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绿维观点丨全域旅游开发的四大架构

2016-02-03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绿维文旅

导读

全域旅游的开发要因地制宜,根据区域的资源特色,以及面向的主要市场的特征,来选择合适的发展架构。绿维创景认为,全域旅游发展基本遵循以下四种架构:全域景区化、全域度假升级、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全域“旅游+”。四种架构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也可单独支撑,形成全域旅游的良性发展。


1全域景区化架构

全域景区的建设不等于全域内景区的简单加总,而是将景区自身的美学、文化、观赏、休闲价值扩展到整个区域。这种发展架构适合于环境优良的区域。


 与现有的景点景区相比,全域景区化具有整体美化区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服务水平提升、丰富旅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区域竞争力和知名度等诸多好处,是发展全域旅游最根本的一点,当然也是最为艰辛、跨越时间最长的步骤,需要遵循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的推进。


全域景区化的实现有两种模式:一是“精品景区+精品线路”模式,一是全域无景区化模式。


精品景区+精品线路”模式

适合于观光型的区域旅游,在区域内选择若干个精品景区进行重点打造,并将连接精品景区的线路进行精细化打造。精品景区包含自然生态型景区、文化型景区、商街城镇型景区以及人造景区等类型。


全域无景区化模式

表面上与全域景区化自相矛盾,实则是实现全域景区化的另一条途径,适合于不以观光为目的的区域旅游。在旅游对象较为广泛的前提下,强调打破门票经济,采用开放式的经营方式,使旅游更加自由。全域无景区化崇尚到处都是滞留点,随时都能成行,因此,对区域的景观打造、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有着更高的要求。


2全域度假升级架构

全域度假旅游是在一个区域内以度假产业来引领观光旅游和其他休闲旅游,即以旅游业的高端产业引领中低端产业的发展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模式。


在大众休闲度假时代,全域度假升级是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需要客观的评价区域的资源、市场和资本,衡量发展全域度假的基本条件,构建具一定标准的度假产业模式,配置度假设施,营造度假氛围和场景,打造度假生活社区。在产品上,设计龙头度假项目和辅助度假项目,并形成度假品牌。


3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架构

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是全域旅游开发的重头戏,用旅游产业,引导城镇和乡村实现就地城镇化。


具体的打造方式,是在区域内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城镇和乡村,作为全域旅游在新型城镇化方面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按照“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城乡均衡、基本服务均等化”的原则,构建“向心发展、组团布局、统筹融合”的城镇发展体系,从全域产业布局、综合交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信息与社会管理等方面构建全域城镇化发展的支撑体系。 着力打造集现代新城、活力新区、特色新街、优美新居于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下的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架构


4全域“旅游+”架构

旅游是一个无边界的产业。“旅游+”,是多方位、多层次的,“+”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旅游+”以巨大的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为所“+”各方搭建巨大的供需平台,“旅游+”是实现全域旅游的最根本措施,也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随着经济社会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的内容会越来越多,各地旅游+的内容也各有侧重,各有特色,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旅游+”的优先领域重点突破。本文所指的“+”,可以是工业、农业等大产业,可以是创客、教育、文化、养生、养老、休闲运动等具体产业,也可以是互联网、交通、购物等关联性产业。任何一个所加的产业,都可以单独支撑起全域旅游的特色,也可相互叠加,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

【绿维观点】全域旅游破“全”新思维

【旅游运营】政府旅游运营的思路与手法

【文化旅游】如何提炼项目中的文化元素?

【旅游综合体】旅游综合开发政府运营模式初探

【旅游综合体】掌握旅游综合体开发的五个关键问题

红色旅游丨红色旅游目的地创新打造兵法

文化引导的区域综合开发规划设计模式探讨

聚焦中央1号文件:五层面助力乡村旅游,六措施建设美丽乡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