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积淀,第九届中国医学影像信息技术大会圆满结束!
2017年5月16日,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IHE 中国、e医疗共同举办的“2017第九届中国医学影像信息技术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500余名医学影像建设专家,会议同期进行的视频直播吸引了全国各地未能到现场的5000余人次线上参会。
会议围绕“新技术铸造医学影像服务新生态”这一主题,从影像服务未来发展趋势、云平台建设与实践、医学影像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等维度展开深入探讨。会议有幸邀请到来自我国医学影像学、医学信息管理应用、医学信息与信息技术系统研发等专家,在13个主题演讲中讲述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内容丰富,是医学影像信息技术学的一次盛会。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秘书长、IHE中国秘书长崔泽实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秘书长、IHE中国秘书长崔泽实主持了此次大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IHE中国会长王东升,中国医学装备协会顾问、IHE中国名誉会长、中国医学会副会长、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戴建平教授,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秘书长、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弗戈博达(北京)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炜等出席了此次大会。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IHE中国会长王东升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IHE中国会长王东升为大会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随着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以及云储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分析使用,医学影像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应运而生,推动了临床医学发展的革命。面对由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的快速发展及其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海量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的存储、获取、安全以及图像处理技术与临床应用,医学影像信息技术的发展该如何适应医学影像设备以及医疗机构影像学的发展和需求,值得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也是本次会议根本目的。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顾问、IHE中国名誉会长、中国医学会副会长、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戴建平教授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顾问、IHE中国名誉会长、中国医学会副会长、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戴建平教授从生物医学影像、医学影像常用的成像技术、医学影像的应用、国际医学影像新应用四个维度出发,以“国际医学影像信息新应用”为题发表了演讲。
戴建平教授从国际医学影像信息应用热点出发,介绍了最近在美国Nature上发表的一种全新的成像技术——电子预共振受激拉曼散射显微镜,无需荧光标记便可获得生物医学显微图像。戴建平教授指出,医学影像从X线影像的发现至今已经120年了,从上世纪70年代起,40多年来医学影像最大的发展就是以数字影像替代了模拟影像,这些年来,影像依旧仅仅是以形态学为主的鉴别诊断工具。戴建平进而谈到在TMT时代,TMT产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三网融合,以实现终端客户需求多样化、网络物理层融合、终端功能融合、固定与移动业务融合、运营商业务融合、内容与服务和通道融合,“从政治层面上它是健康中国的基础和我们医改的基础。”戴建平教授认为。
锐珂亚太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锐珂医疗HCIS大中华区产品总监李剑
信息的管理与利用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锐珂亚太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锐珂医疗HCIS大中华区产品总监李剑先生以“锐影无限-锐珂医疗信息管理平台新进展”为题,从锐珂医疗对医疗信息化全球发展的观察谈起,认为国外的一些趋势与中国的医疗信息化的改革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如医疗资金投入模式上的改变和医疗资源的不足、医疗服务的深入整合、患者管理需求的不断提高、医疗数据的爆炸式增长等等。
基于此,锐珂医疗认为面向未来的医疗信息管理平台应该有四个方向是需要努力的:第一是整合临床工作流程,第二是实现企业级数据的管理,第三是提供基于云计算的服务,第四是实现智能化数据分析。据此,锐珂医疗研发了新一代医疗信息管理平台——Vue CCP临床协作平台,旨在构建一个多站点协作的、基于标准工作流和数据流共享的临床数据统一管理、分享和分析平台。据李剑介绍,这一平台以模块化产品形态为各类用户提供了多种应用组合的可能。
此外,李剑还向与会者介绍了锐珂医疗智能化医疗大数据的分析和灵活创新的医疗云服务,如云诊断服务、云存储服务、云协同/共享服务等。据悉,锐珂医疗在全球已经有15个大型的云数据中心。锐珂医疗在大中华地区拥有超过300家大中型医院的用户,已成为医疗IT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之一。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秘书长、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秘书长、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以“大数据时代的信息集成与互操作”为题发表了演讲。王才有认为,大数据时代,对信息集成要有高度的重视和认知,而且应该有正确的方法。
根据McKinsey&Company2016年12月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11年的美国,大数据已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据数据分享,大数据在定位服务、零售、制造业等方面发展很快,但在医疗方面的发展期许往往落空,达成率不到20%。报告分析认为,缺乏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是主要问题——尤其在医疗行业。医疗数据有多源、异构、非标准、大量四个显著特征。
“面对大量非标事实,该怎么做?我们在讲集成的时候,最常用的词是什么呢?是统一。统一设计,统一思想,统一标准,统一行动。”王才有说,“统一是最好说,但又是最难做的。在不统一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做?”王才有向与会者介绍了信息集成与互操作的概念。他认为,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互操作是实现信息集成的手段,互操作性是不仅是技术,还是理念,政策,方法和行动路线,是大国医疗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数字化业务部门产品经理张俊华
来自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数字化业务部门的张俊华先生以“医疗影像生态圈”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数字化业务部门是西门子2017年全新成立的业务部门,主要关注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影像信息化、远程医学。医疗影像信息市场近年来呈现出技术新、区域化明显、融合与退出速度加快等显著特点,巨头西门子的关注重点则放在两项“黑科技”上。
一是Alpha Technology,重在助力影像智能。据介绍,基于解剖结构识别给予最佳重建流程,从采集到交付优质诊断报告的整个工作流程得以加速。在全球范围内,大量的西门子医疗用户正在创建大数据,数字化是全球趋势,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三重挑战——如何获取有价值的数据、如何选择地区和全球的标杆、如何选择先进的解决方案。
所以西门子的第二个黑科技,即数字化生态系统和平台,重在建立一个数字化医疗生态圈和开放平台,连接数据设备和可信的应用。“就像苹果App应用市场一样,每家公司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布一个可信的应用。”张俊华介绍道,在这个平台上联接全球所有的医疗机构,面向所有的同行,提供所有数据的搜集、汇总和分析相应的手段,这意味着医疗机构之间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各家公司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发布不同应用。
“我们希望提供给大家一个面向全球的市场,在这个生态系统里,医疗同行、医疗机构都可以发布各自的应用,这就是teamplay。”张俊华随后介绍了几种teamplay的原生应用系统,如teamplay Home,提供实时KPI信息查询;teamplay Dose,轻松识别剂量范围和潜在原因;teamplay usage,优化检查量,降低费用,提升科室工作效率。
慧影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OO郭娜
慧影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OO郭娜女士的演讲题目是“发掘医疗数据的非凡价值”。人工智能的兴起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郭娜在其演讲中为人工智能“正名”,谈了两件事——第一,第四次工业革命带给我们的人文关怀是什么?第二,人工智能带来了哪些真正的科技变革。
郭娜认为,人工智能带来的真正变革是大家重新对于时间的认识和对于时间的利用。“当二十世纪出现大规模机械复制时代的时候,由于重复工作的减少,每个行业的人都有了更多维的价值,每个行业都有了更深入的发展。”郭娜回顾道。每个医生目前有大量时间是在做重复性工作,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必然会为医生的时间增量,医生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服务患者。郭娜坦陈,她认为目前是一个“只有人工,没有智能”的时代,确切说是前人工智能时代,在她看来,对人工智能成效的过分“迷信”,带来的是方法论的固化,“即使有了大数据、云平台,如果我们的方法论没有变化,依旧会走到人工智能在过去六十年里经历的每一次下坡路。”郭娜说。在她看来,在医疗行业做人工智能,就应当与医生站在一起,共同制定流程,从患者数据的采集到让数据产生价值,都要有“当事者”的参与。
“慧影医疗认为,所有的数据一定是回归患者、回归医院、回归医生的,我们只是通过算法为医院、医生赋能,产生更大的价值,对数据的保护是人工智能这场革命顺利推行的前提和条件。”郭娜说。通过与医生、医院的通力合作,慧影医疗智能影像云平台已经打通了从临床数据到病理数据、影像数据的路径,实现了多维度数据共同分析。“不要过分夸大所有的技术,要耐心等待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效。”郭娜在演讲结束时再次强调。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冯晓源
冯晓源担任过上海华山医院副院长兼放射科主任,担任过华山医院党委书记,担任过上海医学院院长,担任过复旦大学副校长,担任过中华放射学会主任委员。而在这么多头衔之后,冯晓源的新身份是伦琴(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在这次会议上,冯晓源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立医学影像中心”为题,向与会者分享了他对行业的思考和“新身份”的由来。
在冯晓源看来,整个行业的供需矛盾、优质人才和设备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信息互联互通程度低等在近年来愈发凸显,建立第三方影像诊断中心是大势所趋,“国家大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就是为了盘活存量,缓解资源不平衡带来的问题。”冯晓源认为。
第三方影像中心的建设有利于推动分级诊疗的落实,不过,国内第三方影像中心面临的问题也很突出,一是影像设备图像的海量数据智能化处理的关键支撑技术未能解决,二是缺乏影像中心管理运营完整的操作规范、质控体系和支撑体系。
针对前者,冯晓源提出四大关键支撑技术,即设备图像信息智能获取技术、新型构架影像云平台技术、三级诊疗影像服务协同技术、智能影像诊断和报告技术。针对后者,冯晓源提出五位一体的管理运营规范支撑体系,即高水平队伍建设体系、高效管理运营体系、完整质量控制体系、完备诊疗服务体系、协同合作规范体系。“前途的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冯晓源借用毛主席这句名言总结道。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放射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互联网医疗专委会委员詹松华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放射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互联网医疗专委会委员詹松华以“信息互联与人工智能环境下影像诊断服务新思路”为题发表了演讲。由于设备的易得性和需求的旺盛存在,整个影像服务市场是呈增长态势的,所以在未来三五年内,影像医生依旧会增长。
“我来谈谈人工智能能不能替代医生,如何影响放射科医生的。”詹松华开门见山地提到,“人工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我们国家当下,甚至连很多规范都是不统一的,这个问题会给人工智能的学习带来很大问题。”
人体是非常复杂的,医生的作用不仅仅是找出病灶,更重要的是从专业上治疗患者,从精神上抚慰患者,“这一点是机器很难做到的。”詹松华认为。医生与患者的面对面沟通,是有很强的人文属性的,“任何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不会因为机器而衰竭。”他认为。
人工智能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着放射科医生,一是可以帮助放射科医生提升工作效率和能力,第二是促进整个学科的亚专科化和精专化发展。詹松华希望放射科医生们要有全新的影像诊断服务理念,向临床放射专家发展,与患者接触,“不跟患者接触,以后真要没饭吃了!”詹松华幽默地断言道。
北京云知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资深技术专家刘升平博士
北京云知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资深技术专家刘升平博士同与会者分享了“面向医学影像的智能语音方案”,提出了从语音录入角度解放医生时间的思路。
根据云知声在某三甲医院的调查,一个影像科医生每天要写三十份的报告,一共需要三小时,而整个录入报告的时间,会占其40%的工作时间。据HIMSS EUROPE调查显示:语音识别的应用可提高医生录入工作20%到40%效率,且越复杂的报告就越能体现语音识别录入的优点。
云知声专门针对医学影像领域提出了相应的语音录入方案。通过刘升平博士现场播放的短片可以看出来,在云知声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助力下,通过和信息系统的深度集成,影像科医生完全可以解放双手。医疗语音识别引擎、语音录入终端和专业的硬件设备是这一方案的三大亮点。据介绍,医疗语音识别引擎基于40G海量医疗文本语料和深度学习而成,在国内首家推出医疗垂直领域语音识别资源包,其中,针对影像科的术语,整理了300多个常用的特殊单位、符号、缩略词,在影像报告部分的云识别准确率高达97%。
根据云知声在国内30余家大型三甲医院医生的调研显示,在400多份调查问卷中,约90%以上医生认为语音识别准确率超过95%,达到可用水平。约48%医生认为语音录入系统每天可节省1小时以上时间。约47%医生希望立即使用。
IHE中国副秘书长、DICOM WG-31委员孟为民
IHE中国副秘书长、DICOM WG-31委员孟为民以“IHE中国医学影像信息交互集成规范”为题,向与会者介绍了IHE中国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IHE,即医疗装备信息医学交互与集成,最早由RSNA和HIMSS两个组织倡导组织,主要推动互联、互通、集成、共享,并且根据规范标准形成技术框架和指导规范,包括应遵循的技术标准,目前相关组织遍及亚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澳洲16个国家,在今年在9月份IHE新加坡也将成立。这些组织以在世界各地开展标准规范,包括测试活动、学术技术交流活动、国际交流活动、教育培训等工作为主要任务。
为什么需要IHE?“一是提高了应用效率和质量,优化医疗工作流程,完善设备和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二是改善了影像质量,促进影像和信息通讯的一致性,增加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降低医疗成本。”孟为民介绍道。
IHE中国正式成立于2009年11月,到目前一共开展了13次测试认证,累计一共有400多家企业报名,实际参与测试的企业有233家,总共申报了4857个功能角色,其中3119个功能角色通过测试,总通过率是64.21%。
孟为民认为,从这些年的测试工作中总结出来,测试首先统一了通讯接口、规范工作流程,使设备、系统符合国际通用标准,加强信息安全验证,其次规范了交互信息,包括信息运行模型,第三是规范了通讯和存储的方式。IHE中国目前开发出来的领域有放射学、IT基础设施、临床试验学、心电学、病患监护学,涉及到32个集成模式。IHE中国今后的目标包括肿瘤学、乳腺学、解剖病理学、口腔学、眼科学等等一系列,都会开出来相应的学术规范,逐渐由这32个集成模式扩展到一百多个集成模式。
IHE中国目标明确,希望能够推进医学信息的标准化进程,建立客观公正的学术技术交流平台,建立医疗数字化、信息化人才培训平台,提供医疗装备采购单位相关参考指标,总体提升医学装备交互与集成能力,“希望通过这些努力,改善中国医疗数字化、信息化环境,真正达到互联互通集成共享。”孟为民说。
IHE中国在本年度1月份组织了培训,有51家企业64个功能角色,其中498个功能角色通过了测试,通过率为77.81%。
武汉市中心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左秀然
武汉市中心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左秀然以“智能化提升医疗核心竞争力”为题,解读了她心目中的人工智能及其对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左秀然用诺兰阶段模型解释为什么我们在走向智能化。诺兰阶段模型是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提出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根据诺兰阶段模型,需求会驱动技术的发展,技术创新也会驱动需求的不断升级。”左秀然说,“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渗透和深入,也是需求驱动导致的。”
在左秀然来看,未来医疗发展趋势有四大方面:一是面向个人的个性化医疗需求在逐渐地增长;二是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医疗进行转变;三是医护工作模式升级,要考虑怎样把人脑转换成工具,同时把事后干预向事前预测进行转变;四是互联网医疗新模式正在重塑医患沟通方式、患者就医方式、就医体验以及商业模式。
“我们谈人工智能,是希望借助这种技术实现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运动。”左秀然认为,人工智能应用医疗的核心价值有六个方面:一是辅助诊疗、提升诊疗效率,这是基础需要;二是增强事前预警和干预;三是实现专家人才经验复制,快速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四是风险评估、健康评估、服务对象精准分级;五是科学研究的推理和样本的挖掘,提升科研能力;六是预测并发现规律,管理科学决策,“这是最高级的阶段。”左秀然说。
“任何事物都是螺旋式上进、波浪式前进的,我们现在能做的一是持续完善信息化建设顶层架构,掌握未来灵活扩展智能化应用;二是临床用户思维的主动引导,要相信人工智能即将成为助手;三是调整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向,由计算机类IT学科人才转变为向数据分析、大数据技术人才、人工智能领域符合型人才倾斜。”
清华大学国家光盘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斌教授
清华大学国家光盘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斌教授以“档案光盘在医疗数字影像记录及存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为题发表了演讲。许斌教授认为,部分CT、核磁、导管、超声等检查影像,手术视频录像、复诊、转诊、远程医疗等可以作为光盘个体传递,电子病历归档后也需要大容量光盘库,离线归档则需要档案级光盘。“光盘记录数字影像优点比较多,如容量大,有利于医疗专业图像二次处理,再如不可更改,具备档案属性和证据属性;再如利于长期保存,等等。”许斌教授说。他建议,在实施档案光盘标准化的过程中使用档案级刻录机,“它们是相互匹配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南院信息中心主任龚俊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南院信息中心主任龚俊以“影像云平台建设对分级诊疗的推动作用”为题作了分享。仁济医院始创于1844年,目前是四院一所的格局,“正是由于这种多院区的存在,所以整个影像系统正在尝试往云的方向发展。”龚俊介绍道。
仁济医院构建了一个多站点协作平台,基于标准的工作流和数据流共享报告平台,患者影像检查的发布及处理都可以在平台上完成,这一平台解决了人力资源有限带来了局限性。“我们整个影像云平台是基于云架构来实现的,目前所有影像资源全部在现实现,相互间的远程会诊也因为这一平台的存在而保证了数据同步质量。”据龚俊介绍,各院区的PACS系统依旧是相对独立高可用的,只不过整个工作流程数字化了,目前医院正在逐步推广临床医生移动的影像访问平台,方便医生在苹果和安卓系统随时随地调阅需要的医疗影像资料,工作流的数字化同时还在资源的监控和管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纳医信(北京)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产品总监关文宇
海纳医信(北京)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产品总监关文宇同与会者分享了海纳医信对“新一代基于互联网+的医学影像平台”这一主题的思考。关文宇认为,未来医学影像的发展趋势是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大影像数据中心,患者将拥有自己的影像及电子病历数据,这将成为分级诊疗和精准医疗的重要支撑。关文宇介绍了海纳医信新一代基于互联网+的医学影像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各种类型的医学影像设备产生的数据会被无缝纳入平台中进行管理,通过影像平台提供给所有影像使用者一个同质化、无差异的影像工作环境。
平台支持任意种类影像,并提供丰富的专科应用系统,同一患者在不同时间、地点做的不同类型的影像检查将以时间轴的方式展现。关文宇以丰富精彩的动图展示了这一平台的优秀特质,并同与会者分享了该平台的六大核心技术:针对各类网络条件下的大数据量、高并发医学影像即时传递技术;诊断级医学影像多方实时互动会议技术;全在线分布式存储技术;基于B/S架构、HTML5标准的跨平台医学影像调阅、处理技术;基于云计算网络化架构的三维影像后处理技术;一系列针对专科应用的医学影像分析处理算法。
对中国医学影像信息技术的探讨肇始于对PACS的探讨,九年过去了,第九届中国医学影像信息技术大会的主题已经从原来的专注于探讨PACS系统,发展到如今对更多新技术与医学影像服务有机结合的探讨与研究,“新技术铸造医学影像服务新生态”这一主题,在十三位演讲嘉宾的精彩阐释下,得到了不同角度的注释。希望这样一场医学影像信息技术探讨的盛会,能带给行业更多的思考和启迪!
此次会议上进行了IHE中国2017年度测试认证颁证仪式,IHE中国在本年度1月份组织了培训,有51家企业64个功能角色,其中498个功能角色通过了测试,通过率为77.81%。
此次大会设置了展区,来自五家企业的优秀展示吸引了不少听众驻足咨询。
清华同方
云知声
锐珂医疗
海纳医信
优利绚彩
©以上文章来源
e医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