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闽中遗珠,“浙派”先导——黄羲与近现代美术研讨会综述

郑志忠 洪新莹 美术报 2023-12-26

2023年5月20日上午,黄羲与近现代美术研讨会暨福建省黄羲博物馆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仙游举办。福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梁星到会祝贺,仙游县副县长林宇家到会致辞。本次会议成立了黄羲博物馆学术委员会、黄羲艺术教育基金,通过官方平台的搭建,以共同推进黄羲艺术研究,并鼓励青年学者参与到黄羲研究与传统人物画创作中来。

福建省黄羲博物馆学术委员会聘书颁发仪式

随后进行黄羲与近现代美术研讨会,会议围绕黄羲先生的创作成就与从艺从教经历展开研讨,通过不同角度阐述了这位生于闽中、影响辐射近现代中国美术史的前辈所作的贡献。出席研讨会的有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毛建波,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罗礼平、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郑盛龙、福建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俞梦彦、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邵彦、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黄叶、福建省美术馆馆长邱志军、莆田市闽中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俞宗建、仙游县美术家协会主席黄玉坤、福建省黄羲博物馆馆长黄国培。

研讨会嘉宾合影

黄羲作为一名优秀的传统人物画家,其远绍唐宋传统,中承闽籍吴彬、黄慎之风韵,近师人物画家李耕、李霞,成为“闽派”人物画传承脉络中的中流砥柱。又先后师从吴昌硕、黄宾虹等名师大家,兼善花鸟、山水、书法,精通画史、画论,是一位专业突出、学养全面的艺术家。他的人物画创作和教学主张与潘天寿先生所坚持的“中西绘画拉开距离”不谋而合,成为潘天寿中国画教学改革中的主力军之一,为扶正当时人物画过度西化的趋势,推动“浙派人物画”发展的成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本次研讨会持续近三个小时,研讨会上,大家对黄羲坚守传统的艺术精神和教育理念,并从其人品、画艺、画学思想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交流。会议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毛建波主持。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 毛建波

毛建波回顾了“黄羲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的三次大型展览,通过展览前的研究,更加认识到黄羲是潘天寿先生建立中国画高等教育体系过程中人物画教学的重要人物。通过当时研究成果的发布,越来越多的学者亦认识到黄羲先生的重要性。

黄羲留下了大量的教学笔记、画稿中,通过这300多号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文献,可以一窥中国近代美术的很多问题,值得做更多的研究。故而,成立黄羲学术委员会,建好学术平台,可以凝聚学术力量,做好黄羲研究,并通过慈善基金来支持更多的年轻学者加入黄羲研究。同时,在黄羲研究的不断深入中,我们更意识到家乡对他起到的作用。通过李耕、李霞与黄羲的师承关系,横向看,同一时段里仙游的三位画家形成了“仙游三杰”的群体,对近代美术是一个重要的案例;从纵向说,莆田画坛从李在、吴彬到曾鲸、宋珏有着良好的传承,李霞、李耕与黄羲都保持着壁画传统,这是福建独特的地理环境所酝酿的对唐宋绘画传统的延续,从黄羲入手,对古代美术研究同样是一个重要的案例。正如当时展览以“世纪遗珠”为题,黄羲犹如上个世纪的一颗遗珠,拂去尘土使其发光,是我们在座共同的责任。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罗礼平

罗礼平从福建区域美术史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福建画家的崛起与黄羲个案的意义。黄羲是第一批在传统基础上接受现代美术教育的艺术家和教育家,同时,他身上折射出自明以来从福建本土走出去的“闽派”画家的典型。通过对黄羲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承前启后地将整个福建绘画历史串联;另一方面,黄羲对于中西绘画传统的认识和解读,侧面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质。“通过黄羲留下的文集,可以看到他对素描的看法十分独到,他看到了素描的弊端,同时他认为素描对中国传统是一个很重要的补充,并将其付诸实践,他试图在西方的历史与传统的现场中形成一个合力。”黄羲在绘画语言与教育上的诸多探索,都值得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郑盛龙

郑盛龙从时代语境中分析黄羲的价值,“我们允许审美多元化的存在,但同时要思考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我们自己的东西是什么?”黄羲在上个世纪“西学东渐”的背景中依然坚守中国传统文化,他的艺术风格、审美趣味是在中华文脉谱系中流变形成,与时俱进,在流变中发展,没有对原来传统的复制。他以书法性抒写的线条作为绘画形式语言,其线条质量、内涵与品味非常之高,符合中国画内质的精神要求。可见,黄羲不仅是一位从传统迈进现代的中国画大家,也为后来“浙派人物画”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他身上有值得当代人与当代中国画思考的东西。

福建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俞梦彦

俞梦彦从绘画技法角度,高度肯定了黄羲的艺术价值。在中西文化碰撞的历史背景下,黄羲将院体画和文人画相结合,在艺术领域走向了更加高华的道路。潘天寿将黄羲调入中国美院,可以看到重要成果:一方面是黄羲以文人笔墨冲破当时素描加壁画线描相结合的封闭体系,对中国美院中国人物写意画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从黄羲作品来分析,其人物、花鸟、山水都十分精彩,工笔、兼工带写、大写意技法都非常娴熟。他对于西方造型、观念、色彩的吸纳是融合在民族技法的体系中的,设色高雅,下笔直取,高度审美。他的大写意和兼工带写是民族的概括造型与笔墨的完美组合,对当下中国人物写意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 邵彦

邵彦将黄羲定位为新老浙派的桥梁人物,通过对“浙派”、“闽派”与“新浙派”笔墨谱系递进的分析,可以看出黄羲出身的“闽派”绘画实际上是明代“浙派”的孓遗,而“新浙派”所形成独有的疾风暴雨式用笔,正是明代“浙派”的传统。认为正是因为潘天寿将黄羲请到浙美任教,恰好使杭州本土中断的“浙派”传统得以接续,“就现在来看,‘新浙派’的底层逻辑正是黄羲先生所带来的‘闽派’传统,有格外强调用笔的一面”。

福建对历代文化的积淀,使它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托底,黄羲则像一个倒置的宝塔,他作为宝塔尖端的部分,却向上辐射,托起了整个美术史。如何把黄羲做成一个大题目,深入挖掘出他与历史的内在逻辑是学者应该共同思考的。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黄叶

黄叶强调对一个大师最好的纪念,是重视大师,找回他的精神和价值。在当下某种程度已经失去对传统人物画深刻的影响和认识的情况下,黄羲是很重要的传承,对他的研究是书写美术史重要的一环。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仙游画派”与民间生态的紧密关联,以及莆仙“三一教”混杂的信仰,使他对传统壁画题材得到广泛的练习,或许正是黄羲在西方文化与时代思潮中,得以保留闽派特色和坚持传统的原因之一。

福建省美术馆馆长 邱志军

邱志军从美术馆的角度出发,强调对黄羲在美术史上的再定位。纵向上来说,我们可以把黄羲先生放在整个“浙派”的脉络中进行梳理;从横向来说,他有着与同时代名家共性,以及在创作上对传统与当代化的探索,这应该是作为当时潘天寿先生的选择的重要原因,也是近代美术史上的重要议题。“所以在接下来的展览中,我们应当重新考虑他的学术地位,并进行作品梳理。”同时,对黄羲博物馆来说,不仅要聚焦理论研究,更应当做成一种公共方案,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环。

莆田市闽中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 俞宗建

俞宗建将接下来的黄羲研究方向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个是溯源,第二个是定位,第三个是贡献,第四个是发展,第五个是代表作。

从黄羲的《九州禹迹图》溯源,我们可以看到与李在、郭熙作品中所共有的文人气、学者气。潘天寿一次次地请他去教人物画,其原因正是因为他传承的是民族文脉,自家风神。他对于曾鲸、李龙眠白描的反复临摹,可以看到他在不断的守正创新和坚守反省中,一直坚守中国传统几千年的优秀文化跟绘画的基因。所以,黄羲是没有被转基因的,是一个有重大研究意义的人民艺术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代名师,是中国古典人物画的集大成者。

仙游县美术家协会主席 黄玉坤

黄玉坤从仙游本土视域出发,从“仙游三杰”一脉相承的壁画传统和绘画风格进行讨论。正是仙游宗教信仰的文化属性及独特的地域民俗民风民情,使仙游画家长期坚守于神仙道释、历史经典为母题的古典人物画创作取向;同时,直接在白墙上作水墨的作画方式,“使得画家作画时指、腕、肘、肩、腰、膝协调用力,行笔时长短兼顾,纵横交错,轻重缓急,收放自如,顺逆锋交替顺畅”,这是黄羲国画艺术成长与成就的文化背景,值得我们关注。

福建省黄羲博物馆馆长 黄国培

黄国培强调黄羲先生一生从事绘画创作和美术教育,他的信念很简单,就是想展现传统绘画的生命力与艺术趣味。所以,这一次成立福建省黄羲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不仅仅是希望完成一个个案研究,更是为了发扬传统和保留传统,为了中国画艺术就是今后更好的发展。

研讨会现场

在会议总结发言中,毛建波教授指出,接下来委员会将开放黄羲资料数据中心,全方位地把黄羲的图像文字资料提供给相关研究者。同时,黄羲相关著作将陆续出版,例如黄宾虹《故宫鉴画录》的整理与出版。这些工作不仅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可靠范本,为近现代人物画研究提供资源线索,也为近现代美术史以及美术史整体性研究奠定基础。今天,我们对于黄羲的研究也有共识,这不仅仅是一个画家个案的研究,更是对当下传统人物画乃至中国画的思考,亦是对区域美术史、近现代美术史的挖掘和发展。

研讨会现场

▼点击下图订阅2023年《美术报》



  编丨施涵予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先睹为快!“十八世纪欧洲大师”展九月来沪,戈雅、布歇等领衔
森林歌者希施金
文博界泰斗孙机辞世,享年93岁
新时代“扬州瓷画”艺术实践与意义
“大千遗珍”丨13件原版张大千旅美亲签石版画杭州展出
“世界上最好玩的老头”黄永玉逝世
西泠印社建社120年丨同社诸子论文处——山川雨露图书室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