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旅游规划丨论中国旅游规划之乱象

2016-02-23 何锡瑜 陈慕挺 绿维文旅

自2009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以来,旅游业一片欣欣向荣,旅游规划在探索中快速发展。然而,旅游规划引导各地旅游开发,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乱象四起。绿维创景认为,旅游规划主要存在九大乱象,本文将详细为您指出。


中国旅游规划之困惑

目前在中国,哪一级政府、哪一个旅游投资商、哪一个旅游区拿不出若干规划本子?能指导旅游产业运作的规划本子又有几个?哪一个又能说清楚每年在规划上花费的资金有多少? “规划规划,墙上挂挂”、 “规划=鬼话”、“规划师=误导师”等等对旅游规划的负面影响让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甚为无奈!


我们痛心地看到全国各地许许多多投资商,投资热情高涨,舍得花费巨额资金投入旅游项目建设,但是因策划、规划失误而导致项目变成烂尾景区的惨痛案例比比皆是,不仅造成资源、资金的极大浪费,而且破坏了“美丽中国”的原始基底!他们花了大价钱,买来一堆无法指导运作的规划本子,有的甚至被规划误导,导致投资无法逆转。虽然原因诸多,但很大部分是粗制滥造、百度水平、近亲繁殖的规划造就的。当今旅游规划确实让人困惑!


中国旅游规划派系之分

当今的旅游规划行业,由于准入门槛低,队伍庞杂。大量做商品策划的、建筑设计的、城市规划设计的、广告营销的,几个人组合后挂靠一家有资质的单位,就可以揽活,很多规划人员从学校毕业就直接上岗做规划,没有实操旅游项目的经验,不了解游客需求,不了解景区特点,不懂得如何将资源变为旅游产品,就操刀做规划,各路“神仙”的进入造成了各种流派的形成。

1学院派

现在全国有2700多所旅游院校,各院校的教授、教师们以“旅游研究所”、“旅游规划中心”等名义承揽旅游规划业务,他们偏向于理论性,偏重于对资源的罗列、分析、评价,但是如何将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如何在操作层面提出产品创新的能力比较弱,与市场需求脱节,投资者实施起来非常困难。

2城市规划派

城市规划设计院将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和模式带入旅游项目,把旅游景区城市化、房地产化、人民公园化,造成景区旅游特色丧失,他们把全中国做成“千城一面”、“千镇一面”后,再次把旅游项目推向“千景一面”,把城市人民公园照搬到乡村去,造成景区和乡村“千景一面”、“千村一面”。

3行业规划派

如林X规划设计院、水X规划设计院。由于是“自家人”,在旅游资源开发、资金划拨、土地指标供给、规划评审等方面需要依赖他们的人脉资源,所以他们容易接到内部活干,其他规划机构很难插进林X、水X规划的领域里。大量的河岸河堤被设计成钢筋水泥石头砌的防洪堤,将美丽的乡村田园用横来直去的混凝土沟渠隔成条块,对中国几千年自然形成的田园和水生态环境进行人为破坏,原生态的风景资源被他们生生的糟蹋了。

4国外设计机构

迎合国人崇洋的心理,他们凭着“洋品牌”,玩“概念创新”、“业态创新”、怪异的建筑形态和外立面而博得贪大求洋的投资商青睐,以为洋品牌能救活项目,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投资商得到的却是不能实施、不能落地的一堆概念本子,放在柜子里慢慢变成“文物”,其主要原因是“洋品牌”水土不服。

5实战派

严格来说,国内只有少数几个规划机构称得上是实战派,因为他们聚集了一批实操过旅游项目的专家,这些专家从原来的投资方转型升级来做规划,成为旅游产业的实战派智力服务商。由于拥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和诸多成功案例,对市场需求的亲身体会,对旅游资源如何转化为游客喜爱的旅游产品有充分把握,能全程指导旅游产业、旅游景区、主题乐园、旅游地产、旅游小城镇的策划、规划、运营和投融资,经他们策划规划的项目可操作性、落地性强,容易实施,节约投资。


中国旅游规划之乱象

由于中国旅游规划界正处于一个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一时间,为了生存发展,各自使出浑身解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大师出马,学生操刀 

有些理论专家有一定知名度,大量接活,无暇参与实地考察调研,精力也顾不过来,只能把大量工作分发给自己的学生,规划质量无法保障,最终贻误投资方的发展。

2品牌崇拜,粗制滥造 

因委托方对品牌的迷信,品牌机构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或允许合作单位挂靠资质,或大量接单且价格畸高,但是由于人力资源跟不上,最终只能把东边做过的规划拿到西边用,甲方不知,换个名称,就算过关。

3跨界发展,移花接木 

不少做营销和广告策划的,或者做建筑设计的,或者做城市规划设计的,也参与到旅游规划中分一杯羹,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作品虽然叫旅游规划,但是始终难离本行,换汤不换药,处处可见原专业的影子,旅游专业的深度、力度不够,浅薄得难以落地。

4忽悠接单,制作无人 

不少其他业界的“大师”出现,善于把握投资商心理需求,把他们忽悠了,如有位投资商花了六百万买来六个字——“就这样干下去”!这样的忽悠案例比比皆是。他们签下合同,但是后续的人力资源跟不上,往往拿到首付款后无法完成任务,给投资商留下一个半拉子工程。或者只有策划思路,没有规划措施和表现手法,投资商无所适从,还得重新请规划机构。

5低价杀入,质量难保 

有的低级资质规划机构,为了在招标或竞争性谈判中取胜,以低得离谱的价格先获得合同,后期由于经费不足,人力和时间投入难以保证,粗制滥造,留下一堆连挂也不敢挂的规划。

6照顾关系,利益共享 

乱象六: 

不少掌握规划发包权的单位,都有自己的关系户,自然肥水不流外人田,首先照顾老关系,其中利益关系,不言自明。但是规划的质量水平就很难说了。

7外行指导内行 

不少半路入行的投资商以为自己资金雄厚,喜欢亲自策划、规划,在他们眼里,规划就那么回事,几张图配上文字就是规划。有位投资商花了四个亿,埋头苦干了四年最后没法开园。规划编制方为了早日收回智力服务费,有时不得不屈服于资本的力量,结果就干出一些投资老板自己看着满意,市场却不买账的项目规划。

8作品虽好,落地困难 

旅游规划界也有不少真正的好作品,但是由于委托方和评审专家眼界的局限性,或部门利益冲突,好作品最终没能落地,只恨作品生不逢时。

9评审就像批斗会  

甲方以为规划征求的意见越多就对项目越好,往往会邀请各个部门、各种“专家”参与规划评审论证会,懂旅游的、不懂旅游的、懂规划的不懂规划的、似懂非懂的,凡是能沾边的都以“专家”身份来发表一通意见。


由于人性的弱点——人人都迫切地需要获得重要感,这样的场合,这样的机会,如果不发表一些反对意见、别样看法,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重要性,结果评审会就变成了批斗会。由于他们的见识和眼光的局限性,专业的深度、对产业认识的深度不够,加上本来就带着“批斗”的心态来参会,他们根本就不屑于认真去阅读和理解规划文本,也不认真听编制方的汇报,就脱离文本去谈他们对项目的看法,乱发一通意见,大部分都是自说自话,是很难具备前瞻性的,也没有多大的可操作性。而在这样的场合里,规划的编制方是处于挨打受批的弱势地位,没有反驳的余地,只有倾听的份。


最终,一个经过资深专家和专业团队精心策划的最佳方案,要么被轻易地否定掉,要么就是按照评审会意见进行反复修改,那些前瞻性的策划思路,往往最先被砍掉。加进去的,是一些虽平庸却符合大部分参会人员审美的东西。规划也许最终通过了评审,但是好的思路可能就所剩无几了。


开发商拿着“领导满意、专家满意”的规划去指导景区建设、打造产品、推向市场,能获得什么样的效益就很难说了。最后的苦果,还得开发商自己承担。本文作者每年都能遇到过若干被规划和评审所害的投资商。一个具有非凡创意、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新的规划,可以制造滚滚财富,带来无限价值;一个能通过层层评审、符合各方意见的规划,却很可能变成投资的“陷进”!


某些地方的旅游长期无法获得突破进展,某些项目虽然大量的投资进去却变成了烂尾景区或要死不活的景区,某些投资商一两年就回到了解放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过评审后反复加入各种修改意见、符合大部分参会人员审美观、符合《规划通则》,但是却变得平庸和普通的“规划”,这也是导致中国旅游项目“4321现象”的重要原因。


可怜的,却是那些亿万财富化作荒山野岭里面一堆半拉子工程的老板们,每天只能在微信里面感叹人生无常和世态炎凉。虽有东山再起的雄心壮志,然而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已经永远过去,爆发户的时代不再,他们再也无法赚到那个时代的钱了。


(本文来源:绿维创景享老规划设计院、贵州分院,转载引用请注明)


 作者简介:

何锡瑜 

北京东方大学教授、北京市旅游委“百千万讲师团”讲师、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副院长、绿维创景北京享老规划设计院院长、广东联华国际集团原副总裁。拥有数十年的旅游景区实操经验和旅游策划、规划经验,对全国旅游行业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其提出的“规划就是财富、定位就是灵魂、结构就是效益”;“定位对了怎么做都是对的、定位错了怎么做都是错的、没有定位怎么做都是乱的” 被誉为中国旅游规划的“何氏定律”,已经成为指导中国旅游规划的指南针。

被中外旅游协会评定为行业领袖人物中的“最具国际水准的中国十大旅游管理师”、中国顶级景区运营操盘手;被旅游界称为”震撼中国规划界的实操专家“、摧毁“规划规划,墙上挂挂”现象的领军人物;被投资企业家们赞誉为“天赋使命之人”、“为旅游景区寻找灵魂”、“烂尾景区救市主”等美誉。

曾亲手建造、管理的景区有: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云南野生动物园、贵阳森林野生动物园、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等数十个4A、5A级景区。


陈慕挺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贵州分院院长,绿维创景北京享老规划设计院副院长、贵州绿维创景旅游集团董事长、北京东方大学客座教授、高级环境艺术师、资深旅游及享老产业集群构架师。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投身于旅游项目的策划规划,曾经担任过多家大型旅游投资公司的策划总监、大型旅游景区的总经理,2007年起师从中国顶级旅游景区操盘手何锡瑜进行旅游项目的策划、投资、建设和运营,2010年进入绿维机构,成为绿维创景贵州办事处主任,拥有20多年实操旅游项目的丰富经验,是旅游产业、旅游景区、主题乐园、旅游地产、旅游小城镇策划、规划、运营和投融资专家,能指导旅游项目的全程投资运营,大量策划规划案例操作性、落地性强,拥有诸多成功案例。


下期预告:转型期的中国旅游规划将走向何方?


更多推荐阅读:

绿维合伙丨绿维创景贵州分院合伙成立!

绿维合伙丨绿维创景北京享老规划设计院成立!

创意建筑丨绿维旅游创意建筑设计之路

创意建筑丨绿维旅游创意建筑之标志性建筑

红色旅游丨红色旅游景区五大开发思路--以绿维经典落地项目为例

乡村规划丨新农村社区的创新规划之路--以临汾洪洞农业现代转型综改示范园为例

绿维观点丨全域旅游破“全”新思维

绿维观点丨全域旅游开发的四大架构

林峰视点新常态下"旅游+ "65533投资模型

新形势下,如何编制地方旅游“十三五”规划?

景区策划丨景区游憩方式创新设计五部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