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3年,对深圳来说不是一个普通的年份。它不仅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圳的文化发展大年,一件件“宣传文化大事”,留下了城市的文化成长印记,标示了城市的文化重量,打开了更辽阔的城市文化想象空间。这一年,深圳奏响文化黄钟大吕。两场国家级重磅文化活动在深圳“相映生辉”,第十九届文博会大幕开启,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精彩绽放;这一年,深圳16项国家社科基金获批立项,在京举办“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探索——《深圳这十年》丛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这一年,深圳在北京启动“深圳故事”城市文明全球交流计划, “立体沉浸式”城市故事空间在北京、新加坡引发60多个国家的使节、外交官和国际组织代表共鸣。这一年,深圳文艺原创力量勃发。舞剧《咏春》选段登上全国政协2024年新年茶话会文艺演出舞台,一年内在北京、新加坡等国内外34个城市巡演132场,成为新的城市文化名片;当代舞剧《深AI你》受邀参加2023年全国优秀舞剧展演,电视剧《青春之城》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展现了深圳青春之城、梦想之都的鲜明气质。这一年,深圳通过阅读、音乐、设计等不断丰富城市文化脸谱。第24届深圳读书月期间,深圳与香港方面共同发布“共读双城”共识,登上微博热搜并成为两地热议话题;这一年,“吾城吾歌”——新时代中国城市民谣歌汇推动深圳成为民谣音乐乃至全球原创流行音乐新高地;这一年,深圳成功举办2023深圳设计周暨环球设计大奖,深圳“设计之都”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这样的“文化大事”,呈现文化蓬勃之美、跃升之势,再一次确认了一个日益清晰的事实,即文化越来越成为理解深圳、认识深圳的维度。不止于此,借由文化的通道,我们才能深入城市的肌理与灵魂。以舞剧《咏春》为例。一部以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和香云纱工艺为载体的舞剧,诞生在中国最年轻的大都市深圳,本身就富有寓意。它是对传统的致敬,也是对融合创新的致敬。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传承,一直是深圳的一种文化自觉。是的,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度,是产生过孔子,产生过诗经以及唐诗宋词的国度,是儒家文化深刻影响一个人灵魂成长的国度。这种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将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能见度,让真正的中华文化被世界更多地“看见”。2023年6月7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作为国内目前最高规格、最高水准、最高层次的文化论坛,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之所以选择在深圳举办,一个重要原因是,深圳是科技与人文结合发展的沃土,是中华文化创新创造的前沿地带。这背后,是深圳正在致力于建构全球叙事能力。2023年深圳“文化大事”的一个交集是,都有助于提升深圳的国际影响力。当今世界,城市的文化、创造力和创新代表了一种新公共资产,塑造公共文化记忆和集体情感,接续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在世界范围内讲好中国故事、深圳故事,是深圳的“文化大事”的一项使命。当然,深圳的“文化”不只意味着这样的宏大叙事,也不只具有产业层面的意义——2022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2600亿元,目前,深圳文化产业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产业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对市民来说,它还意味着文化权利的实现,意味着文化对日常生活乃至对内心的浸润。从“深圳读书月”到“创意十二月”,从“市民文化大讲堂”到“美丽星期天”,从“文博会艺术节”到“一带一路音乐季”……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产品。到博物馆看展览,到图书馆听讲座,到美术馆参加工作坊,到公园听周末音乐会……成了越来越多深圳人的生活方式。一份《深圳市公共文化服务指引2023》,为市民提供了全面的文艺活动“地图”。服务指引里收录了深圳各类文化设施及2023年各类文化活动的详细资讯,让市民更加便利地享受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曾有人说,如何一秒认出深圳人?后排系安全带、斑马线礼让行人、拉链式交替通行、公共场所不抽烟、垃圾分类做到位、爱户外爱读书……都是深圳人已经自觉养成的习惯。而这样的习惯养成,与城市大力营造的文化氛围分不开,与那些由阅读、音乐、戏剧、展览、讲座等构成的文化事件对人心的润泽分不开。此外,多个相关平台数据表明,深圳一直是年轻人求职的首选地,而年轻人对深圳的向往,不仅仅因为这里有更多发展的机会,也因为,深圳已越来越成为一个让人产生归属感的城市,这里有经济发展的“快”,也有文化享受上的“慢”。深圳是改革之城,天生携带改革开放的基因与胎记;是高科技之城,无数项科技创新为她注入了勃勃活力;是公园之城、生态之城,一年四季花红草绿……但最令人感到温暖妥帖的,恐怕还是这样的定义——她是一座有人文体温的城市,是文化以及文明在市民内心不断沉淀的城市。“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城”,深圳正日益塑造与城市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形象。深圳已进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与众多重大历史节点重合,天然地被历史赋予光芒,被置于无比宏大的发展格局与视野之下。那么,未来如何打造更多像《咏春》一样的现象级作品,如何构建更优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何进一步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与世界著名体育城市,如何借由创意的加持,更好地实现历史文化遗存与现代的对接……这些,都期待深圳进行文化的“先行”与“示范”。当然,从这样的宏大描述里,我们还可以去想象背后的细节,想象那种与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相对应的文化场景,想象那种未来时光里的随处可见的文化烟火气。文化是最柔软的也是最有力的力量。以文化的名义,以一件件“文化大事”乃至“文化小事”的名义,深圳将一次次向世界证明,这里不仅拥有物质上的丰富,还有着精神上的丰饶。正是文化,成就了深圳之“深”。
“张颂文来了!”不知谁喊了这么一句,所有人都站了起来,盯着门口。
灰色T恤,平和的笑容,毫无架子地挥手致意。当一个人的气质,能穿过摄像机扩散时,张颂文已不仅是一个镜头人物。
2023年6月8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迎来了这位本年度影视圈的风云人物。而跟张颂文对话的,也非泛泛之辈,包括陈道明、郭帆以及于冬等电影圈的大咖。当然,由于电视剧《狂飙》的火爆,张颂文是论坛中最吸引眼球的一位。在这场“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演讲的最后,张颂文说,只要我们有高质量的电影制作,高质量的剧本,高质量的团队,我们的演员都敢在这个舞台上跟全球同行一起共享这个盛世。“中国的演员,我们拥有5000年文明的传统,拥有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这就是我们在这样的一个高质量发展时代,打出中国演员的志气、骨气和底气的信心所在。”张颂文的眼里充满自信。6月7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主题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电影业高质量发展”是其中八个分论坛的一环,其他分别还有:“繁荣文艺创作”“数字出版前沿技术发展与运用”“文化遗产保护”“建设人文湾区”“促进文化贸易”“共建互联网版权新生态”“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创新”。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是目前国内最高水准、最高规格、最高层次的文化论坛。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地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表示热烈祝贺,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值得一提的是,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的时间,被选在了文博会的举行之时——两大盛会联袂举行,双星并耀,让深圳的高光时刻更加耐人寻味。40多年来,深圳一跃发展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城市,是“中国奇迹”的缩影,不仅在经济上具有代表性,文化发展同样精彩。2023年文博会,共有3596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展出文化产品超12万件,4000余个投融资项目在现场展示交易,总成交额1724亿元,“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地位得到巩固提升。通过十九年来举办文博会的积累,深圳厚植文化产业沃土,已经形成了极强的文化实力,走通了一条从“文化立市”到“文化强市”的道路。文化深圳,这张“金字招牌”也越来越有魅力。这座肩负先行示范之重任的城市,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成为中国当代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生动例证。而深圳的文化产业,并不是独立发展的,而是以“文化+”的姿态,融合了科技、金融、互联网等元素,引领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其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的形象,在国际上也打响了名头,被视为看见未来中国的一面“镜子”。凡此种种,都构成了深圳超强的文化“底气”,令人心生钦佩。
▲《深圳这十年》丛书。
“《深圳这十年》丛书,是深圳社科理论界用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鲜活实践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一次全面、系统的理论探索,是学习贯彻和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为丰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内涵提供了深圳案例,也是深圳践行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思考和思想启示”,这是2023年6月20日, 深圳市社科院(社科联)党组书记、院长吴定海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探索——《深圳这十年》丛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上说的一番话。2023年,深圳立足先行示范的生动实践,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和学习宣传。在这当中,6月20日深圳市委宣传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市社科院(社科联)在北京联合举办“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探索——《深圳这十年》丛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无疑是高光时刻。《深圳这十年》改革创新研究特辑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联合会)组织专家学者编撰,旨在总结深圳近十年的创新实践经验,聚焦十年来深圳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践,用深圳的鲜活实践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深圳这十年》聚焦十年来深圳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践,植根于深圳经济特区的伟大实践,为深圳践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深入的理论思考和思想启示,助力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23年,深圳理论研究和人文社科领域成果丰硕。7月28日,《世界湾区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22)》在前海发布。这份报告对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10大重要城市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测,根据综合评价结果,东京、纽约、伦敦,综合评分均超过0.94,位列第一梯队。深圳同旧金山、香港、悉尼综合评分都高于0.60,位列第二梯队。报告进一步从创新发展、多层次协同发展机制等多个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及世界知名湾区进行深度剖析与比较,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经验启示。高质量发展,深圳的步伐坚实有力。深圳学界也聚焦高质量发展,开展深度思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主编的《产业政策变革:中国与世界》通过研究世界各国的产业政策实践和经验,以及对于中国实践的研究,阐释全球产业政策变化对中国与世界及其发展进程的影响。2023年,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评广东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达51家;“学习强国”深圳学习平台浏览量稳居全国市级平台第2;深圳劳模工匠讲师团、宣讲微视频《筑梦天空之城》获中宣部表彰……回望2023年,深圳宣传文化战线、人文社科领域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取得丰硕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学术和研究支撑,为深圳人凝聚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的强大思想共识。▲深圳原创舞剧《咏春》
一束光穿透时空界限,将我带回当年拍摄电影《咏春》的情境。舞者们时而在太师椅上踢出扫堂腿,时而手持长棍纵横开阖,时而在街巷中闪转腾挪,让人目不暇接、心潮澎湃。第一次看舞剧《咏春》的画面还历历在目,距离当下已是一年光景。2023年我们期待的演出市场终于活了起来。这一年,舞剧《咏春》等一批深圳原创文艺作品出圈“攀峰”,“深圳出品”文艺精品口碑票房双丰收。2024,新年第一周,深圳出品原创舞剧《咏春》在香港演艺学院连续演出5场。这是舞剧《咏春》2024年的新年首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建设的开年大戏。我还清晰地记得晶报关于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的第一篇报道发表于2022年11月5日,题目为《12月看好戏!舞剧〈咏春〉携手保利院线开启深圳首演》,一转眼,距今已过去一年多。作为负责采访《咏春》的晶报记者之一,我曾多次身临《咏春》的台前幕后。从2022年11月4日的媒体见面会、2022年12月19日的主创导赏会、2023年3月4日的全国巡演第一站……我和晶报采编团队紧跟《咏春》每一次“大事件”,见证着一部爆款的诞生。舞剧以一深圳剧组拍摄电影《咏春》为引,拉开全剧大幕。电影里的“叶师父”远赴他乡,怀抱“咏春堂”牌匾踏入群雄林立的武馆街,只为开咏春的一扇门;舞台上的片场中,剧组众人同样怀抱梦想奔赴山海,只为追寻心中那一束光……从2022年底首演至今,《咏春》的足迹已走过大江南北。对《咏春》来说,2023年是一个值得歌咏的春天。海内外34座城市共132场演出,四次赴京演出,在国家大剧院“泱泱国风·舞动经典”开幕演出、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上惊艳亮相,实现口碑票房双丰收、出圈出海创新篇,打响了“深圳出品”文艺精品影响力。想起冯双白说:“深圳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就像很多珍珠都被埋没在沙漠里,提炼出来,都能打磨成精品。”而“深圳出品”并不止舞剧《咏春》,作为国内首部人工智能题材舞剧作品,《深AI你》呈现生发于深圳这座未来之城的艺术思考,带来一场科技魅力和人文思考的双向奔赴。自2022年12月公演至今,当代舞剧《深AI你》受邀参加2023年全国优秀舞剧展演,精彩亮相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开幕式、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作为国内舞剧题材上的开山之作,《深AI你》始终贯穿于深圳近年间的文艺创作主线之中,让“深圳出品”一次次获得来自全国文化场域内外的瞩目。2023年4月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的《青春之城》,“霸榜”多个收视平台,展现了深圳青春之城、梦想之都的鲜明气质,深圳创新之城、创业之都的城市形象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多次在社交媒体上刷屏。该剧为深圳城市IP增添了靓丽色彩。对深圳文艺界来说,2023年无疑是硕果累累、亮点频闪的一年。这一年间,从殿堂精品到群文烟火,从文艺盛会到艺域摘金,深圳艺坛高光频现,内外兼修的城市氛围,为文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现实肌理。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报道团采访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创业者。
2023年,重大活动接连上演,深圳宣传文化系统精心策划若干项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全国、省、市两会等重要会议报道奏响强音,高交会、文博会、全球招商大会等重大活动报道浓墨重彩。
6月,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晶报举全报社之力,连续数日制作150余个版面,精心采写编辑《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会刊,为这桩中国文化盛事奉献了一份珍贵而有温度的记录。2023年,“前海总规”“河套规划”等重大国家战略平台宣传重头重磅。全年40多场新闻发布会、通气会聚焦权威信息发布,释放强信号。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加油鼓劲赋能、引导推动鞭策作用。高质量发展,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全市高质量发展工作述评》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在深圳看见新质生产力”主题采访深入一线,深度阐述深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展现深圳的经济活力和营商环境,发挥稳预期强信心的积极作用。2023年,深圳遭遇超强台风“苏拉”、“9·7”极端特大暴雨等自然灾害。深圳各大新闻单位全媒体24小时应急处置,及时发布信息,做好全景引导,为深圳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作出积极贡献。当2023年日历的最后一页刚刚撕去,《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连续3天头版推出《中国经济光明论》《中国经济信心论》《中国经济底气论》3篇重磅文章,阐述中国经济信心底气和光明未来,引发全网刷屏转载。▲“深圳故事”城市文明全球交流活动于2023年6月在北京举行。
“震撼!惊喜!传承!”“好!非常好!非常非常好!”舞台下是中外嘉宾的尖叫呐喊。台上,是深圳出品舞剧《咏春》中,穿着香云纱的舞蹈演员以“舞”演“武”,行云流水的舞蹈动作中蕴含武术精华。在这场艺术盛宴中,武术的刚柔并济与香云纱的柔软飘逸完美融合,特别是咏春拳、南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太极拳五大功夫门派的宗师对决,成为舞台高光时刻,高燃的打斗赢得阵阵掌声,点燃全场观众热情。观演的驻华使节更一致点赞,演出结束后纷纷“追星”,争相和主演交流合影。2023年端午前夜,作为“深圳故事”主题推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场《咏春》超燃上演,为来自卢森堡、安哥拉、以色列、葡萄牙、泰国、荷兰、瑞士、巴西等29国的驻华使节和多位国际组织代表奉献了一场艺术盛宴,引发热烈反响,驻华使节纷纷为《咏春》热情点赞。2023年6月21日,“深圳故事”城市文明全球交流计划在北京启动,策划由深圳企业、深圳品牌、传统文化、文艺精品等组团展示的“立体沉浸式”城市故事空间,200位中外嘉宾欢聚一堂,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风采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篇章,并共同见证“深圳故事”文明交流互鉴启动。深圳出品的原创精品舞剧《咏春》,以及华为、比亚迪、优必选等20家深企共同演绎了极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与硬核科技交融的“深圳故事”,呈现深圳的“国风之美”“科技之美”“时尚之美”“山海之美”“城市之美”“舌尖之美”,驻华使节们表示,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缩影。2023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3周年。43年时间,深圳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深圳是世界观察中国改革开放最好的窗口,“深圳故事”是发生在深圳这座独一无二的城市里所有梦想和现实的呈现。通过深圳,我们读懂中国;通过深圳故事,我们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读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圳故事”城市文明交流传播计划,正是希望外界通过深圳,打开与未来中国更深层次交流的窗口。
▲深港共读双城活动于2023年11月深圳读书月期间举办。
十一月的深圳,正值簕杜鹃花盛开的季节。2023年11月3日至5日,坐落于深业上城的莲花山幸福廊桥,“书山花海”的景观如同一幅绚烂的画卷,吸引了市民前去打卡。
这里举办的是“幸福廊桥书市”。书市汇集了深港两地书店与出版社书摊展位,包括大同出版社、香港三联书店、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万里机构、香港中和出版公司、香港商报出版社等,他们带来了选题丰富的港版图书,以及原版童书、二次元、英文原版名著等。书市还联动了深港城市具有创意的项目,打造读书月市集新形态,成为市民的热门打卡地。在2023年11月5日,深港“共读双城”主题海报邀请展香港专场在香港中环街市开幕,共展出深港两地10位著名设计师围绕深港“共读双城”主题所创作的海报。主题海报陈列在展馆两旁,与多媒体电子海报形成了视觉互补,让展览更具视觉效果和冲击力,现场吸引了不少香港市民驻足观赏。在第24届深圳读书月期间,深圳与香港方面共同发布深港“共读双城”共识,创新推出“幸福廊桥书市”、深港“共读双城”主题海报邀请展、“香港出版双年奖深圳年度十大好书联展”等12项活动,备受关注,成为本届读书月的一大特色亮点。阅读之风迅速吹拂了深圳河两岸,相应的活动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并成为两地热议话题。深圳是创新创造也是崇尚阅读的城市,截至目前已连续24年举办深圳读书月,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香港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将香港的文化定位写入规划,支持香港发展文化事业。而阅读在文化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核心作用,全民阅读显然能够成为深港双城加强文化交流合作的一个良好契机。深圳和香港山水相连、文脉相通,在加强全民阅读交流方面也具备天然基础和优势。香港立法会议员霍启刚来深圳参加读书月活动后曾表示,深圳的阅读氛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我们经常讲香港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内地朋友能更多地了解香港这种比较独特的文化,要达成这个目标,我觉得书本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两地书籍加深互相了解。我觉得深港‘共读双城’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两地可以围绕阅读文化多做交流、多做分享,一起互动、共同成长。”阅读与城市生活密切融合,通过全民阅读,深港在文化上的交流具有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正如深港“共读双城”共识提出:以全民阅读活动为抓手,通过城际阅读交流活动,深入挖掘两地历史、文化和人物故事,让阅读双向融入双城生活,全域全民共寻双城文化脉络;以全民阅读品牌为依托,促进深圳读书月与香港全民阅读日双向交流,全力全线传播双城文化;以全民阅读推广为手段,赋能深港城市营销,加强深港阅读交流宣传推介,提升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全面全景讲好双城故事。而更大期盼在于,在以阅读作为起点的文化交流中,深港双城能够不断深化合作,激荡起出新的文化浪潮,共建书香湾区、人文湾区,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共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2023年8月24日,广电集团演播厅,深圳关爱行动20周年关爱盛典。
“常听人们说,爱能发电,回望深圳过去这几十年所走过的道路,你就会发现,爱在深圳‘电力十足’”。这是2023年8月24日晚,在2023感动深圳——深圳关爱行动20周年关爱盛典上, 获颁“深圳关爱行动推广人”的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的即兴感言。诞生于2003年的深圳关爱行动,在2023年迎来了20周年。这是一座城市20年不变的向善坚持,这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深圳观念的全民实践。深圳,成为中国内地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从最初的的19名电话接线员义工,到今天注册志愿者已达351万,平均每5个深圳市民里就有一个志愿者;从中国内地第一个义工联的建立,到第一部义工服务条例的诞生,直至“志愿者之城”的建设;深圳无偿献血人数已达534万人次,累计献出1068吨血液,均居全国城市前列……深圳关爱行动创办20年来,累计举办3.4万余项活动,推出2300多项优秀公益项目,吸引千万人次参加,成为独具深圳特色的全民共同参与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关爱成为深圳人引以为荣的城市精神特质。2023年8月25日,在深圳关爱行动20周年研讨会上,中央文明办一局副局长梅锋说道,20年来,深圳关爱行动聚力于民、造福于民,深入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取得了累累硕果,让这座城市充满着人文关怀和社会温情。深圳,号称中国“最互联网”的城市。深圳的关爱与文明,不仅弥漫于“线下”,更是在“线上”蔚然成风。2023年12月11日,以“网聚文明‘圳力量’ 弘扬时代新风尚”为主题的2023深圳网络文明大会召开。大会上发布了《深圳互联网企业网络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是深圳市委网信办联手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推进的新课题研究,瞄准作为网络文明建设主体的互联网企业;报告的发布,标志着全国首创的互联网企业网络文明建设评估标准体系正式推出。“深圳十大网红打卡地”网络评选活动的启动,更是为深圳网络文明建设揭开了新的一页。在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上,深圳入选2023年城市网络文明典型案例城市,可谓实至名归。岁末年初,两个深圳人的故事登上了深圳各大媒体的主要版面和时段。他们是深圳公益救援队队长石欣、深圳市凤凰涅槃艺术团团长郭丽英。石欣,自2003年开始从事公益救援事业,从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到2023年京津冀地区暴雨洪涝灾害,从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到2023年土耳其大地震,践行着一个深圳人的勇敢和大爱。郭丽英,身患癌症20多年,组织一群癌症病友组建深圳市凤凰涅槃艺术团;多年来“以生命歌唱,用奉献感恩”,坚持公益演出,用艺术奔赴生命之约。石欣和郭丽英,被广东省推荐参评全国道德模范。在他们的身后,是一座洋溢着关爱精神的城市——深圳。
▲“吾城吾歌”——新时代中国城市民谣歌汇新年献唱音乐会。
2024年的第一个周末已过去好几天,但“吾城吾歌”——新时代中国城市民谣歌汇新年献唱音乐会的余音缭绕,让我上头。在最青春的城市里唱响最美的歌。在这一场关于人与城市的“琴瑟和鸣”的音乐盛会上,我看到了主流舞台上民谣所展现出的真挚。豪华的演出阵容和精心编排让无数人跨越时空,完成了对黄金时代的追忆。如果说房东的猫、张磊、好妹妹代表的是肆意青春,那罗大佑、老狼两位史诗级的老炮才是真枪实弹,砰砰击中内心。开场的便是老狼。旋律刚起,时光的灰尘在夜空里蔓延,变幻着不同的颜色。从《鸟儿的幻想》到《我要你》,从《虎口脱险》到《同桌的你》——歌里有时间和风,有老旧发黄的照片,有我们珍藏的美好。我们总会在不同的年纪被老狼的声音所吸引。他身上有一种自带的时间的沉淀,让他的声音穿透时间和空间。压轴的当然是罗大佑。《恋曲1990》《野百合也有春天》《光阴的故事》和《童年》,曾经感动一代人的时代之音,在三十多年后依旧划破夜空。黑色墨镜早就不戴了,爆炸头也变成了工整的白发。但只要罗大佑一开口,嘶哑、深沉的歌声,让所有听众都明了:年轻的呐喊过后,才发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而他还是他,是那个时代独有的迷思和才情,是中国流行音乐史翻不过去的高山。没有哪座城市不需要音乐。作为一座开放、包容、创新、年轻的城市,多元文化在深圳交流交融,丰硕的音乐成果在这里诞生。这场新年献唱音乐会,也为“吾城吾歌”第一季系列活动圆满收尾——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从马条、HAYA乐团、赵照、张尕怂、隔壁老樊、韩小九,到万晓利、与非门+、邓智伟、河床乐队,再到此次新年献唱音乐会的罗大佑、老狼,“吾城吾歌”系列活动共吸引全国27个城市近50组民谣音乐人来到深圳,近五万名观众参加。用一座城市的诚意,把分散的民谣力量集合起来。“吾城吾歌”的每一场专题歌会都将多元文化注入舞台,带领观众走进更加丰富的音乐世界。歌手们用音乐穿过了沧海桑田的变换,点燃了这座城市的热情。而这座城市的奋斗者们,在这么一刻,什么也不再要。如果真还要什么的话,他们只想让灵魂的乡愁,在旋律的飘扬中,找寻一个搁放之处。作为一项民谣系列活动,这在深圳历史上绝无仅有。而“吾城吾歌”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在于歌手的出色演绎和民谣的质朴动听,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共鸣和湾区融合。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年,深圳不光只有“吾城吾歌”这一张文化名片——“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红树林海岸艺术季;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北馆开馆运营;特色文化街区创建;深圳读书月……文化立市、文化强市的深圳,为民生“提质”、为幸福“加码”,文化惠民不仅让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也擦亮了这座奇迹之城的温暖底色。
▲“天工再造—中国方式生活展”亮相2023深圳设计周。
飞向太空,建造未来城市。2023年4月27日,在2023深圳设计周暨环球设计大奖开幕式上,首次看到2023深圳城市视觉大片《敢闯敢试》,被深深震撼,如临外太空星际之间。短短三分钟的短片,运用数字视觉技术,把深圳装进太空飞船,变身“赛博深圳”。科技感十足的CG动画,随着镜头视角一路向前,穿越浩瀚宇宙,探索星辰大海。片子一经发布,引发全网传播点赞。这不仅是一部高科技短片,短片的背后是深圳探索永无止境的故事,阐释和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展现深圳科技之城、创新之城、未来之城、梦想之城的城市气质。2023年,深圳成功举办全球“设计之都”城市峰会系列活动,22个国家和地区的5198件设计作品参赛,各国知名设计师、国际设计组织负责人、世界“设计之都”代表300余人齐聚深圳,设计周参与总人数超过60万人次,深圳“设计之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国际设计理事会执委会前主席、以色列设计协会会长大卫·格罗斯曼对深圳设计目前的进步与在世界的位置表示肯定,他说:“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深圳在全球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一个非常开放、蓬勃发展的城市。我们需要更多设计上的专业人士,需要新的设计教育课程,来帮助更多年轻人找到他们的方向,而这正是深圳动能的最佳诠释。在深圳,我们将会找到全新的发展,深圳的动能将会闪耀整个珠三角,闪耀整个大湾区,闪耀整个中国,我相信全世界也将再次瞩目深圳!”2023年8月27日晚,随着最后一记响亮的槌声,荣宝斋(深圳)2023春季拍卖会圆满收官。最终,荣宝斋(深圳)首拍八大专场800余件艺术珍品获得超4.64亿元成交额,成交率达91%,诞生7件成交价超千万元拍品。2023年2月,深圳国际艺术品拍卖中心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正式挂牌运营,意味着这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3月,国内首家美术馆内的艺术品保税仓落地深圳当代艺术及城市规划馆。仓库空间面积达2600平方米,为艺术品经营机构提供保税仓储服务,这也是全国首个非综合保税区内的艺术品保税仓。此外,创意十二月用创意赓续中华文脉,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获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23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2750亿元,较上年增长5.7%。2023年是深圳获得“设计之都”称号15周年。15年来,深圳创意设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生态日益完善,成为重要的设计新锐城市、先锋城市。
深圳,地处南海之滨,一直以来都是意识形态安全的前哨阵地。2023年,深圳宣传文化系统立足“三交之处”,坚决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
深圳毫不动摇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旗帜鲜明筑牢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提升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凝聚力,整合和引领网络多元思潮和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舆论,把稳网络空间发展的方向之舵。深圳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严把内容生产安全质量关,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一以贯之地执行意识形态安全责任制。网络空间是当下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也已经成为凝聚思想、凝聚共识的新场域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阵地。深圳宣传文化系统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强化各类阵地的建设管理,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强化网络舆论引导本领;通过创新网络话语表达、信息呈现和传播互动方式,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维护网络秩序、凝聚社会共识、整合社会力量等方面的作用,以创新传播方式手段增强优质内容供给;坚决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有力维护了积极正面的城市形象和健康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