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爱乐,无处不在
“柏林爱乐”是懂上海、懂生活的。遵循“硬菜”上桌前,先以“精品小碟”铺垫的讲究。
昨晚,柏林爱乐乐团演奏家“兵分四路”分别在上海大剧院、YOUNG剧场、复旦大学相辉堂以及位于临港新城的滴水湖剧院,带来四场风味各异却又别具一格的室内乐演出。
乐团大提琴副首席、柏林爱乐媒体董事奥拉夫·曼宁格、
乐团首席诺阿·本尼迪-巴格莱以及中提琴首席梅第扬 ©王凯
让人敬佩的是,演出未启、艺术教育先行,在开启四场室内乐前,“柏林爱乐”演奏家率先来到筑桥实验小学,他们带着乐器为孩子细心指导,从指法到技巧、从节奏到情感。
被“点燃”的小小演奏家感慨:“他们好厉害,每个音都像我学的视频里放出来的一样。我坚持练习,可以拉成他们那样吗?”
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项目,为期近10天的“上海驻演”,“柏林爱乐在上海”艺术地图将遍及城市各个角落,覆盖约3万人次受众。
昨日,乐团演奏家还来到上海博物馆东馆,近距离欣赏中国艺术。几位女演奏家穿上旗袍,另几位演奏家拿起竹笛,背后是雨幕中的“亭台楼阁”,这份属于中国的诗意让他们陶醉。
01
“柏林之声”四起
暴雨、拥堵、晚高峰都抵不住“爱乐者”的脚步,满城“柏林之声”将古典乐的火苗在城市各处点亮。有人圆梦,偶像从珍藏的专辑中走到她面前;有人懊恼,“开窍”太晚居然现在才领略古典乐魅力;还有人陶醉,到底是衷情数十年的“天团”,管乐、弦乐,每支组合都能带来惊喜。
复旦大学相辉堂,迎接“柏林爱乐”的是一场学生乐队的“快闪”,演奏家欣喜于他们朝气蓬勃的演绎。稍后,历史最悠久的室内乐团之一——柏林爱乐铜管室内乐团将带来一场精彩演出。
两场演出间隙,学习圆号多年的数学系大四女生钱琨见到了她自小的偶像——柏林爱乐乐团圆号演奏家莎拉·维利斯。她是柏林爱乐乐团历史上首位女性铜管演奏家。
看着“偶像”拿着圆号站在自己面前,她的激动溢于言表:“我坚持学圆号的力量就源自莎拉·维利斯,我有她的专辑,珍藏许多年。”遇见乐迷,飒爽的莎拉也很高兴,她关照女孩:“稍等我下,有份礼物要送给你。”
当晚的演出,观演票在短短20秒内售罄,为让更多学生能够听见“柏林之声”,观众人数增至千余人。
现场,既有像钱琨这样自小学乐器的,也有“一期一会”被圈粉的。
复旦大学团委书记潘孝楠说:“复旦大学追求‘全人教育’,除了科学上的发展,科研上的突破,要有健全人格,美育也很重要。”
02
“爱乐人”在成长
在“柏林爱乐”中担任短笛演奏的叶戈·耶格汀得知要指导的孩子是吹长笛的,他特地带了一把长笛前来。
在重磅演出前,顾不上休息,而是率先开启艺术教育的脚步,耶格汀说:“虽然这并非专业音乐学校,但他们的表现让人惊艳。孩子是古典乐的未来,我很荣幸,能通过自己的力量,让他们更了解古典乐,这很重要。”
“我听说过柏林爱乐的名字,我觉得今天来教我拉琴的艺术家很厉害,我也想像他们一样,以后走到世界的舞台去表演。”筑桥实验小学的音乐厅里,坐满学生和家长,就读5年级的袁宝如即将毕业,踏上人生新的征程。她很高兴,见证她“毕业演出”的除了亲爱的老师,还有来自柏林爱乐的演奏家。
学大提琴5年,她的热爱依旧。日复一日的坚持、枯燥的练习都没能浇灭最初相遇时的惊喜,“小时候,我也尝试过很多乐器,但最终我还是选了大提琴,因为觉得它的声音特别温柔。”
昨天,为她的独奏指导的是“柏林爱乐”低音大提琴演奏家彼得·齐姆尼克,他告诉宝如:“揉弦的时候可以有一点延续性,这样能让音乐更富有情感。”
12岁的江妤童和小伙伴献上一段弦乐五重奏,柏林爱乐小提琴演奏家玛雅·阿夫拉莫维奇耐心地逐一把关。她告诉江妤童:“拉重奏时,耳朵要听到自己,也要听到别人,要拉得整齐就要懂得倾听。熟练的人可能声音太突出,而拉得轻的人应当更为自信,重奏要好听就要找到那个平衡点。”
注重艺术教育,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学一门喜爱的乐器,在筑桥实验小学,音乐无处不在。
筑桥实验小学校长说:“音乐是可以穿越时空的语言,让孩子们尽早感知音乐能让他们更爱这个世界。”
纵观“柏林爱乐”此次来沪行程表,除了四场交响音乐会,艺教、美育活动和室内乐演出比重将近1:1。
诚如梅第扬接受采访时所说:“无论是临港新城的演出,或是进校园和学生互动,我的同事都是非常愿意的。更多人走近交响、爱上古典乐,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为此我们也一直在努力。”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朱渊
图片:王凯 摄,其余为官方图
编辑:吴旭颖
©新民晚报文化部
往
期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