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铁公共空间设计承载怎样的艺术美学?

美术报 2023-02-22

编者按:

近日,连接西湖和西溪湿地景区的杭州地铁3号线后半段开通,其中透露出的宋韵文化和非遗,分外吸引人。此线路有着怎样一番景致?放眼全国,怎样运用中国元素和当地城市人文历史来规划地铁设计,国外有哪些值得借鉴的、颜值高的案例,人们需要怎么样的地铁交通环境?本期分享地铁空间设计中的智慧与美学。

俄罗斯莫斯科 共青团地铁站

瑞士斯德哥尔摩 国王花园地铁站


苏东坡字体+汉官印

杭州地铁里的宋韵文化和人类非遗

■孙蕾蕾(西泠印社集团)


杭州地铁3号线后半段已于6月10日上午如期开通,3号线的“好看”似乎格外受到关注,一站一特色的精美设计吸引了不少市民慕名前去打卡合影。不过,一站一特色中也存在相似的风景,以“苏东坡字体+汉官印”为组合的统一站名标识想必让细心的乘客眼前一亮,宋韵文化和人类非遗悄然走进了地铁站。

杭州地铁“黄龙体育中心”站


2020年,以宋仁宗时期为背景的电视剧《清平乐》曾掀起收视狂潮。除剧情外,影视剧中服化道映射出来的宋朝生活美学,以晏殊、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背诵默写天团”为代表的宋代文化名人也频上热搜。其中,文坛巨匠苏轼曾两度来杭任官,并留下吟咏西湖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其在杭任职期间,以前人白居易为榜样,为杭人疏通六井方便取水、疏浚西湖加筑长堤,完善了杭州的城市基础设施,后人感念他的功绩,命名这座贯通西湖南北两岸的长堤为“苏堤”。

秦宣夫油画作品《苏堤春晓》

图片来源: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官网


两度来杭理政的特殊缘分,在诗、词、散文、书、画等`领域取得的登峰造极的成就,身世坎坷浮沉仍能“贫而乐”、不忘本心的文人风骨,促使东坡先生成为今天杭州谈起宋韵文化时无法跳过的一颗璀璨明珠。


正是有以上机缘,东坡字体成为了千百年后杭州城市轨道交通文化形象提升项目站名标识更新的首选名家字体。

苏轼《宝月帖》

截选自《苏轼尺牍墨迹》,西泠印社出版社2021年版


清中期,西泠印派在杭州崛起。印派以“八家”为代表,钱塘丁敬居“西泠八家”之首,开创并确定了浙派篆刻在印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使得浙江成了全国印坛重镇。1904年,钱塘丁辅之等四位中青年才俊相聚杭州孤山南麓、西泠桥边酝酿结社,最终“社以印名”,“西泠印社”横空出世。此后,印社不以自域、不囿篆刻,薪火相传、文脉不断,获誉“天下第一名社”。

西泠印社孤山社址

图片引自《孤山路31号》,西泠印社出版社2019年版


百年之后的2009年,延续数千年的“中国篆刻”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西泠印社正是“中国篆刻”非遗项目的领衔申报单位和主要传承代表组织。在此之前,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中国印学博物馆也已落户西泠桥畔十载。

谈论中国印学史,绕不开杭州。以上机缘,同样促使印章成为杭州城市轨道交通文化形象提升项目站名标识更新的首选图案元素。

杭州地铁3号线 “黄龙洞”站(作者郭强);

“武林门”站(作者施谢捷)


杭州地铁3号线 “潮王路”站(作者金鉴才);

“香积寺”站(作者唐存才)

杭州地铁3号线 “黄龙体育中心”站(作者余正);

“古荡”站(作者沈鼎雍) 


无独有偶。“中国书法”也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书法+篆刻的组合实为双人类非遗的强强联合。同时,苏轼的书法造诣极高,被列入“宋四家”之一,其行书《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杭州地铁3号线部分站名手写稿


压力之下,在“苏东坡字体”开发和站名印章篆刻过程中,西泠印社集团旗下西泠文创团队组织西泠印社各领域专家学者开展了大量准备工作,收集、查询各类史籍文稿百余册。集字对照、化繁为简、笔画重塑、细节打磨,务必使个个独立的“苏字体”贴合东坡原字,务必使排列组合使用的“苏体字”融为整体,务必使标识导引作用的“苏字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标准和规范。

杭州地铁3号线印章总图 

西泠印社社员刻杭州地铁3号线站名印章


给站名刻印同样经历了反复论证和慎重选择。最终,“汉官印”因其艺术风格浑厚古朴、端庄凝重,平正自然、易被识别而被选用。截至目前,西泠文创团队共计组织西泠印社150余位专家学者篆刻完成包括3号线在内站名印章140余方。


诗书画印相较而言,印学显得较为小众。实际上,印章是中华历史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数千年来普遍应用于社会生活。

杭州地铁3号线“留下”站


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曾作《西泠印社记》,文曰:“尝观古人之印,用以昭信,故曰印信。上而诏令文移,下至契约笺牍,罔不重之。”大意说,观察古人用印,用作宣示凭信,所以称为印信。上至官方诏令公文,下至普通契约书信,无不重视印章。

杭州地铁3号线“西溪湿地南”站

杭州地铁3号线“西溪湿地南”站,市民与站名合影。


时过境迁,今天的篆刻似乎与社会生活尚有距离。非遗入选实之不易,非遗传承更显迫切,使用是最好的传承,融得进普通生活,受到年轻人关注,便是非遗项目和中华文明传承不绝的希望。


艺术与美息息相关。如今,我们也希望在杭州交通更加便捷的同时,不负杭城艺术沃土之滋养,以艺术之力反哺城市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观美之机会、打造观美之空间。



地铁空间是城市动脉 也是美丽橱窗

■本报记者 厉亦平 实习生 施涵予


曾在地铁站里看见天空——并不是真的天空,而是站厅穹顶用彩色图案和灯光点亮的一片人造景观,好像急着要把外面的景象呈现给刚出车厢的乘客。在不见天日的地铁站里设置一方虚拟蓝天,似乎只是个无足轻重的把戏;但即便如此,这仍然像一个隐藏在行程中的“小彩蛋”,虽然很小,但还是传递出了一份关心,告诉你:地铁站在乎乘客的感受。

杭州地铁3号线“黄龙洞”站


融入城市的山水风光

杭州地铁里不仅有晴天,还有夜空。3号线黄龙洞站有着连绵的蓝天穹顶,6号线建业路站的吊顶则有一大片“星空”,动态LED灯珠组成了钱江新城标志性建筑的图案,点点繁星象征着无数的建设者,正因为有了这些建设者,才有了杭州新城的繁荣景象。

杭州地铁6号线“建业路”站


众所周知,杭州是个“湖城相伴、山坊相望”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地铁空间也融入了城市的山水风光、人文特色。其中多个站点设计由中国美术学院负责的杭州地铁公共艺术项目团队参与,联合各领域多个学院,在“一站一故事”的主题下进行艺术创作,通过创意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创作出《梦幻钱江》《印象萧山》《人文钱塘》《钱江潮涌》等公共艺术作品,展现杭州的历史人文和民间民俗,以及当下的生活方式和新技术、新景观。最新的美院象山站,由设计学博士卢涛主持,以“空间折叠”“城市美术馆”“光的艺术”等理念,打造了一个面向大众的公共美术空间。

杭州地铁“美院象山”站


除了看云观星,地铁站还能带人“上山入海”。广州4号线南延段南沙客运港站地处海边,整个地铁站宛如一个海洋乐园,蔚蓝的墙面如同海水,镜面的海鸥状白灯和石材地板相映照仿佛粼粼波光,站厅中央是一座精美的巨大木质宝船,既以装置的形式再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同时也是自动售票机所在位置,美观性与实用性兼备,历史场景与现代功能结合,十分巧妙。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与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设计的南沙客运港站,因此获得了2018年全国“十大最美地铁站”“最佳主题奖”“最受公众欢迎的地铁站”多个奖项,足见大众对它的喜爱。


可以发现这些地铁站的设计,不仅结合了自然景致,更重要的是根据当地的条件,发扬了各自的特色,使人们得以在地铁站里,感受到城市的风貌,体会到文化的浸润。地铁已经成为了城市展示自我的一面橱窗。

广州4号线南延段南沙客运港站 

(设计团队: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融入城市的历史与未来

成都地铁5号线获得了2021年美国缪斯设计奖室内设计类别金奖,是将传统文化、现代科技和城市特色有机结合的优秀典范。抚琴站以“凤求凰”为主题,墙面上神鸟翩飞的浮雕,体现飞鸟、火焰、星辰的动态灯光,形状不规则的显示屏,共同演绎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二江寺站围绕“链接”进行创作,将平面图案与浮雕、桥洞型的梁柱相结合,以二江寺古桥为主要元素,展现了成都的古桥文化、商贾文化、码头文化、川西田园风光等。皇花园站内部运用大量金色、红色,顶部的灯具形似藻井,两侧墙面有色彩绚丽华美的花朵壁画,是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吴松的作品,整体以中国传统山水画为灵感,借鉴了五代时期成都画家黄荃“皇家富贵”的重彩画风格,呈现“花重锦官城”的繁荣景象。

成都5号线锦城大道站

成都5号线抚琴站(浮雕墙设计指导:陆苇)

成都5号线皇花园站(壁画作者:吴松)


上海地铁也不乏富有特色的地铁站设计。吴中路站的设计由建筑师俞挺主持,设计理念是体现改革开放背景下上海人的精神风貌和品格特征,站台空间清爽简约而富有科技感,最大限度地展现站厅无遮拦大空间、大跨度拱型顶的结构美。如果把站厅地面看成黄浦江,那么两侧的立体城市景观墙就是灯火通明的浦东和浦西,而站厅的两端则象征着上海壮美的未来。豫园站以天花板的曲线线条,模拟拍打翻卷的江水;丹阳路站被一分为二的黑白两侧,介绍了杨浦百年工业历史和新杨浦的发展景象。

上海15号线吴中路站(设计:俞挺)


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地铁站

地铁如同城市的动脉,联结各个重要区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人群。它在城市的身体里跳动,它的形态也在激发城市的活力。在公共交通的功能性逐渐被满足之后,地铁作为公共空间的艺术文化特征越发受到重视。打造具有辨识度和文化内涵的地铁站,成为许多城市重视的问题。

俄罗斯莫斯科 基辅站

俄罗斯莫斯科 新村庄站


对于城市居民,地铁站的空间设计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体验和审美情趣;对于游客,地铁站也是增进对城市了解的窗口。曾有媒体就此采访多位专家,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琳认为,地铁公共艺术对城市而言,至少具有两个有益的作用:一是弘扬地域文化、彰显城市特色,二是引导市民行为、推动城市文明。“高颜值”地铁站,是在快节奏单调的地铁线上,将景观和休闲相结合,实践人性化的城市治理。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柳立子指出,当今的中国,地铁在承担市民出行和城市文化形象的同时,其实还创造着产业的价值,甚至可以改变城市的格局。

瑞士斯德哥尔摩 中央车站


因此,地铁公共空间艺术的发展,反映了现代城市物质水平的提升和精神需求的增加。好的地铁公共空间设计,能够发掘地区特色,展现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希望人们在经由地铁穿行城市的时候,可以有更多机会欣赏这里的风采,聆听这里的故事,感受城市脉搏的跳动。


▼点击下图订阅2022年《美术报》


  编丨施涵予 偲琪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讲文明 树新风——2022年浙江省公益广告大赛启动征稿
门人半知己丨北京画院呈现齐白石、于非闇、王雪涛师徒花鸟画经典佳作
等你来报名!“蒲公英计划”书法美育公益培训项目启动
时空留痕•无界西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22本科生毕业作品展
陈履生:我的没有家学的艺术道路
王明明:学规律而不学样式
吴为山:父亲是我的好老师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