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画说端午:驱瘟辟邪、平安祈福的传统节日

郭林吉 美术报 2021-10-24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端午节原本是夏季的一个送离五瘟神,驱除瘟疫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日投江自尽,后世亦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历史上以端午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众多,让我们一起品赏这些传世之作,在独特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认识端午节习俗。



元  陆广  五瑞图  126.1×60.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   五瑞图   刘海粟美术馆馆藏


传统端午书画创作中,通常以艾叶、菖蒲、大蒜、葵、荷、竹枝、枇杷、榴花等节物,寓以辟鬼、禳灾、止瘟、和合、平安、福果、天佑子孙等美好含义,通过物喻的手法作《五瑞图》祈福。元代画家陆广曾作《五瑞图》,以芝、兰、萱草、大椿等配以坡石,并以朱竹表达竹报平安之意,又不乏文人意趣。明代文徵明亦曾作《五瑞图》,画面中可见古柏、奇石、灵芝、萱草和祥云,这些祥瑞图像代表着中国人为国泰民安及个人平安、幸福、健康的希翼。清代,以端午风物为主题的花卉画兴起,并逐渐演化为案头清供的形式,五瑞的品种也颇为多变。如清代郎世宁以西法作《午瑞图》(1732年),描绘花瓶中的蒲草叶、石榴花、蜀葵花与瓶外的李子、樱桃、粽子,相映成趣,颇似西洋静物画。清代中期以后,黄慎、戴熙、奚冈、吴昌硕、虚谷等都曾画过《五瑞图》。



清   郎世宁   午瑞图   140×8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大千   五瑞图


近代张大千于1948年端午亦过作此图,他先画艾叶、菖蒲、榴花,又添枇杷、大蒜,最后题书称“五瑞图”。此画笔法简练纯熟,敷色雅丽、两者相得益彰。如今人们昵称端午节为“粽子节”。粽最初是作为端午节拜神祭祖的贡品,晋代时已经普及到全国各地,被正式定为端午节庆食物。近现代大家齐白石曾多次画端午题材作品,并将粽子、咸鸭蛋入画,使端午题材的绘画更加雅俗共赏。他创作的《端午》以及《端午美味图》,寥寥几笔便将劳动人民对节日的美好祝愿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有酒温果鲜之感。这些作品蕴涵着朴素的思想感情,在前人画作中极其少见。在世界的历史进程中,人类文明在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伴随着瘟疫与灾难。对此,中国传统文化亦形成了自己的应对经验,民俗文化中的“五瑞”便是其一。在艺术作品中描绘“五瑞”图像寄予了人们对平安的祈愿。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重要的特色民俗活动。最早记载这一活动的是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其中写道:“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江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



宋   佚名  金明池竞标图   28.5×28.6cm   天津博物馆藏


而很多画家,也将五月端午划龙舟送瘟神这一盛大的场景记录到自己的作品中。宋代无名氏的《金明池争标图》是现存最早表现龙舟竞渡的画作,而元代画家吴廷晖的《龙舟夺标》是有据可查的最早有署名的龙舟绘画。吴廷晖的《龙舟夺标》中,远处山峦重叠、云雾缭绕,竞赛龙舟、侍卫仪仗游于溪流之中,真实地再现了端午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场面。元代画家王振鹏也创作过一幅和龙舟有关的作品,名为《宝津竞渡图》。这是根据北宋崇宁年间,由皇家在金明池举办的龙舟竞渡的盛况绘制而成的。宋代孟元老将这一场景记录在了《东京梦华录》一书中,王振鹏根据书中的描述,用细密繁复的线条勾勒出了宫殿楼阁、大小龙船以及热闹的民俗活动,表现得惟妙惟肖。他们所绘的龙舟竞赛,场面宏大,气势雄伟。清代以后,长江流域以南,尤其是江浙、岭南地区,龙舟竞赛之俗,更成为一年一度之盛事。龙舟竞渡之习,在南方绘画中极为常见,尤以河道密集的南粤地区最为兴盛。清代中期以还,在岭南诸家画作中就不时可见,成为一道奇特的人文景观。



元   王振鹏  宝津竞渡图(局部)


过去,由于五月瘟疫易于流行,死者众多。所以端午节也同样是一个驱邪辟毒的节日。除了人们熟知的要饮雄黄酒外,悬钟馗像也是必不可少的。钟馗”,又称为“钟进士”。他的形象向来被认为是驱鬼与辟邪的象征,是人间正义的化身。梁实秋在《雅舍谈吃》曾有描述:


今日何日?我家老妈子曰:“今天是五月节,大门上应该插一些艾草菖蒲,点缀点缀。”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节,应该把钟馗捉鬼图悬在壁上,孩子脸上抹些雄黄酒,辟邪辟邪。”


钟馗画像相传起于唐代,明清最为兴盛。明代文徵明曾画过《寒林钟馗图》,是将文人情趣与世俗风尚相结合的一种尝试,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晚明的袁尚统。他在《钟馗图》中,将威武的钟馗与手持梅花的小鬼相结合,寓意驱邪又不乏风雅。清代以来,钟馗画无论在技法、材料的运用,还是画面的纯粹性方面都与明代迥然有别。尤其是晚清时期,比较流行用朱砂和禅门米汁来画,据说这样可以达到避邪之效。又据说钟馗出生于农历五月初五,故晚清以来的画家们创作的钟馗大多是在这一天,将美术创作与民间习俗有机结合。



任颐  钟馗图


晚清任颐是创作钟馗题材作品最多的画家,在他所作钟馗画中,单是朱钟馗就有十数件。任颐遗世的精品中落款“夏五月”者,多画端午辟恶祛邪的题材。戊寅(1878)年五月,任颐为友人画扇面《醉锺馗》,笔墨细致精湛,画中钟馗举碗壮饮,醉态如如,明知身后有鬼,却佯作不知,讽刺幽默生趣,颇耐观赏。同月,又画四尺整幅之《钟进士斩狐图》和《啮刀捉妖图》,二图中钟馗怒目圆睁,脚踩狰狞狐鬼,威武各异,确实有“惊俗眼,骇奸小,匡饬肃靖”之效。任颐于庚辰(1880)年端午画的《钟馗图》,亦四尺整幅。图中钟馗独立直身,昂首挺腹,眼光深邃,瞋睨下方,似蔑视宵小丑类。右侧单行行书小款,“光绪庚辰五月五日写终南进士像六帧,此其五也。任颐并记”,可见当时画了六帧《钟馗图》,似意犹未尽。



徐悲鸿   钟馗饮酒图



张大千 端午钟馗图


到近代,著名画家张大千、徐悲鸿等都曾画过钟馗。徐悲鸿在己巳(1929年)年端午画了名作《钟馗饮酒图》,图中钟馗坐在大椅上,小鬼正在为他恭送水果。张大千的《端午钟馗图》中,钟馗头顶乌纱,身穿红袍,簪花戴锦,端坐在蜀葵艾叶之中,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钟馗作为赏善罚恶的化身,他的形象流传千年,一直肩负着庇佑百姓、镇宅降幅的使命,他也逐渐从一个民间神祇演化为人们表达驱鬼逐疫思想的艺术载体,寄托着百姓对国泰民安的期待。



清  十二月月令图(五月)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饱含着文化和精神内涵。从这些作品中,我们能感受中华民族千年来如何通过节日去表达对自然的尊崇和敬畏。同时,它们又展现了人们生活的智慧与情趣。纵观古今,这些作品代表了百姓“驱邪毒、避凶瘟”的美好心愿,为新的一年祈求祥瑞。在疫情发生的当下,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系硕士研究生)


▼点击下图订阅2021年《美术报》



 编丨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独家调查 | 名人美术馆的破圈之路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米奇 |当艺术设计遇见动漫人物,会有怎样的碰撞?
高考刚结束,这份录取通知书就冲上了热搜
“江南文化”展出国际范,苏州艺术军团走进魔都上海
缅怀 | 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逝世,享年93岁
这幅“核酸检测上河图”火了,细节太震撼!

你“在看”我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