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懂并信任着——我与《美术报》这些年

王进玉 美术报 2023-12-26


懂并信任着——我与《美术报》这些年

■王进玉

(艺术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专委会委员)


《美术报》创刊三十周年,作为作者与读者的我,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并送上最真挚的祝福,愿今后的日子越办越好,再续荣光,再创辉煌!


《美术报》在美术界媒体圈的地位和实力不言而喻、毋庸多说,相信举凡从事美术工作的人没有不知道它的,也没有不阅读过它的。说这话一点儿也不为过,在美术领域,至今还没看到过有哪家报刊在专业性与大众化的契合度上,在和艺术家的密切合作与社会美育的大力普及上,在纸媒、网媒以及新媒体平台的共同开发上,都做得如此风生水起。不仅在栏目设置、版面导航、主题策划、信息传播、渠道整合,以及活动举办等众环节多管齐下、亮彩纷呈,而且对画坛乃至书坛发生的重要事件也都能做到及时报道、深度剖析、全面呈现,受众面之广、关注度之高、影响力之大,绝对在行内是出类拔萃、可圈可点的。


由此也能看出,其“多元融合、立体办报”的理念并非口号,以“用户为中心,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宗旨也绝非空谈,而是真真切切地落到了实处,做到了细处,的确在众多方面提供和满足了不同层次读者的口味与需求。毫不夸张地讲,关注了《美术报》,也就基本了解和掌握了整个美术界的动态、动向。正因如此,无论是纸质报刊,还是其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我都会一并订阅,且时常推荐给他人。


说到笔者与《美术报》的正式结缘,还得从西子湖畔讲起。2017年6月8日那天,可谓记忆犹新,我正受邀赴杭参加由中国评协与浙江省文联在西子湖畔主办的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刚下飞机便收到一条陌生短信,大意是希望能在《美术报》开通评论专栏,每两周写上一篇文章。看到信息后我毫不犹豫地便答应了下来,因为在当时我能明显感受到,属于我和报社的缘分已经开启。从前更多是以读者的身份和它相遇,虽然也断断续续、零零碎碎地在其上面发表过一些文字,但大都如深海盲行,不成体系。所谓的成就感也好、身份感也罢,总之评论的积极性与主人翁意识从没那么强烈,而此刻,信任感、责任感等却是油然而生,似乎一下子便有了莫大的写作动力和参与热情。事实也确是如此,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我的评论激情再次被点燃,密集写作开始成为我生活中的新常态,尤其注重评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有效性,对文艺界特别是美术界出现的一些新闻事件、热点问题等更加关注,也都会及时撰文跟进,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观点。时至今日还依然保持着这样的评论状态、写作状态。不得不说,与《美术报》的结缘,与编辑老师的敦促,当然也与自己的勤奋等都是分不开的。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美术报》上发表的不少文章都是急稿,有的是在出差的路上写就的,有的是连夜赶稿完成的,但正是这种“被催迫式”的特别历练,使我的应变能力、写作效率都得以大幅提升,面对突发事件、临时命题等也都能做到游刃有余、有条不紊地评说。虽然是急稿,但质量不减,甚至会急中生智,诞生出不少反响还不错的文章,像《画好写意画,首先要做个“写意”的人》《主题性美术创作还需拓展》《优秀美术作品进教材,究竟多重要》《抄袭之风何时休》《新形势下,策展何为》等,都是在时间较为紧急的情况下写出来的。当然,有时候会一连发过去多篇稿子供其选用,编辑老师也总会开玩笑说,感觉像是收到了一笔巨款。



王进玉文章《主题性美术创作还需拓展》发表在第1276期《美术报》08版聚焦


总的来讲,给《美术报》写文章相对比较轻松,一如和其编辑部的老师打交道一样,没有任何的思想包袱与心理负担,不需要那么多专业以外的考虑、顾忌和人情世故等,可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自由痛快地表达创作或评论上的一些主张、观点、看法等。包括遣词造句,也都不需要太过刻意去经营、设计,不必搞那些冠冕堂皇的官话、套话,或一些故弄玄虚的句子、故作高深的修辞等。相反,《美术报》要的就是真实、客观,艺术家真实的创作状态,评论家客观的意见建议等,而且编辑们也都会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位作者的表达,对原文少做或不做改动,尽可能地保持文章的原汁原味,保证有价值的声音能够顺畅发出。且不论资历、不问年龄、不设门槛,只要有益于美术发展,有利于艺术繁荣,能够很好地起到引导舆论、提高审美等的作用,便一律欢迎,平台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我想这也正是《美术报》几十年来一直被大家喜爱,其品牌影响力和综合实力排名始终靠前以至名列榜首的最重要原因。


所以一旦有新的文章或自我感觉比较好的作品出来之后,我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美术报》。实话实说,交给它我是放心的,交给别的报刊,特别是一些带有犀利观点的文章,我往往会担心,甚至没底,不清楚能否给刊登,抑或会被修改成什么样子。但交给《美术报》就没有这样的担忧,像是交给了自己人,即便被修改,也八九不离十,与原文原意差不到哪里去。


这其实就是信任,彼此的懂得,充分的信任。或许正是这样,《美术报》也便成了我不折不扣的“娘家人”和“大后方”,这是其他媒体、刊物所无法带给我的一份特殊情感,谨以此文记之、念之。

▼点击下图订阅2024年《美术报》



 编丨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第二届西湖国际动画双年展开幕
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展系列:古逸之风——黄羲中国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邵锋强书画展在萧山画院开幕
2023浦江第十六届书画展销周招展启事
曹荭:绽放的生命
年度文物爆展开展丨50余家文博单位,440件国宝,近200件一级文物在京集中展出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