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纪录·事实 | 第六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开幕

美术报 2023-12-2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 Author IDF


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WEST LAKE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简称“IDF”)是集纪录片推优、提案、展映、论坛、工作坊于一体的高品质人文艺术平台,于每年金秋时节在杭州西子湖畔举行。IDF即“I DOCUMENTARY FACT”的缩写,中文为“我·纪录·事实”,意在探讨纪录片创作主体、影像方法、拍摄对象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六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简称“IDF2023”)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于2023年11月24日至26日在中国杭州举行。本届大会设有“西湖荣誉”评优单元、“IDF论坛”学术单元、“纪录之光”展映单元三大内容板块,将邀请中外纪录片作者、制作机构、发行机构、文化学者、媒体人齐聚杭州西子湖畔,共赏西湖纪录之光。


第六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开幕仪式暨开幕纪录片展映于2023年11月24日19:00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2号楼小剧场正式启动。


IDF2023开幕式现场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委员、组织统战部部长徐国强,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余旭红,中国美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胡钟华,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徐小明,电影学院党委书记盛晨霞,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智海,电影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付帆,评审委员会主席、拉脱维亚导演、编剧莱拉·帕卡莲莉娜,美国导演、人类学家、美国西北大学广播电视电影系教授史杰鹏,俄罗斯导演、第五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IDF优秀纪录片”奖项得主朱莉娅·塞尔吉娜,独立戏剧制作人、编导、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牟森,导演、编剧、制作人李睿珺,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论坛嘉宾,入围纪录片导演主创代表,浙江省纪录片协会嘉宾代表、高校代表,中国美术学院相关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电影学院师生代表以及影视界、文艺界、媒体界嘉宾。本届大会开幕式由电影学院导演系博士、纪录片导演徐玮超主持。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艺术总监高世名教授为开幕式作致辞演讲。高世名教授首先提出本届IDF要回到纪录片工作中那些根本的东西,回到本心和初心——专业性、学术性、国际性。IDF不只是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的英文缩写,更是“我·记录·事实”的英文缩写,现实即现实题材、现实主义。对艺术创作来说,现实是对象,是认识的客体,同样也是行动的支撑点,而纪录片所朝向的现实是整体性的、有生命的存在,而非孤寂的、死寂的现存。IDF倡导的正是这样一种电影:以开放的叙事、多元的语言开拓出纪录电影的新光谱,以深度的感知、同情之理解建构起影像与现实的新关系。而今年IDF的主题“众·人”指的是我们必须扎根当代众人的生活世界,从生动、复杂的现实感觉和社会意识中,去发掘出一种深层的、有温度的、知行合一的力量。这要求我们从众人的生活史中去体会人间情味,从乡土与社会、家国和历史的复杂关系中探究百姓的精神生活,从人生的日常与无常中汲取心灵的回馈。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艺术总监高世名教授为开幕式作题为《“众·人”:一条辽远苍茫的地平线》的致辞演讲。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艺术总监高世名教授为开幕式致辞

向上滑动阅览

祝贺第六届IDF成功开幕,我代表中国美术学院,欢迎各位嘉宾和业界的朋友们,感谢电影学院策展团队和工作团队。从今年开始,IDF在工作机制上有些改变,我们将更坚持学术的力量,更坚持纪录片工作中那些根本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回到她的本心与初心——专业性、学术性、国际性。


大家知道,IDF不只是国际纪录片节这三个英文字的缩写,更是“我·纪录·事实”的缩写。在第一届的研讨会上,我讲到,这三个字眼儿“我·纪录·事实”都需要经过反复的辩证,而纪录片的伦理和美学正是在这循环往复的辩证之中展开。作为美术学院发起的纪录片平台,IDF强调的首先是一种姿态,一个位置。只要你拿起摄像机开始面对自己纠缠其间的生活现实,你就拥有了一种姿态,同时也就占有了一个位置。这种姿态是自反性的作者姿态,这个位置是观察者/叙述者的位置,一句话——这是一个有姿态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我们与现实不即不离。


这个位置是一个美学位置,也是伦理位置,从这个位置,我们开始了对现实的观察和探索,开始了对众人的理解和表述。


先说“现实”。今年我们学校的一个重要的学术焦点就是“现实”。现实题材、现实主义,我和许院长都谈过多次。前不久在全山石艺术中心开幕的油画大展,主题就是“宽阔的现实主义”。对艺术创作来说,现实是对象,是认识的客体,同样也是行动的支撑点。艺术家面对现实,试图把握现实,希望去理解它、改造它。然而我们又身处现实之中,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这个现实的一部分——既然我们不能自外于现实,怎么可能客观地认识现实、记录现实呢?


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并非判然分开的两端,而现实所意味的也绝非客观、自在的外部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艺术是将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融为一体的桥梁,艺术家则是内与外的摆渡者。


的确,艺术的两个传统隐喻“镜与灯”所指涉的两个目的——反映现实和照亮世界,于今都变得难以为继了。但是我相信,这两种意象、这两个目的依然流淌在所有艺术尤其是纪录片的血液之中。因为,纪录片所朝向的现实是整体性的、有生命的存在,而非孤立的死寂的现存。现实是一种实现,是已经变成了现实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希望的原则》的作者、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布洛赫说:“没有可能性的现实是不完整的,没有未来愿景的世界是不值得看的”。


所以,IDF希望倡导的是这样一种电影,它以开放的叙事、多元的语言开拓出纪录电影的新光谱,以深度的感知、同情之理解建构起影像与现实的新关系——它所参与的是一段正在生发着的历史,它所探索的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世界。


再说“众·人”。这是今年的主题。我不想在这里辨析“众”与“人”的关系,以及大众、公众、民众、群众和个人、人类的关系。十年前我组织过一个论坛“人民的名字”,就是探讨“人民群众我”之间的彼此映射与复杂纠葛。在这里我只想强调,在最平凡的百姓生活中存在着很积极的东西。那是一种生活和生产的原动力,一种比文艺和知识更持久、更强大的生活的智慧和日常的力量。捕捉、呈现、呵护这种日常的力量,对每一个真正想要做出改变的艺术家来说都至关重要。而这种力量孕生之所,恰恰是现有的知识语言、学术概念、理论话语和艺术手法无法抵达之处。这是无数普通人生活的集合,是芸芸众生之“情-感-意-识”的链接。这无数人的生活现实才是一切感觉、知识、方法和勇气的根源与土壤,也正是我们的艺术主体性的历史根基。


鲁迅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写作,说他揭示了“真实下的虚伪,虚伪下的真实”。这基于陀氏对于现实与人道的真切观照、深刻洞见,以及最重要的——悲悯与同情。为此,我们必须扎根当代“众-人”的生活世界,从生动、复杂或许矛盾的现实感觉和社会意识中,去发掘出一种深层的、有温度的、知行合一的力量。这要求我们从众人的生活史中去体会人间情味,从乡土与社会、家国和历史的复杂关系中探究百姓的精神生活,从人生的日常与命运的无常中汲取心灵的回馈。


十年前,我向日本帐篷剧导演樱井大造请教过一个问题——他在工作中如何处理艺术家和民众的关系?樱井回答得非常干脆,他说:帐篷剧中的人要具有高度的知识分子性和高度的民众性,甚至,通过帐篷剧,艺术家要实现“超越民众的民众性”。这是我听到的最坚定最彻底也最通透的回答。樱井说:“人类史层面的共同体的沉默”是他要去面对的东西,就他而言,这个“共同体的沉默”存在于所有的神学文本和历史文本的字里行间。我想,这正是我们这次IDF主题“众-人”所朝向的那条辽远而苍茫的地平线。


本次IDF开幕影片的作者是维姆-文德斯,文德斯那部四个半小时的长片《直到世界尽头》是我最难忘的观影体验之一。那是一部关于影像本体的寓言,一部人类在vision(可见/可期待)的双重意蕴中陷入迷失、梦境不可自拔的启示录。他是一位对电影本体有思考、有贡献的大导演。这次开幕片是文德斯为安森-基弗拍摄的《流年之声》。基弗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他对记忆与历史、肉身和意志的废墟般的表达令我们动容,也令我们震撼。这两位大师的合作让我们满怀期待。预祝第六届IDF圆满成功!


随后,主持人为大家介绍本届“西湖荣誉”评优单元的遴选和入围情况。本届评优单元共收到了来自 6 大洲 96 个国家及地区的 641 项有效报名。经过初审、复审等环节的遴选,共有15部纪录片脱颖而出,最终入围第六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西湖荣誉”评优单元。现场播放《IDF2023“西湖荣誉”评优单元入围作品集锦》视频。


视频播放完毕后,到场的入围纪录片主创代表上台亮相并向观众进行自我介绍。本次评优单元的初审及复审评审委员会成员为入围纪录片作品颁发入围证书。本次颁发入围证书的嘉宾为复审评审委员会成员:纪录片导演及剪辑师贾恺、剪辑师李博,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余韬,以及初审评审委员会成员、纪录片导演徐玮超。


评优单元的初审及复审评审委员会成员为入围纪录片作品颁发入围证书


第六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评审委员会主席及“西湖荣誉”评优单元的评审委员会成员上台亮相,并由本届大会评审委员会主席拉脱维亚导演、编剧莱拉·帕卡莲莉娜女士致辞,她表示纪录片是跨越国界的语言,本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主办方与创作者们透过纪录片语言共同展示热爱并带来更多的沟通,并用“你好、谢谢、干杯”三个中文词祝愿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永远年轻且充满想象力。


第六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评审委员会成员上台亮相,并由本届大会评审委员会主席莱拉·帕卡莲莉娜女士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教授发言表示,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今年已是第六届,促成这一电影届盛景的正是大会“真实性、学术性、国际性”的初心与原则。金一斌教授随后宣布本次大会正式开幕。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教授宣布本次大会开幕


随后进入开幕纪录片展映环节,本届开幕纪录片是导演维姆·文德斯的《安塞姆·基弗:流年之声》,影片主角为当代最具创新精神的画家和雕塑家之一的安塞姆·基弗,导演维姆·文德斯以3D的影像形式,与基弗一同钻入了他们用艺术构建的如迷宫一般的时空洞穴,在纠缠的时间线索里与自我和世界重逢。该片曾获得戛纳电影节“金眼睛奖”最佳纪录片提名、美国评论家选择纪录片奖提名、罗尔夫-汉斯·穆勒奖。


IDF2023开幕式现场观众观看开幕纪录片


开幕纪录片展映完毕,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教授发表独家解读与同为艺术家的分享,维姆·文德斯导演镜头下深厚、博大、沧桑的影像令我们看到德国艺术家安塞姆·基弗作品中对自我民族的怀念、悲悯、批判与反省,基弗真正的创作工具不是画笔、也不是刮刀,而是火、是钢花。影片旁白是法国伟大诗人保罗·策兰的诗,同样展现的是深厚的民族精神与理想世界,在这充满诗意的旁白下,基弗始终孤独地行走于废墟当中,内心藏着对众人深切的关怀。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教授发表映后感言


第六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开幕仪式暨开幕纪录片展映正式结束。


2023年11月24日至26日为期三天的第六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将以创新、先锋、学术以及非虚构为核心价值,旨在探索在当今新技术环境下纪录片的无限可能性,发扬艺术纪录片的人文精神与社会思考价值,以公正、开放、理性的态度面对真实作品,面对诚意作者;以专业、真诚的态度面对纪录片从业者,进而推动纪录片的创作生产。


许鞍华导演的纪录片《诗》也将在IDF首次与中国大陆的影迷见面。纪录片《善良的心》曾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青年单元评审团大奖,纪录片《上岸》曾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孤独地貌》《群山水手》《纯真》《善良的心》等纪录片曾入围戛纳、威尼斯、柏林等众多国际重要影展。本届大会还特设了VR板块,在大会期间全天开放。



▼点击下图订阅2024年《美术报》



 编丨厉亦平 施涵予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 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艺汇丝路”丨83国艺术家“对话”良渚,体验中华文明之美
他的收藏撑起了半部中国美术史,2023首届“天籁阁”学术研讨会在嘉兴举行
用画笔丈量大海 用作品讴歌时代 | “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 海疆行——浙江画院主题创作作品展”开幕
刚刚过完生日的国美和西泠亮相文博会,带来什么惊喜
“三人之行”刘云泉、刘一闻、鲍贤伦书作展开展
文旅部馆藏精品季项目:“传承与转化——孙其峰中国画教学文献展”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全国女书法家的一次聚会|“三衢道中·全国女书法家作品邀请展”在衢州开幕
“重遇——崔小冬个展”明日开展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