不用爬楼梯了。”再仔细看看这个屋子,顾不得墙皮剥落的立柱,他又建议说,“这里排练点小品什么的,都很好啊。把这些椅子放一边,大家坐在窗台上,空间也够大。”

牛犇在玻璃阳光房内畅想未来

孙佳音 摄


02

二层,一块小黑板

拾级而上,二楼如今被分割成各种用途的办公室,“这是我们原来的一楼,有一块小黑板,挂着所有演员的名字,无论张瑞芳老师,还是我这样的小演员,下组拍戏了就挂在下面,在团里的就挂上面,方便别人来找演员。” 

一代代上影人从这里出发,去各地参演电影电视和话剧,也会回这里聚会学习培训。佟瑞欣回忆说,“我1989年上戏毕业进的团,这些‘银幕上的人’忽然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眼前,白杨、瑞芳大姐,孙道临老师,秦怡、王丹凤老师,那种震撼难以形容,今天想起来,他们笑语盈盈的样子,还觉得特别幸福。”

昔日合影


佟瑞欣还说,在他入团后的许多年,团里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大约几十人规模,“就在这一层,满满一屋子人,梁波罗、达式常、郭凯敏、毛永明、马冠英,有时候连楼梯拐角都坐着人。我们一起开会,一起学习。”



03

三层,阳光洒进来

斑驳的走道,和略显陈旧的楼梯,都令牛犇爱不释手,83岁的他上上下下地走了好几遍,还主动要跟楼梯合影,到了三层的窗台,他更是走不动道儿了,搬了把椅子坐下来。竖着大拇指连说,“好,好,好。”

牛犇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孙佳音 摄


夏日的阳光隔着纱窗洒进屋子,温馨恬然,牛犇告诉晚报说,这一方大大的窗,和窗前的空地,留下过太多美好的回忆,“以前白杨、秦怡、王丹凤,我记得好多女演员,在这里拍过一张合影。”忆起从前,老爷子坐在椅子上望向窗外,有点出神。牛犇说:“这一层,以前我们自己建过一个录音棚,乔榛、曹雷都在这里配过音,孙道临就在这里配了哈姆雷特,还有堆放话剧道具和服装的房间,还有……”记忆满满,牛犇感慨道:“如果他们都还在,也能回来看看,坐在这里晒一晒太阳,该多好。”

王丹凤、黄宗英、张瑞芳、秦怡等欢聚一堂

赵丹、白杨、王丹凤、秦怡等排练诗朗诵



04

四层,再干二十年

从1982年迁入武康路,到2003年迁出,演员剧团在武康路的20年,是创造过无数经典和辉煌的20年。

重新回到这里,从一楼看到四楼,又从四楼回到一楼,透风的木质窗框,被雨水冲刷的的门槛,被时光侵蚀的屋檐,哪怕是四楼曾经堆杂物和文具的一间小屋子,牛犇都觉得亲切,他打量、张望、回忆、感慨,他拉着拉着佟瑞欣地手说:“现在终于回家了,我们得好好干啊。”

 牛犇感慨地打量剧团

孙佳音 摄


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勉励耄耋之年入党的牛犇,继续在从艺做人上做表率。昨天是7月1日,是新党员牛犇度过的第一个党的母亲的生日,在这样的日子,回到武康路395号,这个文艺老兵说压力大过欣喜:“主席对我们的教诲,我记下了,我们年轻的同志也记下了。接下来,就是撸起袖子好好干啊。赶快多拍戏,多拍好戏。”从1953年进团算起,牛犇进团65年了,这里是他的家,他现在最关心的是家里年轻人的成长,“我要做好传帮带,要帮着小佟把青年文艺接班人培养起来,这才不辜负总书记对我们的期望。”




记者手记:一个老人的自问自答


这两年,上影演员剧团收集了许多上影演员和艺术家的手印、照片和签名,于蓝、秦怡、王丹凤、祝希娟、黄宗英、牛犇、向梅、乔榛、郭宝昌、葛优、梁波罗……他们有的是演员剧团一辈子的团员,有的是跟上影有过深切的合作,有的见证过上影曾经的辉煌。“要选一个阳光最好的屋子,把他们放起来。”佟瑞欣说,不敢奢望达到前辈们的高度,“但想要让他们的星光照亮我们,引领我们在前行之路上锲而不舍。”

佟瑞欣和牛犇在上影演员剧团

孙佳音 摄


年纪稍长的牛犇在一旁问我:“赵丹、舒适、白杨、上官云珠、刘琼、张瑞芳、孙道临、秦怡、王丹凤,你知道,上影的老一辈艺术家们,为什么能塑造出那样一个个脍炙人口,甚至影响一代代人的角色吗?”他自问自答说,“因为他们深入生活,与工农兵打成一片,先进的工人、勤劳的农民、不怕牺牲的革命军人、埋头苦干的知识分子,都是真实的、栩栩如生的,充满力量的。”

牛犇为上影演员剧团回归旧址题的词


“今天我们搬回来了,要继承传统,那就从继承老一辈深入生活的传统开始吧。”牛犇认真地说,要真正讴歌新时代,讴歌人民和英雄,就要到生活里去,“我愿意第一个下生活。”



孙佳音


相关推荐

新民演艺

☞ 王丹凤追思会昨天举行,我们用94张老照片追忆她94载风华绝代

☞ 上海电影,在这里,从过去走向未来……

☞ 向梅吃过的苦,达式常流下的泪,来听听这些老上影人的心声……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