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争千万遗产,姐妹反目!深圳立嘱库这样调解继承纠纷
女孩孟菲飞(化名)
给自己准备的25岁生日礼物
是一份遗嘱
近年来,当深圳人
越来越平和与理性地对待身后事
深圳立嘱库也逐渐被大众熟知
在深立嘱人群有哪些?
涉及最多的财产是什么?
如果遇到继承纠纷
深圳立嘱库能帮到市民什么?
公益律师成了继承纠纷“和事佬”
深圳遗嘱库是由深圳市老年协会发起,经深圳市民政局批准,由深圳市幸福和谐继承服务中心创立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项目,为全市居民乃至大湾区居民提供遗嘱的全方位咨询、办理、保管、协助执行及遗产管理等专业服务。
2023年,深圳遗嘱库更名为深圳立嘱库,创建了深圳心愿传承库等主旨精神和家风传承的公益项目,能够多元化地解决居民的不同传承需求。
深圳市幸福和谐继承服务中心创立继承纠纷援助中心,以深圳立嘱库项目为核心,探索建立多元化解决家事纠纷的诉调对接合作机制,为市民提供继承法律知识公益咨询、继承纠纷调解、协助遗产执行、转介诉讼等专业服务。
作为2020年加入深圳立嘱库的公益律师,揭由敏在工作过程中接触了形形色色的立嘱人,听过各种立嘱相关的家庭故事。近来她发现,有越来越多人来到深圳立嘱库,不再是单纯咨询遗嘱办理的问题,而是因为继承产生多样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寻求帮助。
揭由敏律师正在为市民解答遗嘱订立相关事宜。
揭由敏律师进行遗嘱宣读。
揭由敏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对同父异母的姐妹,因为遗产分配问题反目成仇,吵了整整两年。妹妹李宁(化名)来到深圳立嘱库,想求助解决纠纷的办法。原来,姐姐李薇(化名)的母亲很早就因病去世,父亲再娶了李宁的母亲,但不久后妻子又难产去世。父亲无力兼顾工作和照顾姐妹俩,于是把李宁送回老家让奶奶帮忙抚养,直到上高中才接回身边上学。而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李薇还没有满18岁就外出工作,虽然工作忙碌很少能有回家的机会,但她每个月都会给家里寄生活费。
后来,李宁争气地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回深圳工作,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责任。1992年因为城市规划原因,父亲名下的房产拆迁,回迁房屋一直都由李宁一家和父亲居住,并且在原有面积上增购了25平方米,涉及的费用15万元均由李宁承担,父亲也口头告知姐妹俩,扩大的面积归李宁所有。但2022年父亲去世后,这套房产增值到了1000多万,姐妹俩为了财产份额分配不均的问题争执不下。
听罢,揭由敏联系了姐姐李薇到现场调解,结果姐妹俩坐下没说上几句话就吵了起来,场面一度十分混乱,揭由敏和同事只能分别安抚两人,再安排其他时间调解。
揭由敏也了解了李薇的看法,她认为父亲口头答应将增购面积留给妹妹,但没有留下遗嘱,房产应均分;自己早早外出打工养家也尽到了赡养的义务,应当拥有同等的继承权;另外李宁一家一直居住在父亲的房子里,应该要支付这些年的租金。
为了妥善解决纠纷,揭由敏和同事分工配合,错开时间单独约谈两姐妹,寻找纠纷突破口。他们一边劝李薇,妹妹一直与父亲住在一起,父亲口头约定扩大面积由李宁继承,是对她照顾的肯定;另一边劝李宁,父母去世后姐妹就是彼此之间最亲近的人,姐姐之前供养自己上大学付出了很多,如果再闹下去会让父亲寒心,也对不起姐姐之前的照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解让姐妹俩都冷静下来换位思考,同意各退一步。眼看着两人的态度都有所软化,揭由敏和同事趁热打铁为姐妹俩促成了调解协议:房产原面积由两姐妹平分,扩大的面积由妹妹李宁分得15平方米、姐姐李薇分得10平方米,且姐姐对妹妹当年的出资金额及利息进行补偿。
姐妹俩一起去办理房产过户手续那天,是揭由敏陪伴的。她看到姐妹俩之间剑拔弩张的气氛已经消散,虽然两人没有太多交流,但是都分别对深圳立嘱库表达了谢意和对挽回亲情的期待,揭由敏这个“和事佬”当得非常有成就感,也相信这对姐妹未来一定会重拾亲人间的团结。
继承纠纷和遗嘱订立中的“深圳特色”
揭由敏和同事不仅参与调解了多起上门求助的继承纠纷,也整理了近几年来国内继承纠纷诉讼案的公开数据。
数据表明:
近5年,深圳地区继承纠纷二审比率为37.1%,而3年比率为37.93%;而广东全省5年及3年数据分别为22.2%/29.1%,全国5年及3年数据分别为9.2%/12.3%。
揭由敏表示,继承纠纷案件的二审比例无论在深圳、广东还是全国地区均不断增长,这些数据不仅反映出了继承纠纷复杂化的现状,更反映出各方当事人对自身权益更积极的主张意识。
深圳立嘱库执行主任周思奇告诉记者,第一次启发她,让她思考如何解决越来越多的继承纠纷需求,是在一次接待公益咨询时。
来访的王力(化名)家庭构成复杂,家里有一个继母,还有多个兄弟姐妹,而父亲既有婚前财产,也有和继母婚后财产,他想了解如果父亲去世,遗产该怎么分配。周思奇当时依照法律规定为他详细地分析了情况,王力十分感谢,过了不久竟然又把兄弟姐妹都带来,希望能听周思奇“再上一次课”。“其实很多家庭因为继承出现争议,影响家庭关系,很大原因是法律知识的缺失。”周思奇意识到,成立8年的深圳立嘱库正在被越来越多深圳人认可,还赋予了更多期待,立嘱库不仅可以帮助市民完成遗嘱的办理、保管,还能利用现有的专业法律力量去做更多有益的事。
周思奇在社区进行公益普法讲座。
在这样的背景下,继承纠纷援助中心应运而生。周思奇介绍,继承纠纷援助中心旨在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继承纠纷解决方案。继承纠纷援助中心汇聚了专业团队,可以给予市民准确的解释和明确的指导,帮助市民提前了解和解决潜在的继承纠纷问题,提高市民的继承意识和法律意识,预防纠纷的发生。若市民发生继承纠纷,中心也能提供独立、专业的继承纠纷调解,帮助家庭成员之间协商、对话和解决继承纠纷。当市民的继承纠纷涉及复杂法律问题,需要得到证据搜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专门的诉讼支持时,继承纠纷援助中心依托深圳立嘱库的平台资源可以根据市民需求和实际情况准确匹配承接诉讼的律师。另外,继承纠纷援助中心也能依托深圳立嘱库的资源优势和专业能力,联合相关部门,高效快捷地为市民解决遗产执行难题。
周思奇称,深圳因其特殊的经济背景和城市发展,存在较多以城中村自建房为代表的小产权房产,加上改革开放后深圳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了产权改革,陆续建立股份合作公司,在深圳立嘱库接待的继承纠纷案例中就有一大部分涉及小产权房和村集体股权。
揭由敏就经办过一个关于村集体股权的继承纠纷。张海(化名)和妻子抚育了6个儿女,他们曾写下遗嘱对拥有的村集体股权进行分配。妻子去世后,孩子们提出按遗嘱先继承母亲的遗产,但遗嘱拟定不够规范,存在一些歧义,也没对后来增加的配售股做划分,因此孩子们产生了争议。
揭由敏到张海所在的社区预约服务点上班的时候,他们一大家子人都来到了办公室寻求调解,兄弟姐妹间争吵厉害,情绪激动,让老父亲张海又气又伤心。后来经过揭由敏和同事长时间的努力,张海的子女们终于达成一致协议。之后,张海独自来到了深圳立嘱库,办理遗嘱登记,避免在自己百年后再次出现这样的局面。
根据深圳立嘱库数据统计:
2023年遗嘱中涉及不动产的占比88%,未涉及不动产的占比12%。有超过30%的遗嘱中涉及村民自建房等特殊性质的房产,有超过27%的遗嘱中涉及村集体股权的分配,该两项“深圳本地特色”在历年占比基本一致,但也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
深圳立嘱库立嘱人进一步年轻化
根据深圳立嘱库对截至2024年3月1日办理遗嘱人群的数据统计,深圳立嘱库总遗嘱登记数量为33084份,涵盖年龄段为22-101岁。
在这三万余份遗嘱中,60岁以下人群为11019人,占比33.31%;61到70岁人群为13144人,占比39.73%;71到80岁人群为5966人,占比18.03%,81岁以上人群为2955人,占比8.93%。从总数据上看,60岁以上立嘱人群占比66.69%,仍属于立嘱“主力军”,其中尤以61-70岁人群为主,但这一人群在2023年首次占比跌破立嘱总人数的四成,而60岁以下立嘱人总数量已接近1/3。
周思奇表示,出现这一比例变动的原因,固然有总立嘱人数迅速增长导致的比例压缩,但更加反映出的是立嘱人群进一步年轻化的趋势,及年轻人对尽早规划财富的意识觉醒。
周思奇称,互联网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已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各类短视频及文章中,对于继承网络账号、花呗、宠物等的讨论及调侃也越来越多,反映的是人民对继承这一概念的普遍接受与思考。“对于年轻人来说,立遗嘱不仅是一种对自己和未来负责的表现,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尊重。”他们在与年轻立嘱人的交流中发现,很多人是在看到深圳立嘱库新闻后,主动搜索找到深圳立嘱库来的。
周思奇曾接待过一个女孩孟菲飞(化名),她给自己准备的25岁生日礼物是一份遗嘱。更让周思奇惊讶的是,当她照例询问孟菲飞有什么财产,留给谁时,女孩却说,自己没车没房,只有工资卡,但是里面也没有什么存款。她仍然希望通过遗嘱把财产留给母亲,因为这份遗嘱对她的意义远远高于银行卡余额本身。她想告诉妈妈,“我长大了,我也能够为你做些什么了。”
周思奇表示,随着疫情结束,人员流动明显增多,深圳立嘱库订立遗嘱的人群中,深圳户籍人群占比略有降低,而内地其他地区及港澳台、外籍人群占比上升。
据深圳立嘱库数据统计:
立遗嘱人中深圳户籍人数为19001人,占比57.4%,相较去年回落约1.6个百分点;内地其他地区户籍人数为9186人,占比27.8%,对比去年基本稳定;港澳台及外籍人数为4897人,占比14.8%,增长1.5个百分点。同时,因办理遗嘱不受户籍和财产所在地的限制,各群体中均存在遗嘱中涉及其他地区财产的情况,其中占比最大的财产类型依然是房产。
不少网友 都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年轻人有立遗嘱的想法挺好的▽
而有些人担心
现在考虑立遗嘱会不会太早了▽
立遗嘱这一行为的年轻化趋势其实代表着莫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正确对待“死亡”这件事早计划,不忌讳珍惜现在,认真生活立遗嘱不是重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来源 | 晶报
记者 | 林菲(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 李一凡
往期推荐
点一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