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规划丨新农村社区的创新规划之路 --以临汾洪洞农业现代转型综改示范园为例
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宜居美丽乡村。2015年11月底住建部发布的《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全国所有县(市)要完成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乡村,将继续成为国家未来发展重点。绿维创景多年来致力于创新乡村规划路径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以洪洞农业现代转型综改示范园项目为例,告诉大家如何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走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产城乡一体化的新道路。
洪洞农业现代转型综改示范园区是在山西被列为综改试验区的背景下产生的,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该项目被国家开发银行确定为我国“城市化转型、现代农业转型、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型、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的试验区,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临汾市委市政府“两区共建”样板项目、洪洞县惠民重点项目。受甲方委托,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承担了园区总体规划。
洪洞农业现代转型综改示范园区范围包括甘亭镇天井村、羊獬村、南羊獬村、杨曲村、上桥村和士狮村6个行政村,以及周边农田及林地。行政上隶属于洪洞县甘亭镇,位洪洞县与尧都区的交界处,总面积约为23000亩。
园区内农业总人口1.6万人,农村空房率较低,居民除进行耕作外,还圈地挖沙出售,部分外出打工,收入水平一般,社会保障不够全面。
园区内原本的耕作制度为两茬平作,以栽培小麦,复播玉米、大豆、油料为主,并有蔬菜、果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种植结构趋于合理。但是由于耕作粗放,施肥量少,用养失调,地力衰退而形成农田生态环境条件严重恶化,形成恶性循环,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绿维创景根据园区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做大做强农业、做新做特农村、做精做细旅游、做亮做美城镇”的发展战略,就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通过农业产业的发展,引入旅游业、加工业等业态,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和切入点,使广大农民在不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实现就地城镇化,探索走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产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目前该园区的新型农村建设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将成为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就地城镇化的典范。
充分保护与利用资源
本园区有着丰厚的娥皇女英文化,是临汾地区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用。因此,园区的规划,要注重保护与利用自然环境及文化资源,保留、继承和挖掘原有村落的自然纹理、文化传统及民俗风情,打造风格独特的新农村社区。
集约利用土地
从社区建设、产业发展及旅游开发的角度综合考虑,本着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将不同地段土地赋予不同使用功能,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如住宅建设充分考虑农户从业及兼业情况,考虑生活、生产的实际需求;农业产业园区相对集中,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企业化的发展模式进行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融入到社区建设及农业园区的建设中,功能上综合考虑。
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
产业发展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支撑,要从区域范围着手进而分析其产业发展的前景。本园区的产业基础是农业产业,然而仅仅依靠农业产业并不能支撑起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也很难改变现有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因此,将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从而延伸相关的工业及服务业,是实现园区产城一体化的必经之路。
尊重农村生活习惯
新型农村社区的行政属性介于建制镇与村庄之间,是城市模式的社区,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城市社区,要充分考虑农民生产活动的需要。如要考虑住宅与耕地及产业园区的距离;在交通组织中,要考虑生产用车的交通流线和存放场所;在住宅设计中,要考虑发展“农家乐”旅游接待及庭院经济的场地、家禽家畜的养殖场所、家庭的生产用房等。
产业发展是新型农村社区的第一要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核心要求之一,就是按照产城融合、产业支撑的理念实现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是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城镇化。
园区的产业规划主要从农业、加工业、服务业入手,在保证农业产业为基础的条件下,引入加工业与服务业,不仅提高了农业产业的附加值,也为农民增收、改变生产与生活方式提供了基础,并在寻找产业支撑方面提出了两种举措。
具体产业规划如下所示:
山西临汾洪洞农业现代转型综改示范园在寻找产业支撑方面的举措主要有两种:
产业适度集中,通过集聚出效益。 适度集中,包含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两方面。(1)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使广大农民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文明程度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2)产业向园区集中,构建了设施莲藕生产示范基地、无公害四季果蔬生产示范基地、北方色叶园林工程苗木基地、农业技术研发基地的现代农业示范集聚发展格局和果菜花周年采摘体验区、景观花卉区、滨水景观带、高新农业展示区、民俗婚庆文化园、黄花菜和金银花景观区、唐尧农业文化传承区及垂钓区等休闲农业集聚发展格局。通过产业集聚充分带动二、三产业发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创造条件。
主题差异发展,民俗接待出特色。 洪洞农业现代转型综改示范园从实际出发,按照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特色城镇化进程。将天井村、南羊獬村、上桥村、杨曲村、士师村、羊獬村六个村,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进行打造,六个村落联合打造成旅游民俗小镇,用旅游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最终建设成为全国特色、山西一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山西临汾洪洞农业现代转型综改示范园以“现代、田园、宜居”城镇为目标进行居民安置转移,将原来六村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排列,村与村之间保留部分景观用地,注重与水的互动,让村落因水而灵动,也便于旅游业态的分布。
整体上按照“六村一水一广场”的格局进行布置,建筑形式主要为二层庭院和六层住宅。实行旧宅货币补偿与新房成本购置相结合的“各作各价,互补差价”安置方式。使得新型农村社区既有城市生活的便利,又具备农村生活的舒适。
空间规划
社区的街道和广场作为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社区空间的骨架,是社区形象和景观的核心内容。社区空间设计需要将社区的发展历史、文脉和原有村落的肌理特点表现出来。
皇英六村整体上呈现出“六村一水一广场”的空间格局,并配合纵横两条轴线。将六村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排列,形成莲花状分布;贯穿社区南北建设一水系,沿水系布局旅游业态及社区自然与文化景观。沿309国道两侧布局一个文化广场,作为日常居民休闲活动广场,同时也是旅游活动聚集场所。沿309国道及水系两条轴线,打造纵横两条商业街区,共同支撑起新农村社区的骨架结构。两条街区性质不同,分别面向社区及游客。
住宅设计
为维持新农村的良好风貌,居住房屋层数原则上不超过6层,以2层联排及6层板楼为主,比例约1:3,2层联排主要分布在道路两侧,6层板楼主要分布在社区内部。
社区景观
在纵横两条轴线、皇英广场、社区内部的公共空间,建造社区自然与文化景观,反应社区的历史发展及文化脉络。
管网工程
社区内的给排水、雨水、电力、通讯、供热、燃气等工程都按照城镇的标准进行规划,实现社区全覆盖。
文化
皇英六村定位了文化主题,并依此建设了皇英文化广场及文化娱乐场馆。
体育
社区每个组团都规划了适合居民运动的室内外体育运动场所。
卫生
按照城镇标准规划建设了医疗卫生体系,包括社区卫生站及镇级医院。
教育
规划建设符合城镇标准的中小学及幼儿园,并有辅导农民就业的职业学校。
商业
配合城镇发展,规划沿着309国道建设为居民服务的商业街道,沿南北水系规划建设面向游客的旅游商业,社区内部规划建设商业服务点。为了发展旅游的需求,在社区外围,规划部分乡居旅社及庭院式农家乐。
金融
规划城镇级别的金融机构,散布于商业街及居民区内部,同时服务于旅游产业。
公共交通
规划建设对接临汾市及洪洞县的公共交通体系,沿滨河大道建设公交站点。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群众就业是根本。山西临汾洪洞农业现代转型综改示范园通过以下两种举措,使园区的农民实现了身份的真正转变:农民、产业工人、旅游服务人员、旅游企业家、商人。
结合产业发展,拓宽就业渠道。 洪洞农业现代转型综改示范园为平衡农业投入大、周期长、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等高风险性,利用项目区位优势配套发展旅游服务业,通过一、二、三产互动,保障园区内农民就业、收入稳定。
新型农村社区附近的各类企业要优先为新型农村社区的群众提供一定比例的就业名额,使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和现代农业工人,从而取得薪金;群众现有耕地通过租赁形式加快土地流转,由五洲集团、农业合作组织或种粮大户经营,从而取得租金。
鼓励农民自主经营。 洪洞农业现代转型综改示范园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打造纵横两条商业街区,共同支撑起城乡统筹区的骨架结构。两条街区性质不同,分别面向社区及游客。商业服务业优先由当地群众经营,让有特长、有资本、有意愿的农民创业,开办小型或微型企业。
关于“乡村旅游、新型农村社区”更多内容推荐:
【绿维案例】临沂富泉村规划--全国村庄规划示范!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