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涨粉80万!这个“顶流女团”其实已经红了几十年→
《五女拜寿》日前在上海大宁剧院爆棚上演,这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看家戏上演逾1500次后依然焕发魅力,征服着一代又一代的戏迷观众。
尚未足岁的新国风·环境式《新龙门客栈》在杭州蝴蝶剧场驻演,这部同样由小百花“全女班”呈现的新作,每月演出15至18场,几乎一票难求。
剧中饰演贾廷的陈丽君更凭借单手搂住“金镶玉”霸气转圈的视频破圈吸粉。
无论是历久弥新的《五女拜寿》,
还是异军突起的《新龙门客栈》,
女子越剧正穿越代际隔阂,
向不同年龄、不同圈层的受众
展现她独有的审美风格和表演样式。
01#
“顶流”
经得起时间的冲刷
《五女拜寿》并不是现在才红起来的。当年,小百花通过海选模式,从2000多名戏曲学员中选出28个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姑娘,组成了小百花集训班。
小百花的“五朵金花”
作为剧团最具辨识度的一张文化名片,为初生代“小花”度身定制的《五女拜寿》问世后,不但屡创舞台票房佳绩,还被拍成越剧电影。
就连刚刚摘得金鸡奖“影后”的何赛飞,最初也是小百花的“五朵金花”之一。
何赛飞在《五女拜寿》中
女子越剧更不是现在才红起来的。放眼越剧光辉岁月,早在“顶流”这个词发明之前,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等越剧流派创始人就用唱腔、演技、实力、人气和绝代风华诠释了“顶流”的含义。
1946年5月,袁雪芬将鲁迅的小说《祝福》改编成越剧《祥林嫂》上演,震动上海文艺界,从此有了“新越剧的里程碑”。
1962年,越剧《红楼梦》被拍成电影,在那个电影票只卖2毛钱一张的年代,影片仅在1978—1982年间就创下票房2亿多元。
越剧电影《红楼梦》至今在豆瓣评分9.1
真正的“顶流”经得起时间的冲刷,因为那是无数次创新后的去芜存菁,也是舞台上锤炼后的百看不厌。
这就是为何,女子越剧即便在艺术门类多元、舞台形式多样的今天,依旧能抓住契机突破圈层藩篱,从线上到线下找到当代受众,俘获年轻人的心。
02#
“滤镜”
立足于传统的创新
陈丽君的走红看似一夜间,在一周前公布的“抖音涨粉榜”上,她位列第五,一周涨粉超80万。
介绍栏里这样写道——这是一名越剧演员,因其女扮男装的俊俏扮相获得关注。
和其他剧种孤独的女小生或女老生相比,越剧女小生又不同,她们是女子越剧重要组成部分,“全女班”的表演风格在中国数百剧种中独树一帜,奠定了女子越剧独特的审美。
截至今天,陈丽君的粉丝已经超过180万
女小生也要寻求突破。
陈丽君在《新龙门客栈》中一反以往温润儒雅的女小生形象,挑战心机深沉、亦正亦邪的东厂太监贾廷。高挑的浓眉、夸张的烟熏妆,用霸总气场树立“古偶”新标杆。
越剧女小生扛打的颜值,加上数十年戏曲科班的磨砺浸润,一不留神就火了。
看似偶然的走红实则一早埋下伏笔——科班的操练、转行的艰难、坚守的寂寞。
2019年越美中华·越剧青年演员大汇演的比拼台上,她和视频中的“金镶玉”李云霄双双摘下越秀组金艺奖十佳。
她们是小百花倾力培养的接班人,根据电影改编的新国风·环境式《新龙门客栈》也是剧团为年轻一代寻求突破的大胆创新和试水。
破圈不靠一份运气,而是一种底气。很多偶然,是有了十分把握只待水到渠成的必然。
在当下戏曲如何借助现代传媒的翅膀飞出新高度,积淀深厚的传统戏曲如何更多吸引年轻观众,这些都值得思考与探索。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朱渊
编辑:小开
图片:剧团供图,部分源自网络
©新民晚报文化部
近期推荐
▶ 奥黛丽·赫本的婚纱、莫妮卡·贝鲁奇的戏服,哪一件是你“梦想的时装”?
▶ 过去这个周末,上海“艺术浓度”超高!两大艺博会轮番刷屏→
▶ 81岁梁谷音的这出《潘金莲》,谢稚柳、陈佩秋之子也来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