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拆了!160岁金陵东路,上海人永远记得你!
繁华归于昨日,除了骑楼尚且完整,
再见!百年金陵东路!
再见!上海最嗲南粤风韵街!
说起金陵东路,老上海人最熟悉不过!西起西藏南路,东至外滩,全长1400多米。
它诞生于1860年,如今足有160年历史,曾见证了魔都一个半世纪的兴衰荣辱……
老底子上海人都知道,过去上海几条繁华重要的马路,几乎都是用数字标号的。
(原法国领事馆旧址)
其实金陵东路也曾被叫作“大马路”。当年金陵东路属法租界,因法国领事馆设立在此,被称为“领事馆路”。而英国租界里也有一条马路,即现在的南京路,当时也被叫作领事馆路。
两条马路相互别苗头。当时,上海滩还有一个民谣:“大英法兰西,大家勿来起”,意思是两边人互相不来往。
为了区分,金陵东路的“领事馆路”又被叫作“公馆马路”。而当南京路被改为“英大马路”,金陵东路就改称“法大马路”;南京路改名叫作“南京东路”后,金陵东路就从“法大马路”改为“金陵东路”。至此,两条马路才不再改名。
上海滩最集中骑楼风韵街
将完整保留 绵延1000米
整齐划一的骑楼,绵延近1000米,成为上海滩最集中的骑楼风韵街。足不出“沪”,就能体验地道南粤风情。
细细品味,能发现牛腿和雀替也精雕细琢,图案甚是好看。因这些精美花冠,骑楼更多了几分古朴与典雅。
骑楼二楼向外伸出,以立柱支撑,形成“走廊”,既能挡雨又能遮阳,对行人而言简直太需要了。
马路两侧的商店,几乎都是宽宽的走廊,一般都有二层楼高!高大、气派、敦实,逛街的步子也随之多了几分优雅。
小时候陪姆妈白相金陵东路,骑楼能遮蔽烈日,阴凉无比。姆妈还会买根冰棒作为奖励,一整天都能开心到起跳。
若遇见雨天,大雨扫过,骑楼会给你最贴心的安全感。人家有伞,我有骑楼。干脆一家家店铺挨着转,逛完雨也差不多停了。
在空调还不盛行的当年,这里的老上海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纳凉方式。搬上一把凉椅,坐在楼下一边聊天一边摇着蒲扇;或者在骑楼底下撒一盆水,去去暑气,然后在铺上凉席,孵弄堂,嘎山胡。
目前官方已明确,骑楼不会拆,风貌会保留,并且加以修缮!未来将打造成“海派金陵路 活力新走廊”!期待ing!
每一步都是骄傲
曾是上海四大商业街之一
承载了老底子上海人购物往事
当年金陵东路到底有多繁华?它曾和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四川北路,并称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四大商业街”,地位可想而知。
当时,南京东路上很多名店、老店,诸如老介福呢绒绸缎、培罗蒙西服、吴良才眼镜、三阳南货、冠生园食品店等,都扎堆到金陵东路开设分店。
一时间,金陵东路商店林立,人流如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誉为“第二条南京路”,盛景空前。
不少百货店、鞋帽店、绸布庄、绒线店、饭馆、文化用品店、烟酒店、银行、银楼、药铺……都争相在此设立商号。
如今,一切烟消云散,走在金陵东路上,从部分仅存的商号遗迹中,尚能窥见当年商业峥嵘的影子。
因拆迁,有些店甚至直接打出“亏本清仓 一件不留”。金陵东路的购物往事,或将永远埋藏在历史长河中了。
曾是著名乐器一条街
响当当的商业一条街,被时光冲刷殆尽,逐渐变成“乐器一条街”,大大小小乐器行扎堆,开满街头巷尾。
乐器种类也十分丰富,钢琴、吉他、古琴、古筝、二胡、琵琶……很多家长都会来这里,为小孩挑选乐器。
魔菌记得小时候学吉他,也是在这条街上,淘到了人生中第一把吉他,如获至宝。
一条乐器街,开启了多少弄堂小朋友的音律启蒙?伴随着拆迁工作进入尾声,这些乐器行,或关门歇业,或人去楼空,实在冷清萧条。
门楣上写“家中有宝”,门上却贴上了封条,此情此景,不免感慨唏嘘。
金陵东路为数不多的老字号美食,创建于1878年光绪年间,周围居民的食堂。焖蹄面、春卷、小笼包、生煎、醉鸡、爆鱼……统统都是小辰光米道。
上海滩最有名的热气羊肉,生意一直都好得一塌糊涂。传统铜锅炭炉、清汤、热气羊肉,简单又遵循原味,是魔都老饕的心意之选。乍暖还寒春天里,一顿火锅下肚,色一!
曾是百年历史风貌街
优秀历史建筑鳞次栉比
金陵东路路从起点到终点,
上海外滩东方商旅
金陵东路1号
大楼拔地而起,高耸在外滩,实属挺拔!其前身为1860年代美国人罗塞尔设立的旗昌洋行。
如今为五星精品酒店,据说酒店内藏了不少古董!入住还可鸟瞰外滩全景,对望浦东陆家嘴,距离豫园仅几百米之遥,在浦西史迹与浦东摩登时空中,交错辉映。
火爆整个上海滩的麦吉奶茶,就在大楼一层,与黄浦江对望!任何时段都是人人人人人,谁能想到,一杯奶茶竟有如此威力!
与大楼相隔便是外滩轮渡售票中心,只需2块钱,就能搭乘轮渡去浦东。昔日十六铺码头船票的售票处就在此处,时光流转,上海也从小渔村走向了国际大都市。
外滩浦西段沿江一线最高的一幢建筑,高达32层,堪称神仙视角!此幢建筑前身为法国领事馆,典型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如今原大楼已拆除,新建造的光明大厦,一直为黄浦区金陵中学使用。
毗邻外滩的金陵中学,估计全上海学生都羡慕!多少人怀念那一段青葱岁月,教学楼窗口就能远眺外滩风景,黄金C位,宇宙中心!
雷米洋行
金陵东路8号
利名洋行又名雷米洋行,是上海开埠以来第一家法国洋行。这栋楼1920年初建,房屋平面形式呈梯型,姿态挺拔。
如今是一栋居民楼,路过的时候,当街晾晒的衣物在风中招展,像一道风景线。
建筑细节也很精美,能看到二层为连续尖券窗洞,券壁内向斜凹,窗上有三叶型花饰,和普通老上海房子截然不同。
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结构体系大楼,该楼立面简洁,竖向线条强烈。是办公室兼公寓的建筑,现在的叫法是商住两用楼。
建于1929年的老公寓,现为紫金公寓,已有91岁高龄!作为距离外滩最近的骑楼,保存尚好!
廊下有不少人气小店,相较于整条金陵东路的萧条,如今这里竟然成了最闹猛之地。
1920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社。后因遭法租界捕房查封,1921年初《新青年》社迁往广州。门口的信箱,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这里的过往。
若仅从外观看,显然不知这是货栈的遗存,朱红外立面,十分大气,如今已经成为民居。
一楼阿叔熬奶茶、老上海馄饨等小店,供应着馄饨、面条、炒年糕之类,平民美食实在是嗲,酝酿着外滩边难得的市井气。
恒源祥
金陵东路139-141号
“恒源祥,羊羊羊……”这句广告语真是深入人心。恒源祥和金陵东路的渊源可追溯到1935年,恒源祥正式迁址金陵东路139-141号,从此“恒源祥公记号绒线店”,成为绒线的大户。到今天,恒源祥依然名声显赫,成为北京冬奥会的赞助商。
金陵东路167号
法租界总巡捕房旧址,今金陵东路黄浦区公安分局所在地,后面即是中汇大楼。
金陵东路的开端,其前身为基督教青年会大楼,俗称“八仙桥”青年会,这栋楼始建于1929年10月。大气中国红与西洋建筑风格相结合,蓝天灰瓦红墙彩梁,乍一看宛如故宫之姿态。风风雨雨近100年,历经沧桑之后,愈发显得雄浑壮美。
再见!石库门里弄!
再见!老上海人的家园!
再见老弄堂,再见酸甜苦辣!
金陵东路一带多为旧式里弄,1916至1944年间建成,年代久远,人均居住面积狭小。十几平米的小房子,一家人吃、拉、睡都在里面。
若是夏天,小房子不通风,闷热难忍。有时烧饭的油烟直接冲到房间内,呛得屋内全家人一起流眼泪。
面对拆迁,居民五味杂陈。搬离蜗居的喜悦,搬进新居的渴望,对老家园的流连,扎堆在心房。
人去楼空 封门封窗
弄堂里七倒八歪的沙发桌椅,残破的一幕幕,宣誓着金陵东路弄堂生活的落幕,一去不复返。
沿街的小店也都关门闭户,昔日的活色生香,如今都自带落寞滤镜,时间终将会铲平这一切。
金陵东路10大街坊,再会!
笃行里建于1932年,砖木三层,有楼房25幢,建筑面积6987平方米。曾经,这种老式石库门里,洋溢着上海这座城市最本质最淳朴的气息,穿过整个弄堂可到人民路。
老弄堂里既有最普通的市井生活,也有名人旧闻趣事。这是属于老上海的那段历史与文化,也是属于沪上人家的春华秋梦。
笃行里对面的宝兴里,是旧上海著名的藏污纳垢之地,俗称“低头弄堂”。
它和宝裕里、宝安坊和中华里,共同被称为“三宝一中”。穿过它就是宁海东路,一抹绿色扑面而来,那就是延福绿地。
目前盛泽小区几乎已搬空,最早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就诞生在这里。如今门窗封锁,萧索不已。
其惟祥里弄名,由旧上海题写招牌的“四大圣手”之一唐驼所题,如今依旧醒目。上海滩赫赫有名杜月笙,曾在惟祥里挂牌成立公司。若是深挖,又是一段传奇风烟往事。
160岁金陵东路 颠覆重塑
“百亿地王”史诗级蜕变
据悉,金陵东路地块总开发体量预计超过60万㎡,总投资金额预计将超500亿,这块“百亿地王”将重放光彩!
未来,这块区域涵盖商业、住宅、办公、酒店、文化等所有设施,媲美绿地外滩中心。
沿线经典骑楼建筑将被保留,化身风韵十足的“历史时尚街区”,“海派金陵路 活力新走廊”从此启航!
此外,海报高达185米、240米的建筑也在规划中,目测将刷新上海天际线,成为上海重磅新地标!
金陵东路
路名:金陵东路
时间:全天可逛
编辑 / 爬格子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