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里藏书的数量,真能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吗?

小多少年时 少年时 2024-01-10
喜欢小多少年时的文章,就关注我们吧!


上个月,关于给孩子买书的问题,家长群里有过一些讨论,我总结了下,问题大致可以归为两类:

1、童书的款式太多,做功课做的头疼,跟着书单买,题材也有很多重复;

2、买多少书合适?买多怕孩子看不过来,而且担心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第一个问题我们留个悬念,文章后半部分会讲到。先来看第二个问题,给孩子买多少书合适?
我的同事杨小多最近给我分享了一个研究结果,很有意思,说有一群科学家,用了20年时间,收集了27个国家73249个家庭的数据,发现最直接影响孩子教育水平的不是家庭收入,也不是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更不是国家和政治体制的差别,而是家里书的数量。

😊藏书的数量最直接影响孩子教育水平


我后来专门去查看了这项研究,2010年发布在ScienceDirect上的一篇讲“社会分层和流动性”的报告中,有一部分内容对这个研究进行了阐述。
研究中还提到,在这27个国家之中,中国是最突出的——拥有500本以上图书的家庭,孩子的受教育年限比平均值延长了6.6年,而这一数字在美国是2.4年。 
但是研究中并没有说,孩子必须读了这么多书。难道只要在家里摆满足够多的书,孩子就会自发地对知识感兴趣了吗?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玄学,但确实有它的道理在。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家庭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影响是巨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长的以身作则和家庭学习氛围的营造这两个方面。而且父母的兴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对某个特定学科的兴趣。
比如著名生理学家巴普洛夫,他被人们誉为“生理学无冕之王”,他的父亲是个传教士,但非常喜欢自然科学知识,他经常从父亲的破书架上找到各种此类著作。15岁那年,巴普洛夫从书架上翻到一本英国生理学家路易士的著作《日常生活的生理学》,就是这本书激起了他对生理学的极大兴趣,也使他最终和生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可见藏书数量对孩子学习兴趣影响的科学性,在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上
心理学将人的“认识兴趣”解释为个体对环境的探究活动,并且其在个体发育中出现得很早。婴儿出生后就对环境中出现的新异事物有惊奇和兴奋的反应了,往后的成长和兴趣形成,都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知。
我们对家庭藏书数量和种类的追求,也一定不是为了让孩子都必须去读,而是让他们在童年时期,可以有多一些的兴趣选择机会。你怎么知道,家里那个熊孩子未来不会成为下一个巴普洛夫呢?
可能有人会问,我们一直都在说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兴趣真有那么重要吗?

😊阅读氛围是家庭教育收益最大的


当然了。兴趣本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促进一个人发挥整个身心的积极性,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孩子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付出更多努力,自觉地排除障碍、克服困难,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不过,要想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兴趣,只是家中藏书富有并不能拉满效果值,还需要家长能够为孩子创造好的阅读氛围,最好的做法是和孩子一起读书。注意哦,不是指导孩子读书,也不是和孩子共读一本书,而是各读各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制造气氛。当然读完后若能再交流一下心得,就更能够加深孩子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了。
了解了心理学的一些研究,回头再来看埃文斯教授和他的团队所得出的结论,就能够理解它的合理性了。“藏书是最值得家长去做的事,”埃文斯教授说,“对孩子的教育而言,这是收益最大的投资”
果真如此吗?我们来算一笔经济账。
2019年,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儿童校外生活状况》中称,中国每个儿童平均每年课外班的花费为9211元,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为12.84%。不过这份报告的调研对象是全国10个城市和农村的14874名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阶段3-15岁儿童(或家长)。
然而如果只看一、二线城市家庭的话,“9211元”的这个课外班年平均花费数额,可能连最低线都达不到。有些家庭仅一个暑假给孩子花的钱,就能达到数万元。
2019年北京一位妈妈给孩子的
暑期学(烧)习(钱)计划
*图片来源:【大猫财经微信公众号】
2018年,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也就是雅思考试的主办方,联合FT中文网发布了一个报告,内容是围绕中国家庭子女教育的诸多问题开展调研的。报告中称,中国家长在孩子教育上花的钱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递增,从最初的2.7万/年,到上大学前,可达到7.6万/年的均值。
*资料来源:FT研究院

😊藏书教育真的经济划算吗?


买书要花多少钱呢?按照埃文斯教授在研究中提到的“500本”来计算的话,假定平均每本书的价格是40元,那么500本书的总价就是20000 元。相较于动辄几千上万一个月的兴趣班来说,这个价格是很划算的,即使经济条件普通的家庭,也可以不费力就达到。 
其实,直接用书和兴趣班来做比较并不科学,因为他们的功能性不一样。藏书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主动发现自己的兴趣,而兴趣班则是让孩子更有针对性地去被培养某一项技能,属于知识的“被动传授”。书更像是一个引子,是孩子拓展对世界的认知的最便捷途径。
而“500本书”也不是一个绝对数字,只是科学家的研究结果给我们的一个参考值。不同主题的书,就像是通往不同方向的兴趣之门,孩子打开哪一扇、关上哪一扇,或是向往去走哪一条路,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在这个过程里,父母的角色更像是工程师,为他们建好门、铺好路
聪明的父母马上就会反应到一个问题:既然帮助孩子构建兴趣之门的权力在自己手上,那么应该给孩子买什么书就变得很重要了。
这就回到了文章一开头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无论跟着书单买还是自己做功课,很多家长依然对书的主题和内容有迟疑。怕买的书题材太重复,既浪费钱又浪费孩子的时间精力。如何判断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书?这个才是问题的核心

😊究竟什么书才是最值得买的


关于买书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这篇文章主要探讨的是如何通过藏书的数量和种类来尽可能多地打开孩子对于知识探究的兴趣,也就是需求具有一些功能性的书籍主题。从这个目的出发,我建议要从高度、广度和厚度这三个维度上来进行判断。

高度

高度是指从更宏观一些的层面来寻找解题思路。什么是宏观的层面呢?就是看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对未来人才的能力要求
其实这一点我们在很多文章中都提到过,比如《中国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数一数孩子的黄金职业还剩几年?》(点击查看文章)就是通过观察研究在政策驱使下的中国未来4、50年的社会行业变化和发展趋势,来反观当下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做专业道路选择的。
通俗一点讲,比如我们知道国家未来要大力发展电力能源,那我们是不是就应该让孩子了解更多有关“电”的知识呢?找一些和“电”有关的课外读物。
比如《少年时》最新出版的这期《从静电、动电到“飞翔”的电》,将孩子从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会接触到的零散电学知识串联起来,从生活中的电现象讲到最前沿的芯片光刻技术,从微观层面的电子解剖讲到宏观层面的宇宙电磁,让孩子从小对“电”形成一个全面的认知,或许孩子能就此打开兴趣之门,保不准能成为21世纪的麦克斯韦呢。

广度

广度是指一本书的知识拓展潜力,也就是“内容价值最大化”的体现。怎么来理解呢?
比如一本书中写的一句话,里面有3个全新词汇是你没有见过的,那么你就需要再去额外查这三个词的意思,结果发现,产生了更多新的词汇需要去理解。知识的拓展就是以这种方式展开的,并不是什么很高深的道理对不对?看似一本200页的书,如果孩子真的感兴趣,能给读透了,可能2000页都不止!
这里还是要再夸一下《少年时》的书,很多读者反映内容对孩子来说有点难,读不懂,这恰恰是书的内容拓展能力强的体现。我们的孩子现在看了太多哗众取宠的东西,被网络碎片化的信息占据了大脑,已经逐步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历史学家许倬云在接受《十三邀》采访时说,现在的教育,教出的不是思考者,而是检索机器。作为一个浸染教育行业多年的人,听到这样的话真的很戳心。学校教育的改革需要漫长的过程,而读物可以先行

厚度

厚度是指思维的厚度,涉及到大脑中对知识网络的搭建。这个要求会相对高一些,一本书是做不到的,要很多本才行。
要看你买的这些书,能不能够帮助孩子搭建起知识网络来。比如孩子看过了《理解我们的情绪》这本书,发现对情绪机制的探究在《探究意识的本质,神经生物学视角》这本书中也能找到相关联的研究,而对脑神经的观测又牵扯到《临床医学在进化》,这其实就是一条跨学科学习和搭建知识网络的通路。
或者从情绪→幸福→欣赏古典乐,是不是又是一条通路?下面这张图很形象地说明了思维厚度建立的过程。
点击放大看👇
你可能会想,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孩子织成这张网?孩子不累吗?

😊跨学科学习成为时代新要求


麦肯锡在今年1月份发布了一篇研究报告《中国技能转型:推动全球规模最大的劳动者队伍成为终生学习者》,其中提到了3个要点:

1、人才培养模式在转型

2、到2030年,全球可能有1/3的职业和技能变更将发生在中国

3、变化对中国推动教育和技能发展体系的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代的发展对孩子提出的新要求,就是需要他们通过跨学科学习而具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而家长需要做的,不是替孩子完成知识通路的搭建,而是把这些知识都呈现在他们的眼前,让他们自己依照兴趣去选择和创新。
《少年时》已经出版的72本读物,能够为孩子的知识通路搭建提供很多种组合模式
点击放大看👇
你可以随时follow《少年时》的新一期书籍和我们的公号文章,我们会持续产出最适合孩子去了解的前沿科学研究和社会动向观察,给家长和孩子们兼具高度、广度和厚度的知识内容
Tips:500本书会占用多少空间?
以这本《我们该怎么学习》为例,从书的长宽高可算出体积约为0.000468立方米。
那么500本就是0.234立方米,用160公分高、40公分宽、120公分长的普通书架,就可以全部装下,相当于占用了家庭空间的不到0.5个平方。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占地方,对吧?
*图片来源:《少年时》读者的书架

由于读者响应热烈,我们将六一优惠活动延长到了本周。
如果你喜欢《少年时》丛书,就不要错过这次的好机会!
👇

【六一儿童节】优惠大放送


团品一




少年时1-5任意两辑随意组合

超值优惠价:499元原价:720-888元/24本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



团品二



少年时1-6合辑

历史最低价:1498元原价:2496元/72本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


团品三


少年时第七辑

超值优惠价:399元原价:468元/套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



参考资料:

《Family scholarly culture and educational success: Books and schooling in 27 nations》M.D.R.Evansa,JonathanKelleybJoannaSikoracDonald J.Treimand

《教育心理学》第四版 皮连生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END





▼ 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订阅 2021《少年时》第七辑(73-84)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