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家门口的博物馆” ,“小切口”里有大趣味
博物馆是了解一座城市文化的最便捷高效的入口。如今的很多父母亲,也爱在节假日带着孩子逛博物馆美术馆,潜移默化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可是博物馆要怎么逛才能既有趣又让孩子印象深刻?这不仅考验家长的知识储备,更是文博场馆和文旅部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作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上海徐汇区,文化资源丰富,区域内有大大小小近30家文博场馆,从小切口进入探索体验,把这些小而美的博物馆的趣点、亮点充分地挖掘展示出来,让市民游客常逛常新,“家门口的博物馆”项目让亲子家庭不出远门,也能体验博物馆里的诗和远方。
牌楼是个啥?牌楼和牌坊区别在哪?讲述海派文化起源的土山湾博物馆之旅,从镇馆之宝、参展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的中国牌楼讲起,从课前微视频到带着探索手册听讲解参观,再坐下来,在专业雕塑老师的指导下,捏一个牌楼中“狮子滚绣球”的造型元素,孩子们玩得起劲,大人也为解锁了家门口的博物馆的新玩法而颇感收获。
“这些东西就是要在玩中间去学,像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平时玩泥巴玩得少了,今天正好接触一下。”一位女士告诉记者,土山湾博物馆就在她家附近,“但是我一直不知道它原来是做什么的,一直想进来看看,今天来了才知道它起源于土山湾工艺美术学校,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
“走马观花的话其实没法得到真正的营养,像今天这样的活动,有老师讲解,也能动手制作体验,我们孩子和家长都吸收得更多,非常对得起时间上的花费了。”一位爸爸向记者表示。
作为2021年徐汇区政府实事项目之一,“家门口的博物馆”体验项目不仅是徐汇着力打造的文旅品牌,也是“建筑可阅读”从泛读走向精读的一种尝试。通过主动探索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场馆,了解海派文化之源的历史渊源,感悟上海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
“大人常常会觉得博物馆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有非常大的界限,他们认为逛博物馆是一件好事情,可是不知道从何入手,我们就把博物馆里的故事演绎出来,用孩子们感兴趣的、可以接受的语言,把一些历史文化知识融入进去。”“家门口的博物馆”体验项目开发团队、上海萱汇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淳淳告诉记者,受徐汇区文旅局委托,“家门口的博物馆”系列目前已完成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交大钱学森图书馆、土山湾博物馆、张乐平故居、百代小楼、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等八家文博场馆的项目开发,以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各年龄层的中小学生和亲子家庭。
“一个是线上的微课视频,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我们有多媒体的传播渠道,另一方面有探索手册,观众来到博物馆后,拿到手册就可以开始玩,大家可以用探索性的方式自己去找到那些答案,亲自去了解这个博物馆。还有一部分就像今天我们举办的这类亲子活动,我们会从博物馆里汲取一个点,作为这个博物馆的一个特色,例如今天配套博物馆的张充仁雕塑展,我们就让小朋友亲自动手来感受雕塑。”张淳淳介绍。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文旅部门聚焦博物馆运营的社区针对性,博物馆活动的年龄覆盖面以及培养青少年养成走进博物馆的习惯,力求将文博活动深度融入市民生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据了解,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徐汇区文旅局会同光启博物馆联盟各成员单位,以“博学徐汇——走进家门口的博物馆”为主题,邀请市民走进邻家文博场馆串门,其中包括土山湾博物馆的“我是小小雕塑家”,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的名家诗朗诵和手工互动,张乐平故居的探索游戏和捏泥塑“小三毛”等活动,此外,《见证国歌的诞生》、《起来!民众觉醒之路》、《徐家汇的故事》等“家门口的博物馆” 特色旅游线路,也围绕相关主题,将区内优质文博项目串珠成线,让市民游客在行走中收获加倍的乐趣和体验。活动具体安排可关注“徐汇文旅”微信公众号了解详情。
记者:张文菁、施昱辰
图片:新民晚报、徐汇文旅
编辑:曹香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