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到内山书店,饮一杯“朝花夕拾”,感受来自1927年的思想之光

徐翌晟 新演艺 2023-01-27

沿街的青咖色砖木建筑,

西式山花点缀,

日式木格窗,

红瓦坡顶……

在四川北路山阴路的这一隅,

不少路过此地的人会好奇驻足,

这是一家似曾相识的书店。


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 ©王凯


今天,经历了近一年的规划、设计、修缮,“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在上海虹口重新对外开放,这栋承载着诸多故事、见证了鲁迅先生晚年许多重要活动,连接着革命者与国际进步人士的场所,如今以全新面貌再出发。


作为重要的市级历保和文保建筑,书局坐落于山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内,由内山书店旧址、前新华书店山阴路店和周围空间贯通后修缮改造而成,共上下三层,原来仅100余平方米的内山书店,扩展为800余平方米的“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

书局内景 ©王凯



始终是历史保护建筑



内山书店旧址所在的新式里弄建成于1924年,再过两年就将迈入百岁大关,鲁迅与内山书店重合的岁月是其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便后来几经辗转、曾先后为中国人民银行和工商银行所使用,这里仍然以上海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的身份存在着。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内山书店是鲁迅于1927年定居上海后光顾最多的书店,在动荡的岁月中,鲁迅先生在此买书、收转信件、会客和避难等。

鲁迅在内山书店的种种活动促成了他与内山完造极为深厚的友谊,经过多方反复斟酌,“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得以正式命名。

内山书店与多伦路景云里相距500米,曾相融形成了上世纪二十世纪上海一时无两的文化景观,吸引过许多左翼文人聚集于此,深厚的文化积淀也成为1927书局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


书局的建设得到了各方支持,却又夹杂着各种来自不同层面的意见,比如:鲁迅专家更关心鲁迅与内山的故事能不能在这里展示,建筑专家关心这栋优秀历史建筑能不能原汁原味地修旧如旧,周边群众则关心修缮对他们家会不会有影响……

这家书局的建设看似只有800平方米,却在一砖一瓦,一本书一个拐角处都体现出了人人有序参与,看似只是一间书店的改造,却牵动了墙里墙外许多市民群众的心。



用书籍联系友谊



修缮改造后的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里,做旧的特制石灰墙面、木质框架饱经风霜后才能呈现的细碎裂纹等,力求让每一个过路人都能感受到来自1927年先进思想的萤火之光。


书局共有三层楼。

一楼主要包括内山书店原址、“引玉集”、“南腔北调集”三个空间。

一楼大厅的“引玉集”借用鲁迅编选的中国第一部苏联版画集《引玉集》之名,取其“抛转引玉”的寓意,以博物馆式的陈列,深度呈现中日文化交流的图书,并辅以海派文化、主题图书以及书店自主研发的文创产品,为百年老店注入本土、新鲜的血液。

书局一楼 ©王凯

“南腔北调集”是“石藤”咖啡与“山内山外”花店的所在之地。石藤咖啡研发的限定特饮“朝花夕拾”“社戏”,象征着鲁迅与许广平良缘的咖啡也会以特别地形式参与到品牌方和顾客的互动中。

二楼被划分为“而已集”和“集外集”两大空间

作为书店主要的经营区域,二楼将会为读者朋友们提供社会科学、哲学、美术、艺术、文学、影视等门类的精选书籍。

“集外集”的长桌是读者阅读的位置 ©王凯

“集外集”的长桌是读者阅读的位置,除了摊开放着《北斗》的座位——那是留给”丁玲”的。

留给”丁玲”的的座位 ©王凯

“而已集”的文创展台上,摆放着《为了忘却的记念》手稿,以及当年左翼美术运动制作的木刻版画主题明信片、信纸,制作木刻版画需要的工具等——鲁迅曾经大力推动木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编辑出版了木刻画集。

“而已集” ©王凯

文创展台上的展品 ©王凯

展陈装置上的这些小设计,意图带领读者穿越回1927年,享受与现代文学青年“共处一室”的沉浸式游览、阅读体验。

三楼, “华盖集”和“三闲集”分别坐落于书局两侧楼道的尽头,一大一小,一边严肃一边活泼。

“华盖集”收藏价值贵重的精品图书 ©王凯

“华盖集”也是1927的收藏室,价值贵重的精品图书都计划在此处陈列。在这里,读者可以看到一位多元、立体的“大先生”。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徐翌晟

编辑:吴旭颖

图片:王凯 摄

©新民晚报文化部



近期推荐


▶ 今天,长江口二号古船“安家”黄浦江畔!未来,你也有机会登船看看→

▶ 《阿凡达》的票房纪录,这部新片最有机会打破!

▶ 城市里藏着“秘密花园”,“秘密花园”里藏着奇妙艺术馆!

▶ 《脱口秀大会5》新星都从这里来,笑果训练营怎样造出“笑果”?

▶ 你知道吗?黄圣依与新民晚报有着这样的情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