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里有好画丨挥洒写意的雄阔细致入微的浪漫

美术报 2021-10-21


(以作者姓氏拼音字母为序)



常沙娜   水粉八树之一(花椒树)

 30×21.5cm   1975年   中国美术馆藏


常沙娜,女,1931年生,浙江杭州人。我国著名的艺术设计教育家和艺术设计家、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1945年至1948年在甘肃敦煌随其父、著名画家常书鸿学习敦煌历代壁画艺术。1948年赴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院美术学院学习。1950年回国,1951年调清华大学营建系工艺美术教研组任助教。1953年调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任助教。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后,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副院长。1983年至1998年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2019年获第三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常沙娜从事教学50年,培养了一批艺术设计的中坚力量。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先后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十大建筑”之人民大会堂外立面及宴会厅、民族文化宫、首都剧场、首都机场、燕京饭店、中国记者协会、中国大饭店等国家重点建筑工程的建筑装饰设计和壁画创作。1997年香港回归之时,主持并参加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赠香港特区政府的纪念物“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常沙娜主张强调创造设计必须注重探索艺术“源与流”的融合关系,并以古典文化为根本,创造出新的潮流。同时,她向自然的生命形态攫取艺术灵感,创作了许多花卉作品并形成了清新隽雅的个人风格,此图便是其中之一。


中国画有着人物、山水、花鸟的分类,正因为人物是最早出现在中国绘画题材里的元素,画人物也有着一定基础要求,人物画中又包含山水、花鸟,所以被放在首位。中国美术馆藏浙江籍艺术家中有许多人物画作品,从明清到近现代包括上世纪50年代浙派人物画的代表等,这里简单介绍部分作品。



挥洒写意的雄阔细致入微的浪漫

■孟祥军


江浙地区在历史上盛行文人墨客交游,特殊的地域环境造就了优良的文化氛围和久远的书画研学。这里也融汇了汉文化和楚文化的优良传统,从而造就了空灵、清新、明快、俊秀的独特面貌。浙江籍人物画家在不同时期都影响着中国画坛,中国美术馆藏浙江籍艺术家人物画作品,以片段化的图式展现了整体的历史面貌和艺术演变。


明清人物画多依托古代仕女、高人雅士来表达理想中的文人出世之念,从中涌现了许多浙江籍代表性画家,如陈洪绶、费丹旭、任伯年、陈半丁等,对现代人物画坛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明  陈洪绶  听琴图  100.5×52.7cm  国画


明末陈洪绶人物画以奇特的造型意趣,构成了鲜明风格,《听琴图》勾勒出三位文人,围坐在一起抚琴和赏琴的场景,人物造型奇趣,线条平行勾勒似折带皴,用色饶有古意,石头的刻画与人物衣纹形式极为协调,多层次盘结在一起,既能体现质感又呈现奇绝之美。清代画家费丹旭擅长肖像画,尤其仕女补景,画面工写兼具,设色柔丽,清雅秀美,被称为“费派”,《红楼故事图》根据作者对原书的情节和个人理解进行创作,淋漓尽致刻画出人物的身份、年龄和性格特点,画面人物极有辨识度,他的作品风格影响了民间年画和近代仕女画。清末重要人物画家任伯年,为人物画由古典转向现代搭建了桥梁,他的作品吸收西方写实绘画和民间肖像画的写真,兼容文人画意趣,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对20世纪中国人物画家的创作,产生了兼容并蓄的启发,《桃源问津图》作于1886年,为任伯年绘画艺术鼎盛时期作品,取“喜无樵子复观奕,怕有渔郎来问津。”诗意,率意的笔法与大气的设色,每一位人物塑造传神有呼应,形象非生活再现,而是高度提炼,突破了古代传统笔墨,显现了西方造型的意识,众多人物置身于山林间,画面和谐,又表现出文人的雅逸气度。陈半丁1984年在上海与任伯年相识,后拜吴昌硕为师,初习任伯年,后学陈老莲、高其佩、石涛之法,画有古意。他不以人物画为主,常作山水画点景,《江上泛舟》是典型作品,人物、小舟虽是点缀,却尽显幽茫意境。



清  费丹旭  红楼故事图 册页之一  26×31cm  绢本设色  1839年


明清两代虽有以上所述代表性人物画家掀起了一些波澜,但难挽其颓势,人物画渐趋平淡,随着20世纪的到来,由于时代发展所需而逐渐呈现上升态势,激起了中国画家迈向现实主义创作的道路。在漫漫路程中,艺术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将新的视觉体验转换成讴歌时代精神的人物画,从中涌现出诸多优秀的浙江籍画家,如叶浅予、潘絜兹、周昌谷、顾生岳、方增先、刘文西、姚有多、吴山明、谢振瓯、徐启雄、韩硕等。



清  任颐  桃园问津图  117.5×47.4cm  国画  1886年


叶浅予没有经历系统的学院训练,他的水墨作品主要以速写切入,长于动态和神韵的把握,叶浅予受聘于徐悲鸿任院长的中央美院,因此,他在教学上延续了徐悲鸿主张的写实教学,在此基础上又强调了传统线描的研习,他的许多作品,展示了对舞蹈人物动态和神韵的主观感受,不太符合现实比例的人物造型,修长的双臂突显了舞者优美的韵味,尚意的线条、明快的色彩,恰切地表现了印度舞的韵律,也充分显现了中国画独有的水墨魅力。潘絜兹曾工作于敦煌艺术研究院,对壁画有着全面的研究和临摹,传统中国画滋养了他的创作,其代表作《石窟艺术的创造者》,获法国春季沙龙金奖并参加第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他以严谨的笔法和丰富的设色营造画面,再现了敦煌鼎盛时期的繁华场面,受阶级观念的影响,他用画面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赞颂古代画师的超凡技艺而抨击统治阶级的庸俗贪婪。周昌谷最初在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学习油画,后留校任教并接受教学任务安排,赴敦煌莫高窟考察临摹,在敦煌考察学习后深入藏区进行创作,作品《两只羊羔》正是这个阶段完成的。画面表现了一位天真无邪的藏族女孩,用充满爱怜的眼睛,默默注视着两只刚刚出生的小羊羔,纯洁的少女与可爱的羊羔构成了温馨的画面,表达了对生命的礼赞,作品设色简洁、造型生动,主要以水墨烘托画面,体现了作者对水墨的高度理解和驾驭能力,这幅作品于1955年参加世界青年联欢会并获金奖。刘文西是一位纯正的南方人,浙江美院毕业分配到西安美院工作,深厚的黄土高原文化底蕴,成就了他作为陕西现实主义人物画的代表画家,从他的毕业创作到后来的作品,都流露着强烈的陕北风情,《祖孙四代》是众多作品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作品,这幅作品描绘了朴实的农家四代人,他们屹立在黄土地上,眺望前方,扎实的造型能力塑造出四代人不同的气质,醇厚的笔墨表现出了岁月的变迁,如雕塑般的群像充满了整个画面,作品尺寸虽小,却极具视觉张力。……等等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从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他们对中国画的继承、探索和创新,在当时以及今后都有着研究和学习的意义。



周昌谷   两个羊羔   79×39.1cm   国画   1954年


中国美术馆藏浙江籍艺术家人物画作品,虽然有着地域的身份,但艺术家与作品随中国人物画一路走过曲折、跌宕而充满神奇的光辉历程。回眸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在新视觉时代,思考这一优秀的传统画种,怎样将新的视觉体验转换为讴歌时代精神的新人物画,是所有艺术家亟需解决的问题,当我们不断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物画在中国美术史中也将更为绚丽夺目。




“浙”里有好画

——中国美术馆藏浙江籍艺术家作品选刊开栏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意是指地方的地理条件不同导致的自然资源的差异,因而导致思想观念和文化性格特征也各不相同。人文环境不同,人文历史也就会随之而改变,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讲,艺术品的产生与种族、时代、环境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除了传统意义之外,一个地域的艺术呈现还可以用“地方的风气”来形容,每一个地域都有着各种明显或者细微的差异。


吴越大地,良渚先民对玉的雕琢叹为观止,绍兴兰亭对书法的朝圣光照千秋,天姥山麓对诗词的吟诵荡气回肠,龙泉青瓷追求釉色之美登峰造极,孤山西泠对印石的镌刻源远流长,还有西子湖畔的国立艺术院,那是现代美术人的摇篮……这些与艺术相关的事和物都与一方水土的养育不无关联。


近现代,浙江无疑是中国的美术大省,底蕴丰厚,人才辈出,从浙江走出的一批批大师代表着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20世纪50年代中期崛起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院)的人物画,包括以李震坚、方增先、周昌谷为代表的水墨写意人物画和以宋忠元、顾生岳为代表的工笔人物画等风格样式,树起了浙派人物画的大旗,是浙江乃至中国画坛不可或缺的文化创造。


作为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国近现代艺术作品为重点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收藏的作品,对于品质品格是有非常高的要求的,能够入藏其中本身就是对作者、对作品的充分肯定。中国美术馆收藏的艺术品犹如一座巨大的宝藏,浙江籍艺术家在其中只是沧海一粟,但即便如此,作为单独一个地域来区别,他们的作品拿出来却是非常耀眼,分量十足。其中有些作品已经是脍炙人口,为大家所熟知,但也有些可能并不是很了解,或者从没有被关注过。


从本期开始,美术报联合中国美术馆推出中国美术馆藏浙江籍艺术家作品欣赏栏目《“浙”里有好画》,这个栏目并不是要刻意拔高某个地域艺术家的成就,也不是和其他地域进行攀比。每一个地域都有它们各不相同的文脉和地气,哺育过各具性格特色和艺术风格的画家,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过一席之地,但浙江自古就有一种好书画的文脉,连绵不绝,为世人瞩目的书画家层出不穷,这是不争的事实。


开设这个栏目,一是重温这些优秀或者称得上是经典的作品,让读者得以窥见这些深藏于库房的艺术瑰宝;二是让艺术爱好者了解浙江本土的艺术历史,关注有哪些人曾经是“浙”里的骄傲;三是学习欣赏他们对艺术创作的执着和精湛的技艺;四是感悟创作者做人的态度,给予书画爱好者一份激励和鼓舞。


希望通过这些不完全的梳理,能窥一斑而知全豹,让这些藏品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影响到更多的人。


栏目选择的浙籍艺术家的作品,仅仅是一小部分,但也是精华所在的一部分。因为好多艺术家一个人捐赠给中国美术馆或者被其收藏的作品有好多件,甚至几十件之多,我们只是选择了其中的一件作为代表呈现。


让我们与读者朋友们一起来重温、欣赏这些浙江籍艺术家的艺术成就,感受画家的艺术功力、个性、精神气质,品读他们不朽的作品……


最后,鸣谢中国美术馆对于此栏目开设的大力支持! (唐永明)



▼点击下图订阅2022年《美术报》



 编丨唐永明 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红色光影——中国现代皮影研究专题展”向先贤致敬
中国历史上首位创办私学,收徒授业的人
万元奖金在等你|“东亚文化之都”成员城市写生大赛征稿启事
而今迈步从头越| 王冬龄书法艺术60年大展盛大开幕
“无间——当代艺术四人展”亮相山东美术馆举办
《忠实践行“八八战略” 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展在嘉兴南湖畔开展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