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汉字形、音、义的艺术狂想 | 2023汉字艺术三年展“东望西张”开幕

施涵予 沈佳琪 美术报 2023-12-26

形、音、义三者完美综合的汉字,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结。“六书”中蕴含了丰富哲思,书写智性在新技术媒介中延伸,汉字本体在智能时代面临新的挑战,汉字设计以多种方式生发人文精神......这个汉字艺术大展,将为大家带来新的认识与启发。

9月16日,2023汉字艺术三年展“东望西张”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指导,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与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汉字设计创新研究所共同承办,国家社科艺术学重大项目《汉字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课题组协办。

‍2023 汉字艺术三年展“东望西张”主题片

开幕式现场

浙江省人大常委、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钱晓芳;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党委副书记刘正,纪委书记方培新,党委委员、副院长韩绪,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杭间等出席开幕式。

出席本次开幕式的受邀艺术家代表有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纤维艺术家施慧,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家王冬龄,平面设计师、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会员洪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会员蒋华,视觉艺术家崔剑巍。
参加开幕式的还有省政协文史委、各兄弟院校、中国美术学院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的领导们。开幕式由汉字艺术三年展联合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院长袁由敏主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为展览启幕


向上滑动阅览

“汉字艺术三年展”开幕词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文化传承的载体,中华文明的象征。留住汉字书写的精神意蕴,把“汉字”作为一种文化的生命体,进行维护和发展,是保护、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工作。本次展览,通过书法、绘画、影像、装置、新媒体等跨领域、跨学科的艺术表现形式,全面、立体地呈现汉字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它的意义在于,以当代艺术的思考方式与表现形式,激活“汉字”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进而让“汉字”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获得新的生命力。从更深层看,坚持从中国文化经验出发,以中华民族的当代文化建设为本位,从汉字文化中发掘出一种“本土的现代性”,呈现“汉字”继承与弘扬的使命,“汉字”创新与开拓的理念,这必将进一步提升“汉字”的文化影响力,意义十分重大。我宣布,2023“汉字艺术三年展”,开幕!


展览总策展、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韩绪致辞


向上滑动阅览

危机与自信

 

三千多年来,汉字在自身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数次生存危机,先有为快速书写而进行的结构改造;又有急于追求“先进”而进行的罗马化和拉丁化;也有为扫盲而进行的过度简化;还有因无法瘦身编码而被计算机时代淘汰的危机。但最终,值得庆幸的是,有许慎、王国维、王选这样的关键人物存在,使得汉字正脉得以存续。汉字面临的最严重危机,恰恰是在数字技术与移动互联的今天。当下,我们不再“读和写”,凡事都依赖“听和说”,试想,从古至今出现过的30万个汉字单字,怎么可能用1000来个发音所涵盖呢?这难道不是对出身绝厉以至于“天雨粟鬼夜哭”的汉字以极大的忘却和慢待吗?汉字,是形、音、义三者的完美综合,这是其他文字所不能比拟的。在本次长达一年多的策展过程中,我们决心抓住这一综合特征,在“同文、在形、有义”三个关键处进行思考。【同文】,《礼记》首言“书同文”,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创举,用一种文字统攝多种语言和发音,这如同今日互联网基本语言http://一样,是所有纷繁呈现的最核心底本,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殷墟考察时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也道出了汉字同文的重要意义。【在形】,汉字起于象形,象形并不代表落后,从古到今,人类对形的敏感远远高于其他如色彩、纹理,日常生活中的箭头、运动会上的运动图标、社交媒体上的表情包等等都是证明。汉字,恰恰是起于形而又不限于形的。【有义】,汉字是一字一义甚至一字多义的,与字母文字不同,它的单体可以独立使用,并具有明确意义,同时又可以组成对联、绝句、词牌、宏文。卡尔维诺曾言:“词汇把可见的踪迹和不可见物、不在场的物、欲求和惧怕的物联系了起来,……”这像极了我们的甲骨卜辞不是么。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提出构建“艺术国学门”,并聚合多学科之力来整理研究“汉字、山水、器道”等中国艺术基因,以期真正用艺术弘扬国学。2021年,由中国美术学院牵头,以《汉字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为题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得以立项,使对汉字的造字智慧、谱系传承、媒介拓新、对内蒙养、对外传播等诸领域研究得以落实开展。本次展览,我们用三个主题“大哉·器”“世界·观”“无尽·势”铺陈展开,期冀用艺术的方式呈现汉字的独有魅力,也尝试探索汉字在今世及未来的发展潜能。我们希望,对汉字的探索,要有绝对的文化自信,是所有中国人和爱好中国文化的人的事,是公器;同时也绝不是学院里的牙塔白雪,更希望在最广阔的社会层面能引发关注和思考。


展览总顾问、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杭间致辞


向上滑动阅览


“汉字艺术三年展”是中国美术学院非常重要的学术活动,它的重要性对设计学科而言,是通过艺术学科来推动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交融。 2003年,我在大英博物馆看过的一个有关阿拉伯文字的展览,这个展览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作为一个东方人、中国人,从对阿拉伯文字的不理解,到通过这个展览感受到阿拉伯文字对于一个异国文化背景的人所产生的震动,那是一种可以让人想主动了解到阿拉伯文化的能力。无论是展览中的阿拉伯文字表现,还是设计以及当代艺术,整体上都呈现出非常系统且规模巨大的可能性。当我 2003年从清华大学到汕头大学任教期间,随即发起了“岁寒三友”——两岸三地中国传统视觉图形与现代设计的活动,可能在座的朋友都知道,这个活动实际上是把字体图形、字体纹样当成一个广义的图形展开和现代设计的衔接。2005年,我参加了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世界平面设计的论坛”,我的演讲题目是“六书与中国视觉设计”,希望讲一点中国的东西,而且把中国传统的东西当做当代的思维角度去展开,我想这可能是我们所特有的,是对传统问题进行当代转换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会议上,该主题引发了各国平面设计师的极大兴趣,并展开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探讨,我也因此对“六书”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与中国人的传统视觉表达有了更多、更系统的联系。三年前,我和韩绪、袁由敏一起约定要做一个汉字艺术大展。今天,我们终于迎来了首届汉字展,组委会把汉字展发展成“汉字艺术三年展”,我想这个“三年展”意义非凡,它是一个当代艺术的展览学术概念;同时“三年展”也是中国美术学院对国内外设计同行的一种承诺,这种承诺就是我们三年的约定,三年的推出,以及以三年为节点的学术上的一个递进。“汉字是视觉设计之王”是平面设计界的一个俗语,今天我们可以通过这次展览来了解这个俗语的含义。就“汉字”的意思而言,“汉”这个字不用说,从“字”这个角度来讲,我想它在中国不仅仅作为辨识和在字形上传达“字”本身,它还包含“孕育”的意思。本届汉字艺术三年展,集合了施慧、王冬龄、陈华沙等当代艺术家、书法艺术家以及设计师,这是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的一次集体劳动和创作,一定会给我们的中国文化孕育出一种新的表达和新的文化方向。汉字作为一种形声、表意文字,与西方的表音文字不一样。中国人从最原始的,比如从甲骨文这种象形文字出发,最后依然能够在绝大多数国家都向着表音文字发展的前提下,我们仍然坚持着表意文字的发展,我想这是对于中国文化的一个非常大的贡献。文字学专家研究表明,我们之所以能够坚持表意文字,是因为它的秘密在于“六书”里面的“形声字”,我们的形声字占了70%以上,而作为一个中国人,是最能做到“秀才识字读半边”,我们俗语说的是任何一个中国的文字,只要有小学文化的程度就可以知道它的类别和基本发音,这就是形声字的秘密和生命力,同时也是形声字能够作为文化传播的无限广阔性的重要基础,而且这个基础不仅仅属于中国,也是属于东亚的。我们都知道日本、韩国、朝鲜半岛他们的文字发展来历,因此我们的展览是一个开放性的展览,着眼于整个东亚文化。在整个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当中,我们希望各国设计师和艺术家能够一起交融并进的发展。每一个去过日本或者韩国的朋友都知道,以形声字为主体的中国汉字,在东亚文化上的发展和传播。我参与了韩绪老师团队的多次讨论,老师们把汉字中平面设计的字体表现与它广大的一种视觉传达,以及当代科技的声音影像与文字的关系已经极大地、无限地扩展出去了。我想这也是由我们中国美术学院来主持、来推动汉字艺术,作为以东亚、以中国文明为核心的东亚文化,非常重要的意向传达主体的文化角度及其意义所在。所以,我不但期待这次展览,同时还期待三年再三年后的展览,希望我们的三年展能够不断在全球文化交融中,通过汉字艺术来传达我们的见解和声音,以及思考。
*根据开幕式发言稿整理


展览联合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院长袁由敏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汉字,作为中国思维与万物的书契,跨越时间、空间,跨越地方、语言、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传递中国文化、文明与思想;汉字艺术,则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独有存在,包蕴信息视觉显现,并通达于“同文” “在形” “有义”的艺术感知世界。

“汉字艺术三年展”,从汉字本体及其视觉基因出发,以汉字文化圈为地缘基础,以汉字艺术创作研究为主线,联合国内外汉字相关艺术家、设计师、研究学者,探索汉字艺术与设计方法、创新汉字美学价值;在未来媒介语境下,推动汉字文化传承的⻓效机制和创新路径构建,打造汉字艺术研究与创新实践交流平台

“汉字艺术三年展” 作为中国美术学院重大学术项目之一,通过艺术展览、学术论坛、文献研究、汉字行动等形式呈现汉字艺术的多样性、独特性和创造性。

展览现场

“东望西张”的展览主题,意为古老的东方汉字将以其独立视角,在中西方总体“文字视觉”语境中,形成“内观—对望”;在互动、探索、延伸与应用中,拓展汉字视觉本体表达;在跨越国别、语言,超越现实与虚拟的存在中,对话未来世界,互为互鉴。

2023 汉字艺术三年展“东望西张”分为“大哉 · 器”、“世界 · 观”、“无尽 · 势”三大版块,策展人分别为袁由敏、俞佳迪、李轶军。据总策展韩绪介绍,三个版块是从古、今、未来的视角,期冀用艺术的方式呈现汉字的独有魅力,也尝试探索汉字在今世及未来的发展潜能。


第一版块:大哉 · 器


“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天地有始,大哉乾元。“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古人观天法地,比类归纳,肇造汉字,载道之器。

汉字孕育了中国人观天法地、治国理政、化育万民的日常;塑造着中国人的思考、行为、表达的法度;承载着中华民族悠长又充满自我革新的历史;汉字代表了天地开创时期的纯粹和无限可能性;汉字作为器,是对纯净、无垢、完美状态的赞美。

“大哉·器”版块旨在探讨汉字之于中国史观和人类共同价值观双重命题。

这一版块追溯汉字源起,但不同于博物馆的呈现方式,作为艺术展,融入了各种变形与重新演绎。



第二版块:世界 · 观


千文万象,载思载艺,以观世界。

汉字以中华文明为主体,构成了连续而动态的视觉巨链,流溉于广袤时空。

汉字视觉,异文同函,我法他山,微言大观。

汉字本体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中参与他者共构视觉传播;在中西方视觉互动、延伸与应用中,建构并影响着汉字的视觉谱系,波及东亚,影响了“汉字文化圈”;汉字视觉的发生与世界互为互鉴,同时也共同对话于未来世界。

“世界·观”版块旨在广域时空中,重新发现汉字艺术视觉本体,为世界成像。

不同艺术家以风格各异的作品,丰富了汉字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呈现方式。



第三版块:无尽 · 势


技术跃迁,媒介书写,智性损益。

汉字作为跨界思考和视觉表达的共同媒介,显隐于虚拟与现实世界之间。

新媒介,新视觉,新技道,绵延无尽。

汉字信息,链接万物,在新媒介中延伸着人们的书写智性体悟;随着算力与人工智能的扩张,在无尽的“工具理性”面前,汉字必将面对新一轮的身体感知与媒介技术的统合;在时间与空间的耦合中,汉字“书写”在“媒介宇宙”中将无限延伸。

“无尽·势”版块旨在向汉字视觉本体发问,探索汉字未来世界观的隐喻与思辨。

汉字没有在新技术面前停步,而是继续向前。



部分参展作品


▲ 三希堂拓片《快雪时晴帖》

▲ 三希堂拓片《伯远帖》 

▲ 施慧《另一种书写》

▲ 谷文达《唐诗肆首 简词典系列》

▲ 王冬龄《霍金箴言》

▲ 刘正《银碗里盛雪》(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右)

▲ 陈华沙《字游歌唱》

▲ 王绍强《千字文》

▲ 洪卫《卧刀示衣系列》

▲ 崔剑巍《自叙帖—物剧场》

该系列活动还包含三场学术论坛,分别以“文字关怀与科技”“汉字文化与艺术”“汉字设计与人文”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交流分享,围绕汉字与造字思维、视觉巨链、智能媒介、社会美育、跨文化传播等多方面的探讨。


汉字设计创新研究所


汉字设计创新研究所,是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重要的教学与研究机构。研究所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课题《汉字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整合汉字文化资源,汇集国内外文、史、哲、艺、科等多领域专家学者,立足于汉字传承与创新,以汉字社会美育与创新为切入点,梳理汉字传承脉络及汉字构字智慧;探索大数据智媒体时代的汉字视觉开发与设计研究,建构面向当代与未来的汉字视觉系统;唤起汉字社会属性及美育力量,培养兼具社会感知、创新思维、审美判断、实践突破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点击下图订阅2024年《美术报》



 编丨ZYJ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顶级”宋拓碑帖珍本,在故宫文华殿展出
赏析|画中观器,看宋代家具的简约清雅
梵高《春日花园》失窃三年后被追回,有轻微损坏
百花朝阳入画来——浙江省百县百花中国画展在杭州开幕
定了!2024年4月,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在山西、浙江、河南展出
金石传声诗书画——首届吴昌硕艺术国际论坛系列活动在浙江安吉举行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