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丽娃学子 | 俞勇:用勇气和坚持拥抱不加限定的人生


俞勇,1979级计算机科学系校友,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总教练,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创始人,“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计算机学科(ACM班)项目主任,上海交通大学APEX数据和知识管理实验室主任,伯禹教育创始人。




俞勇校友

神采奕奕、温文儒雅,是对俞勇校友的绝佳写照。在摆满了金奖奖牌的上海交通大学办公室里,俞勇面对满墙的成就,依旧谦逊、真诚。他耐心的讲述、坚定的眼神,无不传达出对科研与教育事业的拳拳之心。从华东师大计算机系的首届本科生,到创立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带领学子拿下三个世界冠军,俞勇始终怀抱着高度的学术与教学热情,勇立潮头,拥抱变化。




懵懂少年,追逐梦想




俞勇的教师梦在他的童年时期就已经生根发芽。“我从小就幻想成为教育家,华师大让我的梦想成为了现实。”始终怀揣着的教师理想促使他在高考后选择就读于华东师大。

“我一直是一个好奇心比较强的人,对于接触最新的技术有很大的兴趣。”俞勇说道。华东师大是国内最早一批开设计算机专业的高校。彼时的中国,计算机技术方兴未艾,俞勇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却就这样大胆而“贸然”地选定了自己的专业。“我当时就是单纯地觉得计算机这个行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会比较满足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我就报了这个专业。那个时候我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想去做一件事情就去做了,不花时间纠结。”俞勇回忆道。

怀抱着对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的蓬勃希望和对挑战自我的美好愿景,俞勇踏入计算机行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本科期间名列前茅的成绩让他自然地萌生了继续深造的想法。“我对这个学科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所以决定读研究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俞勇说道。

在华东师大就读期间,俞勇跟随王西靖教授前往广东珠海参加中国银行的合作项目,这次经历在他的人生中打下了很深的烙印。俞勇提到:“在那里你能感受到城市的革新之迅速。你看见城市发展得越来越好,这其中你也有功劳,这是很有成就感的。”华东师大给了他看中国、看世界的平台,也让他在就读期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信条:人不能因为遗憾而停止脚步。人生在世,难免会有遗憾,但只要不辜负青春,就都是值得的。




针砭时弊,理念突破



从童年时期就形成的教育家梦让俞勇早早地开始构思自己的教育理想,并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理念。俞勇提到令他印象深刻的童年经历:他曾与伙伴一起被困电梯。“别的孩子都吓哭了,但是我反而安慰他们不要慌张,我能解决问题,最后还真的给我解决了,我们从电梯里逃出来了。”这样的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做人要有胆量、敢尝试,他也将这样的观点运用到教育理念中,鼓励学生抓住机会,勇于尝试。

俞勇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下中国教育体系的窠臼:“现在资源这么丰富,学生应该比以前学得更好,但是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程度还没有完全匹配上我们培养资源的增长速度。”俞勇认为,现在的学生们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却缺失了远大的理想,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而只是将考上大学当做人生的终点。然而,俞勇认为:在高等学府的自我修炼才是一个人真正为自己志向而学的起点。

对于现在很多学生毕业后求稳定的现象,俞勇也有自己的看法。“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和家长想要考公?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识所决定,另一方面也与学生在短短四年内无法找到自己真正想要从事的行业有关,因为迷茫而随大流。有的学生入校后,即使发现自己不适合当下的在读专业,却也没有勇气转走。转专业一般是要降级的,但是中国家长好像特别不愿意听到自己小孩降级。其实这在国外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俞勇认为:“中国教育理念的创新仍然任重道远。”

俞勇受邀出席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俞勇选择在自己的教育理念中率先创新,身体力行践行先人一步的育人理念。他强调了自己培养学生的目标:“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够独当一面。首先自己的专业能力要过硬,要会做学问。但是不光要会做学问,也要学会经营学问。”他要求学生独立自主,有规划有目标地安排人生,反对包办式的教学:“我是‘放养’的,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只在适时的时候给予他们帮助。”俞勇认为在当下,老师同样需要转变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人生之海中遨游。“只有在他们遇到危险困难的时候,才提供救生圈。”




实践探索,教学创新



为了将自己在教育理念方面的突破落到实处,俞勇在教学实践方面也进行了不少创新。他向交大提出建立“ACM班”,在这个特殊的班集体中,他实践了许多独特的教学方法。

“ACM班”中最具特色的是“学子讲坛”课程。学生们自己设计课程内容,自己上台分享。“我不要求他们讲专业的东西,就讲人文社科。讲他们看过的书、接触过的人、社会热点、看世界的不同角度……什么都可以讲。”俞勇说道。他认为以这样一种自由的方式进行相互授课,学生能够更好地自我发挥,能够了解专业以外的东西,而老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其实效果挺好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倾听,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俞勇欣慰地说。

ACM班还设有“助教体系”。学生在四年里需要至少担任两门课的助教,帮助任课老师批改作业,出考试题目,借此机会体验多重身份和不同责任。这样的经历能让学生用更多元的标准评判自己。俞勇认为,他们不仅仅是学生,也是即将踏入社会的成年人。为了承担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他们应当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更加自律上进。这样的课程创新模式加速了学生的成长,使他们拥有了更强的抗压能力,成为能迅速投入社会建设的人才。

2023年2月18日,2022 CCF(中国计算机学会)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俞勇被授予年度“CCF杰出教育奖”,该奖项用于奖励在计算机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有突出贡献,或在CCF推动中国计算机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有重要贡献的人士。这无疑是对他多年来教学与科研实践的肯定。

俞勇(右二)在2022年度CCF颁奖典礼现场




理想赓续,面向未来



面对广大的有志青年,俞勇的建议直观明了:“你们不要在是否会成功这件事上顾虑太多。你们越害怕,错过的机会就越多。最好的机会就在眼前。不做,再好的机会也不是机会。”俞勇认为,就算没有做好完全的准备,也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尝试。等到“万事俱备”之时,实际可能早就错失良机。俞勇始终鼓励青年们勇于创新、勇于尝试,并且坚持到底。“这是一个机遇很大的社会,潜力无限。”他反复提到。青年学子需要努力求取思维方式上的进步,善于发现新的机遇,勇于拥抱科学技术的进步。

与此同时,俞勇认为人生不存在所谓的“南辕北辙”。人在生命的历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目标,在确保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顺应发展的趋势,适时而变。“人不能死脑筋,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接纳新东西,树立新目标。”如果一味地埋头前进而忽视了发展路上的变数,在发现路走不通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错失了调整目标、重新出发的机会。

怀揣着成为教育者的初心,本着对计算机事业的无限热忱和对未来的憧憬展望,俞勇在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和科研学术方面不断创新,创造出推动时代浪潮的新技术的同时也培养了勇占时代鳌头的新青年。


采访、文 | 池舒凌、陈诺
图、部分资料来源 | 上海交大计算机系、《机器之心》
编辑 | 陈诺
转自《丽娃学子》第43期砥砺初心-矢志创新栏目


《丽娃学子》

稿

《丽娃学子》投稿邮箱:

lwxz@admin.ecnu.edu.cn


请在投稿邮件主题中注明“《丽娃学子》投稿”,文件名统一命名为:“投稿栏目名称+姓名+作品名称”,并提供作者简介、地址、联系方式。



更多阅读

聚焦浙里:丽娃河之爱的传人


丽娃学子 | 王为松: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卓越传承:从丽娃河畔到彩云之南


丽娃学子 | 方洪波:在创新变革中坚定信念


爱在华东师大,未来等你开场!2023年校园苏州日成功举办



为华东师大校友会点亮星标
不错过母校的任何动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