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牧青:旅游开发的标准化思维是一种小农意识

2017-07-03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绿维文旅


生活观就是规划观,也是开发观,因为旅游是一种生活需要。随着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我们不得不说,时下人们的旅游规划和开发理念已经完全形成反转。


当下,旅游规划开发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标准化思维。这种观念可能被标榜为正统,貌似新潮,看似现代,实则陈腐不堪、落后之极,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典型的小农意识。其规划与开发模式,沿袭的是一种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理念,而不是遵循旅游市场自身发展的规律。



     休闲旅游:原生态喻示着个性化与高端化



我之所以将旅游规划和开发中所引入的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理念,斥之为小农意识,是因为这种理念早已不符合当下的休闲旅游市场和业态,说到底,压根就不是为旅游市场和旅游者量身订做的标准。那些园林化、公园化、标准化景观、建筑及其设施,是城里人休闲所需,是前些年农村人进城观光所需;而绝非城里人旅游所需,更非当下休闲旅游市场所需。


这种小农意识既存在于政府和景区管理者中,也存在于旅游投资开发者中,甚至在规划行业也大有市场。在这种理念引导下,规划和开发者不肯去大胆创新,不懂得因地制宜、因势而建、因时而异、因市而变,只会复制一些城市化、园林化、公园化的景观、建筑及其设施。


这类景区,从现在看,可能赚得政府支持、赚得权威性的品牌、赚得低端的大众游客、赚得节假日的门票收入;但从长远看,不合世界旅游未来发展趋势,不合越来越大的中高端休闲旅游市场。


这种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旅游规划和开发理念,大概与前几年以观光产品为主的旅游市场有关。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我们总是孜孜以求于大规模的造城运动,因而,那种园林化的惯性思维,不自觉地浸透到我们旅游规划和开发者的潜意识里。殊不知,这种潜意识过于感性,有时是非常害人的,虽说创意来自于感性,但更多地是来自于接地气的理性思考,更多情况下,这种感性是与创造性思维和创意性规划格格不入的。



当然,这种小农意识的惯性思维是有时代背景和深层次社会原因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和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们太渴望现代化的城市和环境,农民进城不仅仅是对城市高工资的渴望,还有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整齐划一的马路、鳞次栉比的高楼、鲜花盛开的公园……曾是他们对现代生活感受的震撼性印记与标志。


事实上,不仅是农村人,即使是城里人,也总是以此为傲,津津乐道。因为那些年,我们还不曾有足够的财力、平和的心态,去寻找更闲适、更惬意、更自然的环境;因为那些年,城市雾霾还没有如此严重,如此的让人心烦意乱;因为那些年,工作压力还没有如此紧张和窘迫;因为那些年,城市设施还没有如此的不堪重负……


毋庸讳言,我们的城里人往前推几代,大都曾是农村人,况且100年前的城市与农村也差不了多少。还有就是,我们才刚刚步入小康社会,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在我们脑海里埋下了太多的传统文化印记,小农意识是根深蒂固的。


我们是多么渴望舒适现代的生活!




     规划开发:生活观启迪出规划观和开发观


  

至于生态,至于乡村,至于一切自然的东西,我们还不曾考虑,也没有资本支撑我们去幻想、去奢望、去陶醉,也不曾想到多少年以后,乡村生活会成为一种奢侈品,生态环境会成为一种资源,甚至是GDP永远换不来的稀有资源。毁灭也许是容易的,但挽回可能是漫长的,会轻而易举地成为一种梦想。


现在的环境与工业革命前完全不同了,我们的城市已经糟糕透顶,尽管我们有了钱。我们需要换个环境,不仅仅是观光,还需要休闲和度假,需要一个心灵栖息的港湾。那就要有一个好环境,一个山水俱寂、明净安逸的世外桃源,一个不再规规矩矩、整齐划一的环境,一个可以张扬个性、直击内心的空间。


对于这个空间,园林化、公园化、标准化等城市化的环境、产品和设施,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因为这些大众化、规范化、没有棱角的东西,是无法张扬我们的个性和喜好的,也无法慰藉我们的心灵和创伤,尤其对于中高端人士。


我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或许会感同身受:那些5A级旅游景区在旅游设施、服务等方面显然是标准化、规范化、制式化的代表,因为1000分的旅游管理和服务标准是一个硬性规定。但是,每逢黄金周车水马龙的情境,会让人心神不宁,无法达到休闲旅游的至高境界。于是,那些中高端人士不得不逃逸到国外或宁静的乡村去休闲度假了,这就是市场需求,这就是大势所趋。


所以,我认为,那些嫁接到旅游规划和开发中的园林化、公园化、标准化理念,归根结底是一种小农意识。相反,过去我们曾经抛弃的自然的、纯净的物象和环境,因为富有原真性、原生态性,因为契合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因为尊重个性价值、人本理念和大自然规律,故而彰显尊贵与荣耀,恰恰成为高端、时尚、现代的元素。


生活观可以启迪我们的旅游规划观,也是开发观,因为旅游是一种生活需要。旅游规划的最高境界就是看不出规划痕迹。随着观光旅游逐步向休闲旅游时代的过渡,不得不说,时下人们的旅游规划和开发理念已经完全形成一个反转,甚至是一个轮回,只不过,这种轮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提升。


时下,返乡成为潮流,从一个层面讲,这是以自然为本生活方式转换的一个极好印证。而不是像国家A级景区标准所要求的那样,将旅游者的需求简单划一地理解为“以人为本”,因为“以人为本”的最终诉求和最高境界,就是“以自然为本”,与自然合二为一。


对此,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可能还没有回味过来,然而在发达的西方社会,早已践行。即使在我国,几千年前,先哲们早就提出过,并在国家和民间层面都有大量实践。


我一直推崇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和开发理念,那就是“以自然为本,把资源留给下一代,公益性开发,保护性利用”。还有一个让我们喟叹弗如的例子就是,时至今天,美国的乡村依然是乡村,尽管人家已经足够发达和富裕。




本文转自:旅思马记  

作者:马牧青 文化学人、旅游学者

北京绿维牧青文创分院院长


精彩推荐:

聚焦政府旅游运营

专家丨魏小安:全域旅游不能靠忽悠,关键看结果

魏小安 & 林峰:创新驱动中国旅游行业发展

林峰 : 从政策创新视角建言湘西全域旅游发展

林峰:打造特色鲜明的特色小镇产业形态

林峰:共创价值,为旅游规划行业正名

林峰:旅游思维方式是一种创新与整合

魏小安 | 共享经济与休闲未来

关注“绿维创景”微信订阅号,回复关键词“全域旅游、特色小镇、投融资、IP”,获取更多政策、案例、研究等综合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