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峰:以文化旅游创新引领未来城市设计

2017-10-19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绿维文旅


近日,绿维林峰博士受邀参加以“城市设计的理想与现实”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并做了《以文化旅游创新引领未来城市设计》的主题发言,从旅游城市规划方面深度解析了绿维文旅的城市规划理念。林峰博士认为,城市本身的理想与现实是大家都在追求自己的一种城市生活理想,城市设计理想的落地在于有效把生活和空间结构落实到能够互动和可持续的产业内容上,它是结合了生活本身的经济逻辑、文化逻辑以及一体化的结构,通过文化旅游的创新,实现未来城市的构想。



以下是林峰博士精彩发言:


林峰博士认为,城市本身的理想与现实是大家都在追求自己的一种城市生活理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桃花源的地方,不能够把自己心中的桃花源设计出来,就不能实现这样一个价值,首先大家要理解什么样的理想城市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1

规划未来城市空间的三生、四宜


林峰博士指出,绿维关于未来城市的总体构想有“三生”,即生产(云集市场主体)、生活(强化生活功能配套)、生态(实现自然环境的美化)。


城市的发展前提是工业化,工业化带来城市化,往往最早的城市是工业城市,中国这些年的城市化往往是由工业带动的,从轻工业的加工型城市到到重工业、重工化城市到到逐渐发展都今天,生态实际上成为每一个城市面对的困境和问题。而除了生产和生态之外,生活才是城市的核心,即是个人的体验又是基于生态环境下和产业发展关联。


林峰博士指出,绿维在编撰出版的《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书中第一次提出来用消费引导城市聚集,由消费产业带动城市发展。实际上消费产业是两个面,一面是一个产业,因为消费规模的聚集构成了消费产业第三的聚集。而消费的另一个面是服务,消费产业的发达也就是消费生活方式的充分展示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以及生活文明程度提高的标准,所以未来生活重点还是基于产业发展来看待生活水准。


对此,林峰博士提出了“四宜”的个人生活感受即宜游、宜居、宜业、宜享。



宜居是每一个人居住化的基本要求。


宜业是生活的前提,是从事什么样的行业包括现代的、高科技的、文化的、艺术的、贵族式的行业等等,产业发展本身和生活是互动的。


城市有两个公共服务,一个是为居民提供产业的公共服务,为当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产业发展的商务服务构成的公共服务。一个公共服务的核心是休闲、观光、旅行者为外来人口短时居住,为外来人口商务居住提供的服务称之为宜游。宜游代表了国际化、代表了交流、代表了文明程度,宜旅的城市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


宜享是进入老年社会后,享老是老年生活追求的一个生活目标,而享老的城市将是未来中国老龄化以后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城市化发展方向,这样的城市应该为“四风”即风格、风情、风貌、风尚。



风貌是外观的结构,风格是历史的文化传承,风情实际上是情怀和这个社会风气的一种表达。风尚代表着时尚文化追求的风尚结构。


2

绿维案例:普洱城市风貌设计提升


绿维文旅承担了《普洱市旅游发展规划(修编)2011-2025年》。对普洱主城区的设计提出了慢生活和休闲化两个主题:慢生活代表了当代人生活中希望理想追求的一种生活节奏,而休闲化体现了生活中间更多样化的消费内容和体验化方式。



基于普洱城市特色的风貌划分了四大类:



基于城市风貌提升建设分为:城市精神塑造和城市行为引导两方面。



3

文化旅游创新实现未来城市构想


林峰博士指出,文化旅游的创新来实现对未来城市的一种构建,那么落地一定和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有效对接,从而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有效的构建出文化为魂,旅游或者休闲旅游和外来人口居住中间所追求的集聚要素和享受要素相结合,落地到空间结构中间来打造慢和休闲化。那么在慢生活的吸引力中间,绿维提出了慢仪态、慢神态、慢生态三个结构模式。



其中一个是文化内涵的塑造,一个是空间的创新和形成,以及和生态环境的舒适性,游憩空间的结构相互结合,除了慢和休闲化之外很重要在于游憩创建。实际上更多体验到生活的东西是需要互动体验、游憩化的。游憩的设计是旅游的一个专业设计,如何进行游憩设计最后把游憩落到空间设计,落到建筑,落到景观,落到游乐互动,落到照明体系,落到色彩利用上称之为产品化设计到技术设计的一个实现路径,可概括为六个方面即富于变化的游憩节奏 、主客互动的游憩模式 、主题明确的游憩线索 、功能复合的游憩内容 、立体塑造的游憩氛围 、深省顿悟的游憩效应 。



游憩设计是要让人发自内心的心里感悟而不只是感受,最后到城市的体验化落到城市设计上,称之为五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结合到技术上通过形、色、声以及相应的一系列的结构来完成城市设计结构。



为此,绿维推出了一个景观化的六化,即主题化、游乐化、生态化、情境化、本土化和动感化来实现游憩化景观以及我们称之为的“风”与“貌”的双结合系统。最后落到城市的主题、城市记忆的传承、城市精神的塑造、城市行为引导四个方面。



把人的活动与“貌”空间的、建筑的、景观的、环境艺术如何有效的组合空间关系和交通结构的内容有效结合在一起把自然的貌、人工的貌、文化的貌和空间貌相互整合来构建出的一种发展结构。


林峰博士最后指出,城市风貌、城市设计的理想在于我们对城市生活的理想,而城市设计理想的落地在于我们有效的把生活和空间结构落实到活的业态的能够互动和可持续的产业内容上而不只是就文化做文化,就价值做价值,它一定是结合了生活本身的经济逻辑、文化逻辑以及一体化的结构,通过文化旅游的创新,实现未来城市的构想。


相关推荐:


干货 | 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构建“七要”

魏小安:关于文化与旅游的若干问题

绿维创秀:小演艺时代"千戏百秀",全域旅游下文化创新

岭南园林夯实园林主业,“二次创业”发力文化旅游

绿维全域旅游、特色小镇孵化器亮相2016山西文化旅游产业高峰论坛


近期精彩回顾:


十九大前瞻 | 与旅游有关的十大关键词

旅游小镇创建要求与政策解析

盘点 | Plus版国庆黄金周的四个关键词

PPP:助力社会资本深度参与红色旅游

盘点 |《将改革进行到底》与旅游的关系

厉害了我的国 | 中国名片震撼世界

山西旅游:投资环境好风光,无限机遇待客商

绿维助力山西旅游投融资万亿元项目库建设

林业局重点推出5条国家森林步道和15个冰雪旅游地

绿维解读:景区创A升A核心要点


关注“绿维文旅”微信订阅号,回复关键词“田园综合体、全域旅游、特色小镇、投融资、IP”,获取更多政策、案例、研究等综合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