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激荡百年(六):“铁军”的中转站

上海徐汇 上海徐汇 2021-09-11


第六集:“铁军”的中转站



(建议横屏观看)


回顾:

寻找徐汇的红色故事:激荡百年——国歌的印迹

激荡百年(二):染血的枫林桥

激荡百年(三):狱中的猎猎风骨

激荡百年(四):没有硝烟的战场

激荡百年(五):孤岛时期的坚守



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嘉善路,我们可以看到一排排精致的石库门房屋,抬头向上看,在140弄的门头上“兴顺东里”四个字还清晰可见,可是有谁知道,七十年前,在这个幽静的石库门里,发生了多少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9000余人被国民党反动派7个师约八万人袭击,损失惨重,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




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被打散,一部分伤员和突围的同志,辗转来到了上海,由当时的中共江苏省委接待、安排救治,并护送至苏北根据地。后来因为来沪同志多了,省委组织部来不及接待,便由较早来沪的杨斌和其他一些同志负责接待,这也就是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的雏形。1941年3月,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将原上海秘密交通机构命名为“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由杨斌任办事处主任,冯铭铨担任副主任,成员先后有荣健生、张达平、徐盼秋、王建中、鲁平、罗扬、李子明、蔡平等30余人。



当时上海的斗争形势非常严峻,为了保障安全,二十多名交通员由荣健生单线联系,而且交通员之间绝不允许自行发生横向关系。向交通员布置任务也都是发生在剧院、图书馆、饮食店等公众场所。


当时的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主要负责开辟上海去苏北、淮南的两条地下秘密交通线,就像两条输血线一样,为新四军的重建送去了新鲜血液。许多由皖南事变突围出来的新四军军政干部都是通过这两条线路,返回敌后抗日根据地,参与重建新四军。还有很多爱国华侨、民主人士和有志于参加新四军的进步青年,以及根据地需要的各类药品、医疗器械、无缝钢管、车床机床等物资也是由这里安排,安全护送到根据地。



1941年3月,被称为奥地利白求恩的罗生特大夫得知重建中的新四军医护人员奇缺,就主动要求奔赴苏北盐城新四军军部,为新四军提供医疗支持。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新办工作人员精心设计了出行路线以及转移方案,安排罗生特大夫前往盐城,为重建的新四军提供医疗支持。



1941年5月,为了向世界人民介绍新四军重建以及反法西斯斗争情况,德国共产党员、著名作家、记者汉斯·希伯和夫人在新办的掩护下,化妆成医生和护士,前往盐城,采访陈毅同志,并撰写了《中国团结抗战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一书。


1942年底,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已基本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鉴于当时日伪加强扫荡力度,上级决定撤销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从建立到1942年底撤销,新办总计为后方输送人员一千六七百人,可以说新办的成立为新四军的重建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办的存在尽管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但是它为新四军留下了传承的薪火,输送了成长的养分,帮助这支经受磨砺的队伍浴火重生。




猜你喜欢:

“实践汇”创设生活化情景,透过温情故事,触摸城市的“柔软”!
徐汇这5条上海市精品示范路有在你家附近的吗?| 我为群众办实事
主题展播 | 绘画版工运故事:林祥谦就义
湖南街道成立楼宇工会联盟,首发“咖啡+环保”行动
党建引领“绣”出睦邻生动图景,这场专题研讨会聚焦“人民城市”徐汇样板


撰稿:刘倩朋、沈萍
编导:白阳、王小晴
摄像:刘倩朋
后期制作:朱文喆
监制:彭金萍

编辑:陈思宜、宁平英、赵玥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